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观角度看城市公共空间雕塑艺术设计的系统性研究

2015-05-30 10:48吴兆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雕塑艺术公共空间珠海

摘 要:本文通过对珠海市城市空间中公共艺术的实地调研与分析,从城市景观的角度为出发点,结合珠海市特有的城市地貌与城市格局,详细的分析了现有城市雕塑的分布、类型、空间特质等问题,从景观的角度多维度的提出了城市雕塑建设的思路,为珠海市城市空间的雕塑建设提供较为系统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景观 公共空间 雕塑艺术 系统性 珠海

[项目课题: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珠海市城市空间公共艺术的设计与研究",项目编号201358的部分研究成果]

公共艺术是指存在于城市公共环境之中,能体现广大公众对艺术的平等参与,体现城市文化特质与精神,由艺术家为某个既定的特殊公共空间所创作的作品或者设计,其表现形式包括城市雕塑、装置艺术、浮雕艺术、环境艺术、景观艺术等艺术形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公共艺术在城市形象中的地位,尤其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更为突出。

作为公共艺术中的城市雕塑,是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在城市公共艺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表现形式之一,在珠海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均大量的使用了这一表现形式,也为珠海市城市建设的初期提供了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为珠海市的公共艺术建设贡献了力量。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公共艺术中其表现形式的单一性也越发明显,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应该有更多的城市公共艺术的出现。而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雕塑艺术也应该有更多的表现方式和形式,来表达不一样的公共空间。

城市雕塑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它是城市文化和精神的载体,应该与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同步进行,它与其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了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而其影响程度往往都要大大的超过其他艺术载体。根据公共艺术评论家约翰.贝克尔的估计,全美平均每天有5500万观众与公共艺术面对面,这个数字大约是画廊、博物馆、剧场观众总数的一千倍。越战纪念碑每天的参观人数超过十万,放置在机场和地铁的艺术品每天拥有500万以上的观众。此外,公共艺术得到的媒体关注度是其他艺术形式的十倍[2]。

一、 珠海市城市雕塑的分布状况

此次珠海市城市公共艺术的调研是以珠海市主城区为调研对象,主要是通过城市雕塑的分布、主题、所处的空间类型以及雕塑创建的行为者层级来区分。通过对主城区若干片区的划分来进行较大范围的调研工作,根据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现对珠海市区内的城市雕塑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

(一)现有城市雕塑的分布情况(见图一)

1.从城市雕塑创作的时间来看,雕塑的创作年代都较早,15——20年的作品较多,近期的创作作品占少数。

2.从城市雕塑创作的作品类型来看,绝大部分城市雕塑均以石材雕塑为主,其他如铜材和不锈钢材料的占少数。

3.从整个城区的城市雕塑分布来看,经济较为活跃、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城市雕塑的作品数量越多,形态也更丰富。

4.老香洲这样的老城区来看,其雕塑的表现形式、雕塑的材质表现等等比较单一。吉大、拱北片区的雕塑形式较为丰富。

5.城区中的城市雕塑以表现历史人物类的城市雕塑占有较大比重,如苏兆征、容闳、古元、唐国安等历史名人。

(二)不同片区不同主题的城市雕塑分布情况(见图一)

1.从划分片区来看,吉大、拱北这两个片区的城市雕塑在数量、质量、形态、多样性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其他几个片区。

2.唐家、南屏片区以历史名人类的城市雕塑为主,其他片区的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结合的更为密切。

3.各片区的发展定位,影响着该片区城市雕塑的设计定位及形态,较大一部分高档楼盘带动了该片区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

4.中心城区的城市雕塑定位及形态还不够丰富,作为主城区的城市定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落脚点或是定位不准,直接导致了城市雕塑在创建过程中的定位没有合理的依据,其形态也显得单一,而缺少变化。

(三)在相同功能片区中三种层级的划分图

1.以相同片区来看,如果将雕塑的规划与实施主体来划分等级,以市一级来规划城市雕塑的行为较少。尤其是人员较多的城市公共空间,严重缺乏城市公共艺术。

2.在所调查的城市雕塑中,街道级和区级的城市雕塑明显要多于市级的城市雕塑,更多的是社区、建筑附属、商业个体等配套的城市雕塑,从这一点看,政府在城市公共艺术上的投入远远不够。

(四)不同空间属性的城市雕塑分布图

1.从整个城市的空间分布来看,主城区的城市雕塑分布极不均衡,东南边偏多,西北边偏少,在一些重要的门户空间,缺乏体现城市形象的城市雕塑。

2.所有片区的城市雕塑与城市整体的规划发展相联系,其整体规划及局部规划的意图不明显,城市雕塑没有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3.街道空间中城市雕塑没有为市民生活提供参与性和互动性,许多城市雕塑沦为了摆设,甚至被大量的植被所遮盖。

二、对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意见

通过详细的调研与实地考察分析,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建设经验,提出以下建设意见:

(一)从政府法律层面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

1.以珠海经济特区拥有地方立法权的优势,从制度层面制定有关城市公共艺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美国在20世纪五十年代推出的“公共艺术百分比”法案,即政府以立法的形式,从工程建设投资中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市公共艺术品的创作与建设。随后,法国、西班牙等国家若干城市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开始效仿。

2.从国家层面到地级政府层面,要建立公共艺术的基金,一是完全由政府来提供资金用以赞助公共艺术建设;二是由政府及创作者来共同承担公共雕塑的经费;三是对建筑物的出资方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公共艺术的建设;四是建筑物在规划时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的空地提供给公众使用,不能用作私人用途,可以减免相应租金。政策层面的推动势必导致城市公共艺术的整体提高[3]。

