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5-05-30 11:58马培媛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

摘 要:就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看,一个注重传承与保护,一个重在文化的创新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在做好抢救与保护的前提下,对非物质遗产加以合理利用,适当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经济价值,既是对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又能从文化创意角度去发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不失本色的新的希望。文化创意产业会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的更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 融合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台湾国立艺术大学教授吴荣顺对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台湾称文化资产)的理解与定义分别是“被发明的传统与被利用的传统”。也就是说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有传统文化做奠基石,因为当今我们看到的所有都创意是不可能凭空出现的,无论是什么样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元素(其中包括诗歌、文案、广告、电影、音乐、舞蹈、动漫、雕塑等)都是在利用传统来再创造、再创作,而这一过程就是当代性。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产),我们首先要尊重自己国家古老的文化,因为其实它就是历史发展长久以来所积淀而形成的文化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通过不同的形式(例如口述的传统;舞台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和传统手工艺等)所表现并被记载和记忆。

对于一些新的事物、新的现象,其实并不是对过去的完全颠覆,而是一种必须要呈现出来的趋势。相比现在,因为过去有着特定的时间、地理环境以及相对封闭的生活现象,所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视野都较为单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封闭的环境被打破,趋于同一化就会成为一种现象,而为了与别人不一样或者更有新意,便又开始了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寻找,寻找出可以与当代某一或某几个元素相结合的传统,变成了新的事物,可以是艺术亦可以是科技。在未来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必定也会有更多的新的艺术样式出现,它不一定是新的艺术样式,但它一定是以现有的艺术为母体、为依托,用原有的艺术元素,构造了一个新的东西,这一新的东西不是对原有艺术的亵渎,而是借助了原有的艺术形态,创造了一个新的事物,这就是文化创意产业。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的资源转化成为经济价值,转化成为可生产的文化价值,那样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才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持久的、有深厚基础的传承。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首先它必须具有能与当代社会想融合的契合点,不管是通过创意人还是非遗传承人,只要找到這个契合点,那么这项非遗便具有了可开发的价值,在这其中契合点就是其文化价值,而最后的可开发价值就是最终的经济价值。因此,一整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存活下来,而后才能使经济价值成为可能,比如直接可见的经济收入:如门票、纪念品、手工艺品、音像制品等等,还包括由此所带来的旅游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一系列经济收入。所以说在这两者的关系上,能存活下来的价值越大,也就是找到与当代社会的契合点越多,那么潜在的经济价值就越大。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就是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的含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强调的是人所拥有的相关手工技艺、精神技艺,最重要的特点是活态。所以在追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时,一定要要使它先活下来,其次才能传承、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创意产业为非遗保护创造更好的条件,使两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经济开发可以促进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后,这些地区就有条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扩大宣传力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更好的传承、保护创造条件,使其更加安心的从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这样一来,非遗得以传承,经济效益也有所提高,文化保护和经济开发形成了良性互动。例如韩国,积极发展本土的文化资源与民族特色,无论在电影、电视剧还是综艺节目中,都可以看出他们对传统文化(包括习俗、礼仪、服饰、饮食等)的重视以及传承,以此,韩国也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创造了大量的经济价值。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其中也包括市场开发价值。因此,合理的开发经济价值后发挥它的先施工用,丰富民族文化遗产、传统文化资源,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例如近年来被大家熟知的一些电视节目:《汉字听写大会》、《舌尖上的中国》、《探索发现》、《乡土》、《风华国乐》等等,这些节目既介绍、宣传、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使大家对中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统文化资源有所认识。这种做法既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取得了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促进了非物质遗产保护的传承和发展,不用专门去教育、学习,人们就会在耳濡目染中收到教育,在无意识中就进行了传承。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误区

在如何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上,目前国内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一是保护,以博物馆、民俗馆( 村) 为其归宿; 二是活态化保护;三是传承人保护;四是生产性保护、开发性保护、以旅游开发为多,不过生产性保护也许会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特质的变异,因为真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样式本身,而是这一样式下的内质,也就是说并不是最后见到的形成的产品本身,而是其中的过程(如演唱过程、制作过程、书写过程、表演过程等),脱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本体的开发,就脱离了原有的意义与本质。

很多地方所存在的误区,就是在一片空地上从零开始建设一个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区,没有任何文化的聚集与历史的积淀,是如今最常见的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伪融合的现象,许多人无中生有出来一个民俗村、文化馆、文化园,巧借非遗名目,实际只为博人眼球,而其真正目的只为盈利。这样一来不但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反而会导致一些不了解其中渊源的部分人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嗤之以鼻。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只要是传统的就一定是优秀的,经典的,因为真正可以称得上传统文化是需要有灵魂的、有精神的,经过时代发展的大浪仍然可以留下并被代代相传、让人觉得津津有味的。

任何一种艺术如果不能与其他艺术元素融合,终将走向消亡;任何一种艺术如果不能与科学技术融合,终将走向消亡。在所有的文化艺术种类中,哪一种文化艺术种类可以融入当代的科学技术元素,哪一种文化艺术种类就将占据当今文化产业市场中强有力的地位,科学技术的深入,对一门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新的时尚背景下,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是多元的。而科技与文化艺术结合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就是印象刘三姐它集漓江山水、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全国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演出集唯一性、艺术性、民族性、视觉性于一身,构建了一个空前壮观的灯光艺术圣殿,从一个新的角度升华了桂林山水。

当然,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实无法融入现代生活,因为它赖以生长的土壤以及环境已经不复存在,将其整理入档入馆,也算对其尊重并尽了一份文化义务。

五、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协调、

共同发展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不难发现古老的文化可以通过不同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来创新而焕发新的时代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我们的,已不仅仅只是旧时的传统与怀念,也有新的经济文化价值,古老的文明更能激发我们对创新的思考,是我们创意思维的不竭源泉,用创意带动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产业化生产,是我们在新形势下的新思考,也是对古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新保护形势,活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活化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心。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只有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文化价值、市场价值、社会价值的最高峰。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田川流.论艺术创意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3]张婕,钟蕾.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03)

[4]劉宇,张礼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本位基因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2(11)

[5]郑鑫.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间的互摄关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6]赵晋凯.试论桂林旅游景区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大众文艺,2008(10)

作者简介:

马培媛,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艺术管理。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