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废弃品再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2015-05-30 16:47肖保英刘国志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陌生化手法设计师

肖保英 刘国志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利用废弃品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0779,项目所属一级学科由国家教育部项目资助。]

自从进入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科学与技术、技术与生产的链接越来越紧密,新的科技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产品,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因而越来越快。在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的同时,生活中被大量淘汰下来的日常用品成为了一个难题。因此近些年来,人们开始提倡低碳生活,环保生活,提倡循环利用。于是废弃品的再设计应运而生。人们在首次设计产品时,也更多考虑如何使产品更加适应再设计与再利用,采取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以及可拆卸重组的结构,并对可回收部位加以标明。本文将从再设计的意义与各种方式方面探究这一新兴设计门类的策略。

一、废弃品再设计的定义与意义

“再设计之父”是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在原研哉的看法中,“再设计”的本质是:重新审视身边的日常事物,回归原点,寻求设计最为朴实的真谛,为这些哪怕最不起眼的物品再次赋予生机。也就是说,再设计是一种根据现有物品特质,对其进行第二次设计,提升其价值的创新设计活动。再设计主要的对象是我们生活中被忽视或被遗弃的物件。

可以说,再设计本身不仅是一种设计活动或审美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对于社会而言,它能够为制造业注入新的血液,为商品消费提供成本小、效益大的刺激与动力,也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广大的空间。对于人类总体而言,再设计活动是人类在经历教训后更明智的价值取向的体现,是一种疼痛之后的生命复归,是一支沉闷生活的回春妙笔。而对于设计师个体而言,再设计是一种新颖的挑战,是一种神奇的魔法,也是设计师本人对生命的态度和审美情趣的进一步释放。

废弃品再设计,就其意义而言,是一种真真切切地以人为本的设计。设计本身的一个目的就是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效率,而再设计则更多地带来一种责任感和独特情趣。做好一份再设计,与做好一份设计相较,更要抓住再设计的特质与灵魂,以具有原型的原材料作为对象,再设计可能更难,也可能更容易。设计师必须多加思考,察觉其中的奥妙。

二 废弃品再设计的策略

(一)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这实际上并不仅仅只是再设计活动本身的方法,也是在产品生产初始设计就应该考虑的策略。产品第一次设计时,就应该考虑更多地使用可循环使用的新材料,并设计成具有多种功能,或是更方便拆解重新组合以获得新用途的形式,以供长期使用以及再设计的运用。而在再设计时,对于一些低维化、仿生化、梯度化、智能化、复合化、绿色化的新材料,可以运用材料科学的新技术进行加工。即使是一些传统材料,我们也可以根据其特质获取灵感,如藤编、竹编的废弃器皿,有的虽然破损,但大部分结构仍然坚韧,可以根据藤条、竹片在经历风雨后蕴藉的具有古朴韵味的光泽和纹理,重新加工,设计成具有古典韵味的装置,以延长其使用周期(如图一)。

(二)陌生化

废弃品在被生产之前,就已经接受了初始设计,被赋予了固有的功能。固有功能使其具有实用价值,而同时,也成为一种思维定势,禁锢住了人们的思维。当一件物品的固有功能因为受损或者老旧遭到破坏时,这件物品在人们眼中也就变成了“无用之物”。对其进行再设计的设计师,就要跳出惯性的思维定势,为其赋予新的价值。

这就需要设计师有意识地对物品对应的我们原本所熟悉的概念和认知进行陌生化处理。所谓陌生化,就是摒弃物品原本被赋予的使用规则和功能倾向,对其价值不停尝试转换新的角度思考,然后通过合理的加工,通过对物品打乱之后的重新组织,重新赋予其崭新的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例如一张椅子未必要用来坐,也未必是“一张椅子”,在设计师的眼里,它只是一段具有特殊形状、特殊质感的材料,将材料重新组织,可以组织成一个全新的物件,比如一个绿化台,一个置物架等等(如图二)。陌生化的内在含义也就是回到生活的原点,用最不带偏见、最为朴实的好奇眼光看待事物,并敏锐地发现其可供利用的优点所在,加以发挥设计,使其获得新的定位。因此,陌生化是再设计的核心,也是再设计的第一步。

