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2015-05-30 19:31李娟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南京发展

摘 要:南京创意产业发展作为南京新经济的发展产业已取得不少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为对象作一定分析,旨在对高校教学中研究创意产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南京 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项目“从创意走向创业——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平面综合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开发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1343]

随着全球进入新经济时代,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受能源、环保、人力等多种因素制约而发展乏力,各国纷纷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支柱,创意经济成为新兴经济热点,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

“创意产业”概念源于英国,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特指出自个人的创造性、技能及智慧和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生产创造潜在的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并界定了包括广告、音乐、建筑、表演艺术、出版业、电视与广播、电影与录像、艺术和古董收藏、手工艺品、时尚设计、时装设计、休闲游戏软件、软件等13个创意产业。这个概念一经提出,便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重视,而在具体的国家和地区,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具体如英国采用创意产业概念,美国使用“版权产业”,日本使用“文化产业”,而在在中国,则使用“文化创意产业”。如2004年我国首次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文化生产力”概念,2005年北京、上海率先提出建设创意城市的目标,上海市政府2005年第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授牌就达到18家,到2006年11月共授牌77家(上海早在1999年就由留美设计师刘继东创立上海最早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四行创意仓库)。

随着各大城市的政策响应和扶持,各种“创意产业园区”纷纷立项。截止到2012年4月,全国已建成文化创意园区1185个,东部地区的广东、上海、江苏位列前三名,数量均超过50家,其中广东、上海的创意园区超过100家。在2014年中国创意产业园区行业深度调研报告中将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列入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与首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北京)、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广州、深圳)、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昆明、大理、丽江)、川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西安、成都、重庆)及中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长沙)共同组成中国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南京在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经济发展与上海、杭州尚有一定差距,人均GDP甚至还比不过苏州,作为江苏省会城市的文化名城南京,如何在当前经济发展转型期,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另外,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压力,但另一方面也给社会输送了大批的创业力量,在宁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大学生的创意创业思想同时,研究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色和发展趋势十分必要。因此,就有必要联系南京的具体情况,对近几年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展开一些研究。

一、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南京创意产业从2004年南京创意东八区(世界之窗)创建, 2006年一系列政策出台,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2014年已有不短的时间。相关情况可概括如下:

(一)南京文化产业政策层面

2006年被称为中国的“创意经济元年”,也是南京市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相对重要的一年,仅在2006年7月—12月就出台了《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南京文化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对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丰厚基础与优势和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都作了详实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以及主要发展任务、产业布局和载体建设、保障措施。2012年在总结十一五期间的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有制定了《南京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规划南京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二)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数量及增长情况

截止到2008年底,南京已经正式批准设立35家文化创意产业园。

据2013年数据统计,南京有近60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的省会城市。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就已经达到了5.1%,预计2014年将实现5.7%,稳居全省第一,也是唯一超过5%的城市。其主流的运营模式共有三种,包括由政府投建,并负责后期监管运作的政府主导型;政府作为园区产业的主要行政管理者,而企业负责整个创意产业园运作的政府、企业联合开发型;以及由单个或多个企业投建,并负责后续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自主投资型。

(三)创意产业园的相关特色

南京共有11个区,由于历史上每个区在地理上的所处位置有差别,经济发展有快慢,居住人口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各级区政府在园区规划上就立足原有的基础,引进项目与资金,努力打造有特色的创意产业园。

鼓楼区政府搭建企业与高校合作平台,打造了模范马路科技创新街区,后更名为模范马路科技创新园。在模范马路科技创新园带动下还依托鼓楼区内多家高校的艺术创意和工程设计领域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开辟了石城现代艺术创意园、石榴财智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江苏智慧谷动漫软件产业园。

秦淮区以历史建筑与绿色生态开发理念进行招商的创意产业园——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2007年开园。园区分时尚生活休闲、科技创意研发、工艺美术创作、酒店商务、科技创意博览5个功能区。将科技、文化、旅游和商业融为一体,打造综合性生活地表和创意产业中心。

栖霞区利用仙林大学城高教资源2009年成立南京紫东国际创意园,作为栖霞区政府建设“智慧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仙林大学城高校有利资源,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白下区的南京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创意东8区)成立于2006年,创意园是将上世纪废弃老厂房进行改造,保留和再利用原工厂格局,用现代设计理念重新规划,园区设有五大创意产业区:建筑设计、广告设计、咨询策划、动漫科技软件和文化传媒。现在已成为区内经济新增长点。

此外还有江宁区的方山文化创意产业园、浦口区的惠通创意产业园等都各有特色,不一一例举。

(四)相关产业园的资源整合情况

南京的创意产业在02年发展起步到06年的加大发展,再到2014年的现在,经历了起步、发展、调整、转型及稳定一系列的过程。例如鼓楼区的南大——鼓楼高校科技园建于2001年,为首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借助“九校一府”的组织模式和“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有效链接起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市场等互补性资源,率先建立起“高科技专利创业园”、“江苏工业设计园”等创新创业支撑平台。随着科技园研究领域功能的发展又打造了众多特色创业分园,其中包括 2004年由鼓楼区政府、南大—鼓楼高校科技园、南京熊猫集团共同打造的南京世界之窗科技软件园。2009年在原有的江苏工业设计园基础上,经过规划调整、功能放大、档次提升建起模范马路科技创新街区,2010年完成整合后,正式更名为模范马路科技创新园区。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历史文化资源

