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年代胶东党组织的创建、发展及成就

2015-05-30 02:24曲春杰
学理论·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胶东作用党组织

曲春杰

摘 要: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胶东革命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胶东党组织创建和革命发动走在全国前列,胶东党组织的发展锻造了理想坚定、铁骨铮铮的优秀共产党员,铸就了党为民、民爱党的党群同心同德伟力。

关键词:胶东;党组织;创建发展;作用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101-02

毛澤东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1]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胶东革命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50年5月胶东区党委撤销的31年时间里,胶东各级党组织从无到有,由弱而强,领导了胶东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

一、胶东党组织创建和革命发动走在全国前列

胶东地区是全国建立党组织和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区域,党组织的创建和革命的发动走在全国前列。烟台是胶东地区开展党的活动最早的地方,是胶东地区党组织的发源地和革命策源地。烟台海军学校是烟台和胶东地区党组织诞生的摇篮,这里诞生了胶东第一位党员和胶东第一个党组织。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于1903年建立烟台水师学堂,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改名为烟台海军学校。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后,烟台海军学校进步青年李之龙、郭寿生带领学生发起了烟台市的学生爱国运动。1920年春,李之龙、郭寿生在烟台海军学校组织成立读书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不久成为李大钊等发起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通讯会员。1921年夏天,李之龙因领导学生运动被校方开除,到了上海,向党组织介绍了烟台海校进步学生的情况,并经董必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中央局就把烟台作为中国北方地区开展党的活动的重要区域,委派邓中夏、王荷波于1921年秋天来到烟台,开展党团组织的创建活动,开启了胶东革命斗争的序幕。二人来到烟台后,介绍郭寿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指定郭负责烟台团组织的工作。1923年上半年,经王荷波、恽代英介绍,郭寿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胶东第一位共产党员。1924年2月,郭寿生根据陈独秀、王荷波的来信指示,对烟台社会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写成一万余字的《最近烟台报告》寄给中央局。中央局高度评价了这份报告,以《烟台调查》为题分五期在中央机关报《向导》上全文连载,让全国各地的早期革命家了解并关注烟台的建党工作,有力推动了党的早期革命活动。1924年底,郭寿生在烟台海校建立了中共烟台小组,直属中共中央局领导,这是胶东地区成立最早的党组织。

中共烟台小组的建立,点燃了胶东革命事业的星星之火,到20世纪30年代初,先后在14个县市建立了党组织,形成了如火如荼、波澜壮阔的胶东革命红色画卷。其中,有这样几件事情影响深远:第一,胶东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和第一个县委。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的共产党员李伯颜,回到家乡莱阳,开展党的工作。于1927年12月26日主持成立了胶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前保驾山村(今属莱西市)党支部。1928年3月,李伯颜又主持建立了党在胶东的第一个县级委员会——中共莱阳县委。第二,军阀刘珍年部队中党组织的发展。1928年到1930年,党中央巧妙地利用了胶东军阀刘珍年与蒋介石的矛盾,利用刘珍年主动向共产党伸出合作之手、求助共产党人帮助其发展实力之机,选派了刘锡久、曾希圣、李楚离、彭雪枫、柳直荀、胡允恭等一大批大革命失败后脱险的优秀党员干部来到烟台,借机在刘珍年军队中发展党组织,扩大革命力量。这时的烟台精英云集,除了刘珍年部队中,许多工厂、学校、机关、医院、农村都建立了党组织。这为中国革命保护和保存了大批骨干力量。第三,胶东特委和区委的成立。1933年3月,根据山东省委指示,张静源在牟平刘伶庄(今属乳山市),主持成立了胶东地区党组织的第一个统一领导机构——中共胶东特别委员会(简称中共胶东特委),结束了胶东地区党组织隶属关系复杂、多头领导的混乱局面。1938年6月,陕北党的优秀领导干部王文受中央派遣从延安来到胶东,担任中共胶东特委书记。1938年12月,中共胶东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掖县(今莱州市)葛城村召开,选举产生了山东党的第一个区委——中共胶东区委员会,王文当选为书记,这标志着胶东党组织的壮大与成熟。

从第一个党员、第一个党小组开始,到1950年5月胶东区党委撤销,胶东各级党组织从无到有,由弱而强,领导了胶东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据统计,胶东地区的党员,由最初烟台海校党小组的3人,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时发展到1 840人,到抗战胜利时达到63 064人(不含青岛市、滨北区、潍坊的部分县)[2],占山东抗日根据地党员总数的31.5%,占全国党员总数的5.38%。到1949年9月达到324 233人,占全国党员总数的7.23%;占胶东人口比例为2.87%,远高于山东的1.66%和全国的0.8%。