(三)“加法”设计

“加法”在作为数学运算法则时,是一种数字的累积或拆解,形象地套用到设计方法中,“加法”则是一种要素之间关系的添加,根据对材料本身特质的考察与设计师审美的提炼,创造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新的关系。不同元素的碰撞能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如代表人工造物的废弃瓶罐与代表自然物的花草的组合(如图三),代表传统的青花瓷片与代表现代造物的钢铁部件的组合,都能在废墟中创造出象征新生的生活意趣。在设计活动中,根据规整到不规整的顺序排列,其表现手法主要有:

1.重复。单一形体的重复或对称重复往往能够具有意想不到的谐趣,例如梦露头像就是设计史上非常有名的例子,对于一批形态相似的废弃物,如衣架、鞋子、凳子,我们可以通过重复的手法,为其构筑起富有美感的秩序,其达到视觉上的审美效果。

2.契合。多个完整形体,根据形态的基本功能要求和结构特点,判定形态间严格的对应关系,使其相互密切地配合补充,形成新的统一的个体,以达成扩大功能价值,节约材料和空间的目的。结构构成形式需巧妙,外观形态亦多彩,这种手法能够体现出一种理性与感性的相互交融。

3.拼接。多个形体在轮廓上相互对应拼合,构成一个统一的造型整体。这种手法具有“重复”的和谐感、整体感,但比“重复”具有更强的变化性以及趣味性。在设计上,这种手法既规整,又具有内在的变化,能够体现出设计师的审美品位与睿智。

4.混合。多个独立形体通过连接、过渡、融合的方式进行组合,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相较“拼接”,这种手法更具自由的野趣,是一种对自然生长和变化的模拟,以静态的形体,来表达动态的时间进程。这种手法设计出的产品,往往具有生长与运动的趋向性,是一种最能表现设计师内在生命力的手法。

5.堆积。这种手法更加洒脱,更加不拘一格。在堆积的表现手法中,多个形体之间的关系是没有定则的,是一种“混沌”的无秩序的秩序,可以任意地自由组合。正如数学中,对称、整齐、圆满是一种美,但没有规律的无理数也是另一种美。堆积的美感正如数学中的“π”,是一种极富个性的独特的美。其产物往往是一种半成品的形式,以便人们根据自身需求和创意进行组合,既能体现出设计师的个性,也能体现出用户的个人风格。

(四)“减法”设计

有“加法”,自然也就有“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表现为关系的创造和累积,减法则是对原有关系的拆解与打散。在再设计中,则表现为切割、分解、抽离和断开。减法设计既可以独立操作,与加法设计配合运用,效果亦更佳。

减法设计,其本质是解构。通过解构、搭配、重组,破坏材质的原有表面形态,使材料显现出一种看似无规则、不完整的规则,体现出一种旧有秩序的先破后立的创新理念。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添加元素,通过贴、缝、绣、编、织、枯合、重叠、热压等方法,添加相同或不同的材质,形成具有特殊新型肌理和视觉的设计效果。例如废旧钢材的再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设计师收集不同的零部件,在巧妙的构思下,经过切割、打磨、重组、焊接,将不同的部件组合成各式各样个人色彩与个人意趣的设计装置,既可以是几何形状的个性堆积,也可以是对现实形象的摹仿拟态。相比起纯粹的加法设计,这样的手法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激烈,更加具有离经叛道、破而后立的野性张力,两者各有千秋,可以根据材质的特点和设计师本人的个性,因地制宜地进行运用。

三、结语

产品的再设计与循环利用是一个健康社会发展中必然的明智选择,也必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拥有相当大的分量。再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一种对设计本然的复归。从更高的层面思考,再设计其实是一种现代思潮的结晶,在越来越发达的工业社会,人与自然越来越陌生,这种陌生感带来的恐慌,促使着我们不断地尝试向我们的本源——自然回归。

而创意性的再设计策略则是为这种回归锦上添花,有了这些策略,我们能够更好地使循环产品方便人们的生活,点缀人们的生活,照亮人们的生活。再设计做得好,消费者也会更乐意接受再设计的产品,从而促使再设计产业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基于这个良性循环,我们能够更好地与自然相处,也能够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简介:肖保英,硕士研究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刘国志,本科,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201103班学生。

猜你喜欢
陌生化手法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层递手法
设计师访谈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推荐一个设计师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