南京在长江中下游城市中具有一定的地区地位优势,早在六朝时的古都建康(今南京)在当时就是政治、军事中心,也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拥有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历朝历代留下的历史遗迹和非物质文化众多,文化传承有序。现在借助创意文化经济兴起的机遇南京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开发。在南京“十一五”文化发展及综合评价报告中提到: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中国雕版印刷(金陵刻经)、古琴艺术(金陵琴派)、中国剪纸(南京剪纸)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秦淮灯会等10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代表;南京白局等49个项目被评定为省级保护名录;还有90余项列入市级保护名单。南京云锦借助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工艺体现,以时尚的表现形式,多次亮相世界时尚舞台,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已有一定影响。

(二)科教资源与人才资源

南京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共有高校79所,在校大学生约71万人,省级以上科研单位近700家,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排第三位。两院院士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南京人口受教育程度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具有大学程度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26.12%,大约有209.1万人,相当于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大学生。高校资源的优势明显。

南京各行各业的科研技术力量集中,省属部属单位云集,在技术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创意园在创建和发展上可以利用这一便利,打造优质园区。如南京紫东国际创意园从中心建设开始就搭建技术平台,提请江苏省建设厅支持,由江苏城市规划协会在中心设分会,从省内挑选优秀设计院参与园区建设。创意园还设立大学生创业专员,提供大学生创业孵化场地,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以低租金或免租金、低收费或免收费的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减少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2014年园区评为南京市大学生创业园。2015年引进的30个项目中有10个项目获得南京市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奖,多个项目获得不同额度的风险投资和担保贷款,带动就业人数300多人。

(三)企业资源与第三产业资源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现代服务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还是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验区。南京本土知名企业众多,熊猫电子、扬子石化、金陵石化、苏宁环球、苏宁电器、宏图三胞、雨润集团、太平洋建设、卫岗牛奶等企业,种类涵盖面广。南京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流通迅速、服务门类齐全,其中比较突出的有软件产业、会展业和文化产业。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和国家软件创新基地,软件产业是南京重点支持的支柱产业,2013年的软件业务收入居全国第四,江苏第一。统计数据显示南京2013年共举办大中型展览和会议2510个,全年拉动经济450亿,会展经济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同时举办会展又给招商引资和推广创意品牌提供了平台。如2014年在南京举行了创洽会秦淮专场新兴产业推介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和第七届中国南京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会。

(四)建筑资源再利用

南京现有的老厂房不在少数,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新材料装潢对老建筑进行改造。如“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就是在南京晨光厂的基础上打造的园区。南京晨光厂原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建造的金陵机器制造局,老厂区内有着中国保存最完好、集中数量最多、跨越历史最长的近现代工业建筑群,历史建筑达4.6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近一半。除了产业园,这里还打造了南京秦淮河畔首个中高档时尚休闲街区,最终逐步形成了国内知名的融科技、文化、商业、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意产业、时尚消费企业集聚中心,也成为南京科技创意产业和人才集聚的地方。“晨光1865”模式正被不断仿效。

三、文化创意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仍有不少文化产业园区定位缺乏清晰认识,盲目投资,缺乏规划和有效管理。园区处于低层次运作,重复建设严重,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甚至出现了入驻企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无关的情况,与设立园区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部分园区缺乏整体配套设施,主要依托一般性的物业配套服务和收取租金盈利,没有相关的平台给予企业以便利的运作环境。

(三)区政府之间缺少沟通协调,比如白下区的世界创意产业园(创意东8区)和鼓楼区的世界之窗科技软件园便有重名。企业之间缺少整合,各自为政,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不能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

(四)自主研发的能力不足,创新后继乏力,大多园区缺少人才培养平台,不能充分利用南京本土高教资源。

(五)创业园区对南京民间艺术和手工艺的引进和开发还不够。南京本土文化及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在各文化创意产业报告中体现也不多。南京云锦、夫子庙花灯等传统工艺品牌虽然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但更多的民间工艺还有待进行开发和利用。事实上,南京的夫子庙、甘熙故居、城南老门东及南京博物院等场所对南京窗体文化都有场地提供展示平台。但从走访情况看,大多还停留在传统工艺层面,传承上缺乏后继力量,场地有限。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政府和社会不能仅仅提供展示平台,还应引导具有现代设计理念的年轻设计师对此加以关注和参与,打造更多的具有影响力的工艺品牌。

四、结语

一般而论,创意产业园构成应包含文化创意(含设计、生产、销售)、高科技技术、国际化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多种企业集群,从而形成完整的创意产业链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才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因此,要形成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离不开三方合作(政府、企业、知识方)。而通过对目前南京的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之分析,则为我们研究创意产业提供了鲜活案例;同时,对南京创意产业园区的现实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施俊.上海创意产业园的现状和思考[J].中外建筑,2007(08)

[2] 单丽.南京市模范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向,2011(33)

[3] 陈勇.唐代长江下游经济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 曹劲松.南京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对策[J].金陵瞭望,2005(16)

[5] 陈红杏.南京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发展缩影———以创意东8区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01)

[6] 段进.创意产业与长三角城市发展[J].规划师,2008 (01)

[7] 王琳.我国昌邑产业发展的现在、问题及对策[J].理论探索,2007(05)

[8] 南京市政府.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宁政发【2006】195

[9] 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网页: http://www.scipark.com/

作者简介:李娟,女,江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教师。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南京发展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南京·九间堂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