二、胶东党组织的发展锻造了理想坚定的优秀共产党员

革命战争年代的胶东共产党人,参加革命队伍不为升官,不为发财,不图名利,面对敌人的酷刑,面对敌人的炮火,他们义无反顾,赴汤蹈火。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的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他们身上,展示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品质,体现了“用生命向使命承诺”的庄严责任,彰显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铁骨。在革命战争年代,胶东牺牲的有名可查的烈士7.6万多名,占山东省烈士的40%左右。作为党在胶东地区最高领导机关的中共胶东特委、区委,从1933年成立到1949年,先后牺牲了4位书记,分别是张静源、张连珠、理琪、王文。他们的铮铮铁骨,谱写了壮丽篇章,至今仍让人感动震撼。

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领导“一一四”暴动失败后,不幸腿部负伤被俘。敌人煞费苦心,对他软硬兼施,但未能使他屈服。每一次因酷刑昏死过去又被用冷水激醒后,他总是朗咏这样一首诗:“天地有正气,冽凛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3]54无计可施的敌人最后将其杀害,年仅31岁。

理琪,本名游建铎,河南太康县人,在“一一四”暴动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从上海来到胶东,担任胶东特委书记。因叛徒出卖于1936年12月被捕入狱。在国民党的监狱里,反动派让他写自白书,他交给敌人的是这样一首“铁”诗:“铁躯铁棂披铁索,铁棂铁索奈我何?铁骨铮铮铁索断,铁鹰展翅铁窗破。铁人铁肩负道义,铁臂挥刀斩恶魔。铁流汇成铁长城,铁血装点锦山河。”[3]75

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这支胶东革命的火种,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国民党军阀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当年流传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之歌》唱到:“大雪飘飘在天空,胶东正在闹暴动。官府布置清乡团,军阀下令向我攻。机枪扫,大炮轰,多少烈士流血红。失败开出胜利路,革命一定会成功。”[4]展现了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顽强革命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胶东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铸就了党群同心同德的血肉联系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5]坐落于胶东半岛英灵山的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上的“一切为着民族解放,一切为着人民利益”,以及烟台山抗日烈士纪念碑上的“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两段话,恰当而真切地印证了这个真理。回顾革命历史不难看出,胶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正是依靠全心全意爱民为民言行,才赢得了人民群众一心一意爱党爱军壮举,铸就了党全心为民、人民一心跟党走的党群血肉联系,凝聚起了党群同心同德、无坚不摧的革命伟力。

先后担任过胶东特委书记、胶东区委书记、胶东行政主任公署主任的王文,是一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公仆,是胶东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楷模。当年有人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说:“当你忘掉了自己,把一切都献给革命和人民的时候,你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残酷的战争环境,沉重的工作负担,加上艰苦的生活条件,使王文身患重病,经常口吐鲜血,但他仍然带病辛勤工作,即使住院疗养也从不搞特殊化待遇,同志们主动捐款捐物让他改善生活,也都被他谢绝了。1943年11月16日,王文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年仅32岁。弥留之际,他对妻子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后,你们千万不能给党组织增添任何麻烦。”[3]85

1945年英灵山胶东革命烈士陵园修建时,曾经发生过两起感人至深的事情。一是铸造战斗英雄任常伦铜像时,胶东人民自发捐助黄铜,群众把家里的铜器铜具,诸如老人的铜烟袋锅、小孩捡来的铜子弹壳、新婚夫妇的铜锁铜勺等,都捐了出来。二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牺牲后,遗体掩埋在距离烈士陵园200里的牺牲地,在把他的遗体迁到烈士陵园安葬时,出现了感天动地的一幕,情深义重的胶东人民按照胶东的最高祭礼,一个村接一个村地传递接力棒,村村百姓身穿丧服迎接理琪的棺椁,隆重祭祀后,抬起棺椁再传递到下一个村,在200多里的山路中,没让烈士的棺椁落一下地,沾一点泥。

這些感人肺腑的事例说明: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忘记了群众的党员干部,必然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这昭示着今天的我们:“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6]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0.

[2]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烟台地方史:第1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3]中共栖霞市委党史研究室、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丰碑[M].烟台:黄海数字出版社,2011.

[4]李传敏,李清汉.胶东烽火[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116.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猜你喜欢
胶东作用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胶东面塑——花饽饽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胶东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
胶东沿海的“妈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