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敢于担当的好干部队伍研究

2015-05-30 02:24葛琳琳乔庆东
学理论·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责任

葛琳琳 乔庆东

摘 要:习近平同志指出:“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敢于担当是对民族、人民的责任,更是对党的责任。就如何培养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能力进行了剖析,并强调要强化三种意识来提高领导干部的敢于担当精神。

关键词:敢于担当;好干部;责任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086-02

习近平同志指出:“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充分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要具备强烈的担当意识和担当精神。

一、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重大意义

(一)敢于担当是对民族的责任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敢于担当是对人民的责任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望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三)敢于担当是对党的责任

习近平同志强调,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提高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精神的途径与方法

(一)强化教育,提升素质,解决“敢于和勇于”的问题

提高干部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必须通过教育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决条件,在干部队伍中深入开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党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增强干部的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不断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用理论武装头脑,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培训形式,让干部多学、多看、多想、多练;要结合管理,紧跟实际,组织干部进行各种专业技能比武,多用实践收获经验,提高他们在业务、协调、督办等关键工作点上的综合能力,做到想到位、管到位,不能让师生感觉是在说外行话、办外行事;要不断对干部进行正面心理强化,从内心把自己位置摆正,以主人的意识来分析问题,以主人的身份去处理问题,增强个人自信心,真心实意为师生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谋利益、谋福祉。

(二)完善制度,深化管理,打造令行禁止的干部队伍

提高干部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精神,必须从长远着手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责任制,明确干部基本职责、工作范围、拥有权限、协作关系等内容的相关责任,健全干部监督、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实现干部队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一旦个别干部触犯了这些规章制度,就有相应的工作机制对其进行约束。久而久之,养成干部自问、自律、自纠、自觉的好习惯,自问中寻求自我担当、负责的认定;能控制自己利益、荣誉面前不动摇;敢于自纠找逃避、推卸承担责任后果的理由,在自问、自纠、自律的过程中将制度的约束力转变成干部的执行力,养成自觉、自发、自动负责的良好习惯,无形中,这个习惯也会相应地影响你身边的人,有助于扩展领导干部的发展空间。

(三)立足实际,务实作为,提升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执行能力

提高干部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必须从实际出发,将责任意识和能力体现到具体工作中。作为一名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根除工作中的“懒”、“软”、“散”、“混”等突出问题,强化工作责任心、使命感、紧迫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多做“顺气”、“解结”、“纳言”、“化怨”的工作;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突出工作内容落实,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要培养好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要有正确的权力观念和服务观念,安排工作要目标明、责任清,执行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查缺补漏,切实整改;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新风正气;一旦出现问题要敢于承担责任,主动承担责任,关键时候要有顶天立地的勇气,用实际行动带动师生,来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形成领导团队的凝聚力,带领整个团队为教育事业发展而努力工作。

三、强化三种意识,做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当,是我们党先进、优秀的重要体现和重要保证,是一种必备的履职能力,一种无私的政治品格,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要在职责和使命面前敢想、敢做、敢当,不断增强敢于担当的勇气,提升敢于担当的能力,彰显敢于担当的胸怀、夯实敢于担当的底气,勇做党性最强的干部,时代的“劲草”、“真金”。

(一)强化责任意识,增强敢于担当的勇气

责任和担当是领导干部讲党性的根本要求。党性,永远由责任来承载,由担当来体现。温家宝同志曾说过:“事不避难、敢于担当。”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尽职尽责、敢于担当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责任心强不强,是决定我们的工作能否完成好的重要因素,是衡量干部作风是否优良的重要标准,是检验干部是否称职的试金石,也是能否成就事业、推动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都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尽心尽责,再复杂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漠视责任,再简单的工作也可能出现差错。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敢作敢为,对于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对于应负的责任迎着风险也要干好,为党担当、为国担当、为民担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彰显“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要求。

(二)强化学习意识,提升敢于担当的能力

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而能力来自学习。博学之人常常在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时一针见血,善思之人常总结经验教训,才练就看问题鞭辟入里,解决问题全面缜密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强调,“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领导干部,面对“本领恐慌”,知识、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的严峻现实,一定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以敬畏的态度加强学习,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带着浓厚的感情学,带着执着的信念学,带着实践的要求学,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不断提高应对时代竞争、工作挑战和敢于担当的能力。要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着重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坚持转变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问计群众,不断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完善工作思路、措施和方法;要把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心思用在无私奉献上,不断打造过硬的综合素质,锤炼敢于担当的能力,踏实工作、埋头苦干,不怕吃苦、不尚空谈,以担当的本领、担当的作风担负起推动工作科学发展的重任。

(三)强化奉献意识,彰显敢于担当的胸怀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领导的根本宗旨;是党员干部履行职责应尽的义务,也是奉献精神的直接体现。自古以来,奉献精神都被视为居官从政应具备的美德,都是敢于担当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肩负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提醒自己端正心态,珍视信任、不负重托,腳踏实地、勤勉工作,无怨无悔、甘为人梯,在困难和危险面前能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在荣誉和利益面前会低调处之、先人后己,在失误和挫折面前不贪功诿过、敷衍塞责,做到敢担当、能负重、有作为。周总理一生淡泊名利,一心为公,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终身,他的无私精神一直感召着我们。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作为党员干部,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扬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甘于奉献的精神,用勤劳和智慧谋干事、多干事、干成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开朗.选用好干部机制很重要[J].求是,2014(5):26-28.

[2]王儒林.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J].求是,2013(17):14-16.

[3]苏贻堆.立志做一名“勤政务实”的好干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7):7-8.

[4]范锐平.探索构建好干部培养选拔链[J].红旗文稿,2014(10):13-15.

[5]黄庆华.“敢于担当”是好干部成事之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7):8-10.

猜你喜欢
责任
推不掉的责任
聚焦责任落实 坚持六个强化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与担当
怎样用一种责任推动另一种责任
缺的是责任与担当
葆婴的爱与责任
主动摔跤受伤,责任如何划分?
把责任扛在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