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二通”,追求“三活”

2015-05-30 10:48周红阳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长句通顺高考作文

周红阳

现行高考作文评价标准分为“内容”和“表达”两大维度。如果说“表达”就是“语言”,肯定不够确切,但“表达”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语言”的优劣,则是完全符合高考作文评价实际的。因为在“表达”维度的文体、结构、语言、书写(字体)诸要素中,“文体”本来就可以多样,只要不是明显的“四不像”,应该没问题;而“结构”则是需要仔细斟酌方可甄别和判定的,高考阅卷根本不可能考虑得如此“精细”;至于“书写(字迹、错别字、卷面等)”多是直观的“形式”范畴,从来就不是阅卷评分的重点关注对象。可见,“语言”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表达”维度的“一枝独秀”了。

写作本来就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的讲究又是无止境的。《考试大纲》从“基础等级”到“发展等级”,都对语言运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大纲”毕竟只是“纲要”,不是“细则”,缺乏应用性和操作性。根据高考作文阅卷的实际情况,笔者以为作文的“语言”,可以归纳为“二通”和“三活”。“二通”就是通顺、通畅;“三活”就是鲜活、灵活、用活。前者是“基础”要求,后者是“提升”目标。

“二通”

1.通顺

“语言通顺”既是《考试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也是“文从字顺”的文章写作传统,必须不折不扣地遵循和落实。所谓“通顺”,主要是指符合语法规则,含意清晰,没有语病、错别字(包括一些不规范的网络词汇),不啰唆、不拖沓等。应该说,“通顺”属于语言运用不可突破的“底线”,并非什么高标准,是不难做到的。但也大意不得,稍不注意就可能出问题。因而无论语文基础多扎实、写作能力多高强,都不能掉以轻心,都要力求牢牢绷紧这根弦,防止出现一些本可以完全避免的低级错误。如下面一段引自2014年浙江考生作文的文字——

千百个日夜,我已忍受着求知探索的孤独坚持了下来,千百个日夜挥洒的汗水终将收获回报!现在,就把这几十年的勤奋与辛苦都集中在右手,积蓄起无穷的力量,来推开那扇门,拥抱自己美好的未来吧!

以“通顺”衡量,这个不足百字的语段里存在的问题可不算少。如“我已忍受着……坚持了下来”一句中,副词“已”表示“完成态”,而助词“着”则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还在持续”,同时使用显然组合(搭配)不当,此其一;第二,该句还属于“结构混乱”,其实是把“我忍受着……孤独”和“我坚持了下来”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了。还有,“汗水……收获回报”“几十年的勤奋与辛苦”等,都存在语言运用的明显问题。假如语言运用连“通顺”都无法“达标”,那么还可能有别的奢望吗?虽不能说写作必输无疑,至少没有太多的胜算可言吧。

2.通畅

这是语言运用的较高要求。简言之,“通畅”,就是既通顺,又流畅。“通”是前提,“畅”是特点。“通畅”不仅指形式(词语、句子组合)的规范、连贯、合理等,而且也是内容(词语、句子含意)的准确、得体、明晰等。质言之,“通畅”应当是语词组合形式和语言内涵传达的完美统一,两者不可偏废。不管平时操练还是考场写作,均要防止滑入外表光鲜、“畅”而不“明”的误区,即形式“看上去很美”而语意含混、晦涩、费解等常见纰漏。这里选取高考满分作文的一段文字,也许由此便能感悟什么才是真正的“通畅”——

在骨骼拔节留下的余音里,我们学习、探索、创造,只为圆一个大学梦,但愈行走,愈见远方浩瀚无垠。正如三年前的自己,初生牛犊,怀揣着六合天下、纵横捭阖的雄心步入校园,以为敲开了重点高中的大门,未来的路便可畅通无阻。谂知,门只是路的起点,新的路程,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前程往事全部归零,往后,勤勉是唯一的行走方式。

这个语段共3句话,开头这句将时间状语“在……的余音里”前置,先简述行为方式,后指向理想目标,接着以“但”转折句意,点明“远方”之“浩瀚无垠”,规范、恰当而又明晰。中间一句以“正如”将时间“闪回”到“三年前”,将当时的雄心壮志、年少气高、天真单纯等抒写得酣畅淋漓、合情合理,准确、得体而文采斐然。结尾之句,用“谂知”将“门……路程”“所有人……归零”“往后……方式”等三层意思一气贯通、顺势递进,无斧凿之痕,有行云之态,即使以言简意赅、语浅理深、流利畅达等赞扬之,也并不为过。当年项羽遇见秦始皇,感慨“大丈夫生当如此”,我们面对同龄人的“通畅”,是否也应该有点“彼可取而代之”的决心呢?

