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还有柴静

2015-05-30 10:48徐迅雷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柴静砍柴知识分子

一个柴静,抵得过一个中央电视台。

柴静从央视离职后,花了一年时间,自费百万,拍摄了一部关于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通过网络发布,引起巨大轰动,一日之余,点击量逾亿次,成为中国环保史、中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在雾霾漫天、犬儒遍地的时候,一个女人,一个我们都知道的、名叫柴静的女人站了出来!

幸好还有柴静!柴静的行动,是一个公益的行动,是一个公民的行动,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行动。这是对雾霾成因的一次钻研探索,这是对雾霾现象的一波大众科普,这是对雾霾治理的一个强烈呼吁。

幸好还有柴静!作为一个调查记者,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尤其是作为一个人,她没有忘记初心。她的孩子未出生就得了肿瘤、她的家乡山西临汾在煤烟煤尘里的沦陷,都是她手持长矛向雾霾开战的原动力。

幸好还有柴静!柴静振臂一呼,公众观者云集。这是在全国“两会”前夕,《穹顶之下》在此刻发布,可以让倒逼机制和功能最大化。治霾,治理大气,治理环境,应该成为“两会”热点议题,并有所作为。

这一天是2015年2月28日,我正在台湾自由行,恰遇台湾“二二八”和平纪念日。在微信、微博以及Facebook上,我感慨地写下了:“我在台湾,正享受着有雾无霾的好时光。平时在家,我是无车族,骑车出行三十年。我爱柴静,自始至终,至这个废霾大片,此爱更甚。”比我小了整整十岁的柴静,把《穹顶之下》这个楔子,打在她四十不惑的生命历程中。

知识分子,站出来是可贵的;知识分子,动起来是重要的。在台湾,也有一位柴静式的人物。他叫齐柏林,是一位男士,原来是空拍(即航拍)摄影师,也辞职了,历时3年、耗资新台币近1亿元,拍了一部纪录片《看见台湾》。这是一部环保大片,全部都是空中拍摄的镜头,在台湾引起巨大的轰动,获得2013年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虽然《看见台湾》更具艺术片的特色,但两者目的都是一样的: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因为女儿在台湾读大学,我近三年内已是第五次到台湾。这回是正月初三晚上抵台,第二天首站,就特别到访台湾北投垃圾焚化厂。那高耸入云的巨大烟囱的上头,是景观台和旋转餐厅——中午我特意留在这里吃了一顿西餐,顾客还不少;而观景效果不亚于台北的标志性建筑101大楼。垃圾焚化厂建设之时,回馈给市民一个文体公园,附设游泳馆、篮球场、网球场、儿童乐园等。在这垃圾焚化厂旁边漫步,感觉不出空气有任何异样。这里没有雾霾。计程车司机告诉说,那个大烟囱上冒出的主要不是烟,而是水汽。严格按照科学标准和科学规程来操作,哪有管不住的烟尘?台湾早已用实践告诉你“怎么办”。

台湾有齐柏林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更有最广大的呵护环境、积极参与行动的公民百姓。通过网络的传播,柴静的《穹顶之下》在台湾也引起热烈反响,媒体和网民多有报道、转发和评价,比如3月2日《联合报》《中国时报》头版头条都是柴静,通栏大标题分别是《雾霾纪录片震撼大陆》、《〈穹顶之下〉撼动中国》,都有一个震撼的“撼”字。

如果以台湾民众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说,会说成是“爱柴静,保环境”。我们应该是“学习柴静好榜样”,而不是“辱骂柴静做鸟样”。可是很遗憾,又一次次听见“砍柴党”梆梆梆的“砍柴”声。还不知道今后有多少权贵、既得利益者将会如何恶攻柴静。我们有理由相信,历史淘汰的一定是矿渣,留下的是金子。柴静《看见》一书出版时不也是一样吗,而今书仍畅销,那些砍者何在?

有些人为“砍柴”而“砍柴”,终究太过可笑。有人著有一文,标题竟是《请放过那朵雾霾》。“请放过那朵雾霾”,这里每一个关键词都是错的——“请放过”,能放过吗?雾霾是你爹还是你妈啊?“那朵”,何止是“朵”,你没看见那铺天盖地的黑暗吗?你说的这个“雾霾”,难道是高天上缠云绕日的祥云?你碰到的雾霾难道是“西天的云彩”,挥一挥手就可以作别?

奇怪的是,好不容易有个孩子说出了“皇帝没穿衣服”,有人却在边上狂扁这孩子:“尼玛,你为什么不喊‘打倒皇帝?”“你为什么不拿起石头砖块砸向皇帝?”“你为什么不把皇帝拎到绞刑架上、推到断头台上?”哎哟妈呀,这算个什么事儿!

如果看不见柴静的良知和情怀,那你是冷血的;如果看不见柴静的努力和行动,那你是麻木的;如果看不见柴静的睿智和分寸,那你是愚蠢的。

幸好还有柴静。穹顶之下,雾霾之中,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那么我们更应该与柴静站在一起,齐心协力!

(作者徐迅雷系杭州《都市快报》首席评论员,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省杂文学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柴静砍柴知识分子
小马砍柴
磨刀不误砍柴工
放羊的故事
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一路狂奔
放羊的故事
论柴静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
柴静:有一种日子穷开心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