(二)以城市规划的整体思路来考虑城市雕塑布局——有轨电车线路、路网格局。(见图二)

1.珠海市的城市整体规划是着力打造“一条主轴(情侣路—珠海大道)、两大板块(东部、西部)、三区一城(香洲核心城区+横琴新区+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新的主城区)、若干组团(与产业园区相配套的城镇组团)”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城市公共艺术就要以城市的规划为基础,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整体考虑城市公共艺术的格局、形式、形态、文化等因素。

2.以珠海市发展的特色轨道交通为蓝本,规划在未来4——6年建设4条有轨电车线路,围绕未来若干年后的9条城市有轨电车干线为基础,来统筹规划珠海的城市公共艺术,将每一条轨道交通线路根据沿线的文化特色及标志性景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形成较为系统的城市景观。台湾的高雄市,在市区范围内,随处能见各中类型的公共艺术,其中就有围绕高雄的两条捷运线展开的公共艺术设计,非常值得珠海借鉴。(见图二)

3.以法定规划的用地布局和功能定位为依据,充分结合珠海的海滨城市的景观特色和特有的空间布局,重新增加和调整一部分城市雕塑,对目前已有的不能充分体现珠海市城市特色、不能充分体现特有的空间属性的城市雕塑进行清除或调整。

(三)以城市空间类型来规划和设计城市雕塑(见图四)

1.分析和归纳城市空间的特有属性,将城市空间类型分为交通性空间、街道空间、开敞空间、门户空间和历史地段空间,在不同的空间类型要考虑雕塑的形态、体量、材质等因素,将其进行归类,为创造合适该空间类型的城市雕塑创造基础。

2.在重要的交通性空间和门户空间,应该从市级和区级的管理层面出发,重点打造具有城市代表性和文化认同感的的城市雕塑,从雕塑本身来讲,其形态应该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其体量应该根据该空间的大小来决定,叫其他空间的雕塑,其体量应该更大。

3.街道空间和开敞空间在空间类型中,其景观的尺度感更小,雕塑本身应该与街区居民产生互动,要从分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到城市雕塑的建设中来。日本公共艺术十分重视与日本民众之间进行多层次的对话交流,以多维度地听取公众的各类意见。正如南条史生所指出的,日本公共艺术项目能否进行的抉择权取决于公众普遍支持的程度,而不是依赖于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或者艺术专家的首肯[4]。

(四)以城市空间主题来规划城市雕塑布局

1.珠海市历来以旅游城市著称,从珠海的城市空间类型来看,重要的交通性空间要加大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尤其是门户空间,需要增加体现珠海百岛文化、移民文化、海滨文化为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

2.重新整理珠海已有的历史文化名人,分区、分片的重点展示珠海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文化,打造以历史文化名人为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形成珠海特有的历史文化名人城市公共艺术的旅游精品线路。

3.珠海有着全国最优质的空气质量,多次获得“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称号,所有这些称呼的获得,均得益于珠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要达到精神生活上的宜居,社区空间和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艺术重点表现的区域,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中来。“社区公园”是珠海市城市空间类型与市民接触最密切的城市公共空间,围绕珠海市的“社区公园”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市民参与度高、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特色居民生活品质的城市雕塑。

(五)以城市空间的层级来规划城市雕塑布局

1.从现有城市雕塑的层级来看,以市一级级区一级的雕塑规划严重不足,使得现有的雕塑没有代表性,珠海渔女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够代表着珠海的城市形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珠海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一个城市雕塑已经不能充分的代表珠海的城市形象。尤其是珠海正要打造“国际化的宜居城市”,就需要有更多的、更好的、与时代结合更紧密的城市雕塑作为珠海的文化符号与城市名片。

2.珠海所辖的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高新区等若干的行政辖区,目前具有很明确的定位和发展目标,这些行政辖区的产业定位就确定了该区在城市雕塑上的方向与思路。香洲区作为绝对的市中心,定位与服务产业和商贸产业,该区城市雕塑的定位就应该在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方面。金湾区的产业定位为航空新城,主打航空文化,其城市雕塑就应该以航空文化为雕塑背景,打造一批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城市雕塑,作为该区的城市名片。高新区地处唐家湾镇,近百年来,从该镇走出了诸如唐绍仪、唐国安等历史文化名人。现如今该去高校林立,高新产业发展迅速,该区的城市雕塑就应该定位在反应历史人物与城市发展上,重点推进一批有影响力的历史名人雕塑和城市文化雕塑,打造该区的城市名片。

3.现有城市雕塑中的社区级占有较大比重,超过一半的雕塑是以社区的形式存在,这一部分雕塑或为新建楼盘附属的景观设施,或为酒店、商业建筑的景观附属品。社区这一层级的城市雕塑是最能为广大市民所接近、参与、管理和认同,区级和市级的政府部门应该要更多的支持该层级的城市雕塑建设,发动社区居民真正参与到城市雕塑的建设过程中来。现阶段的社区公园建设,正是大力推行这一思路和想法的阶段,利用该平台,引进较为知名的艺术家,创作一批能为社区居民接受的优秀作品。

注释:

[1] 吴晓.城市景观视野下雕塑建设的系统性导控初探——以山东广饶县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0(02):84-86

[2] 郑乃铭.艺术家看公共艺术[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2

[3] 马钦忠.公共艺术的制度设计与城市形象塑造[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11

[4] 何小青.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构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75

作者简介:吴兆奇,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雕塑艺术公共空间珠海
珠海开放大学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珠海之旅
风口浪尖上的珠海银隆
中西的绘画与雕塑
从欣赏的角度略谈雕塑艺术的特点
以东方的视野展现我国古代雕塑永恒之美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