“三活”

1.语言鲜活

跟“通顺”“通畅”注重语言的规范性不同,“鲜活”更侧重语言运用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可以说,许多优秀作文在语言方面都不乏出彩之处,而“鲜活”当是其共性和特色。语言“鲜活”,指的是力求新鲜、活泼、形象、幽默、传神,富有情趣和意蕴,具有较强的表现力等。尽管目前的高考作文评估标准,还没有明确提出“语言鲜活”的具体要求,但这并不意味“鲜活”体现不了实际价值。其实“有”定胜于“无”,几处“鲜活”而让全篇增色,并赢得理想得分的考场作文比比皆是。不妨阅读一篇2014年高考佳作的若干文字——

……门后,有自由的风气,有大师的思想……我渴望着在一片更广阔的领空翱翔,然后在我所最钟爱的一片绿荫中停歇;我渴望着在更辽阔的海洋遨游,然后在某处深潜下去,去和其他鱼儿嬉游争食,去向海底的珊瑚问好。门后,是又一块如此适合我的梦想的起飞之地。而现在,我已正在不远处眺望着它,过不多久,我就要一踮脚够到它了!

以“自由的风气”“大师的思想”比喻大学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语言形象、简洁、活泼。接着的“渴望在……领空翱翔”“在……绿荫中停歇”等语言也富有色彩和韵味。而“海洋遨游”“深潜下去”“与……鱼儿嬉游争食”“向……珊瑚问好”,以及把“门后”的大学称为“梦想的起飞之地”、说大学之门“一踮脚够到它了”等描写语言,不但雅俗互补,充满浓浓的生活情趣,而且青春飞扬,活力四射,字里行间洋溢着蓬勃的朝气、打拼的勇气、进取的锐气和自信的豪气,产生了非同寻常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其实已经远不是“鲜活”二字可以囊括和包摄的了。

2.句式灵活

“句”是文章的基本构成单位,而“句”又表现为不同的“式”。句式,倘从现代汉语语法角度分析,应该有点复杂,但就作文而言,句式主要指长句、短句,散句、整句,陈述句、疑问句,主动句、被动句等组合形式。所谓“灵活”,着重在于组合和变化,避免呆板、僵化。内容决定形式,句式运用应当服从思想内容,但事物往往是相对的,灵活多样的句式,往往可以将主题思想和内容情感表现得风生水起,别具一格。下面是一篇满分作文的一段话——

门与路,永远相连。在为高考而奋斗拼搏的途中,我们奔跑了多少路,又打开抑或是关上了多少门?犹记每一个埋头苦学的夜晚,就好像参加马拉松比赛,身边都是同我一样在努力的选手。鞋中进了硌脚的沙石,我们不停歇;汗水迷糊了双眼,我们不退却;炙热的阳光烤得皮肤隐隐作痛,我们不放弃……但也有中途倒下的人,他们畏惧前方的刀山火海、荆棘遍布。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通向成功的大门轰然关闭,抖落下来的尘埃刺痛着双眼。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其实路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你的选择决定了门的闭合,没有付出和追求哪来的成功?

以上段落运用了短句和长句、整句和散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等多种句式。以短句“门与路,永远相连”开头,简明精当,揭示了门与路“相连”的紧密关系。然后便是长句和反问句,强调了走“路”开“门”之艰辛。接着“镜头回放”,仍是长句,丰富了表达内容。“鞋中……不停歇;汗水……不退却”等是整句,跟上下文的散句构成错综、变化之美。此后又是长句描写“中途倒下的人”,并简要阐明原因,与段末对比。最后由“门与路”的起讫关系,强调“选择”决定成败,而成功出自“付出和追求”的道理,且再次运用反问句,具有发人深思的表达效果。

3.手法用活

写作学常识告诉我们,写作“手法”多种多样,至少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这里只得删繁就简一番,将“手法”简化为想象(联想)、象征、伏笔照应、烘托对比、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以及修辞手法等,并以常用的“修辞手法”为重点。“用活”就是不但灵活,而且得当,避免刻板和单调,反对噱头与矫饰,运用“手法”当以主旨和内容的表达需要为准绳。在考场作文中,“手法”运用“活”得令人赞赏的佳作很多——

前方的道路依然艰难而漫长:求学之路上的深邃与徘徊,成人之路上的迷惘与挣扎,融入社会后的抉择与困苦……年轻的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所以,请大步迈向前方吧。正如简 所言:“人生便如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不要抗拒风雨,因为苦难是化了妆的幸福;不要沉迷于安逸,因为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个会先来。大学的门,请尽管用力去推开,就像李白那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大学的路,请尽管全力去闯荡去探索,就像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很显然,“求学之路……成人之路……融入社会……”是排比;“不要……因为……不要……因为……”“大学的门……请尽管……大学的路……请尽管……”是对偶;简 的话、李白和屈原的诗,都是引用;而“苦难是化了妆的幸福”等是比喻,“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等又是拟人,当然还有想象、对比、象征等其他手法。“手法”不仅多样,而且灵活。面对如此出彩的语言运用,阅卷老师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用键盘敲出一个高分便是不二的选择。

猜你喜欢
长句通顺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读写大闯关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英语长句译法新探
——意群—动态对等法
句子雨
英语填词游戏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