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5-05-30 10:10陈建忠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素质教育高效课堂

陈建忠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育实践研究的永恒话题,新课程、新教材既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思想观念、学生的素质、新教材本身等因素影响到了新课程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  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意在着力构建学生自觉主动、积极思考、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构建“将兵互动、兵兵互动”的课堂。高效课堂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師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低下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渊博方面,还体现在个人的涵养上。

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其次,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的内心不敬佩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二、教师的教学策略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1、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及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必定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在课堂上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行为要为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服务。首先,要注意情感的诱发,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课堂上教师扣人心弦的开场白、精彩的结尾、幽默的故事、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创新的方法都能使学生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兴趣的持续保持,使自己的课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在”的境地。这样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会随之不断升高,学生会不自觉地爱你的课,期盼着下一课的到来,日积月累,学生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要注意情感的投射,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根据学生的情感迁移特点,课堂上教师以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个学生。对“走神”的学生多提问;对“粗心”的学生让他多板演,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让他多交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开小灶”给予耐心的指导,对学习优等生给予更多的机会让他更好的表现和发挥。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以微笑、点头、欣赏的目光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不忽视、不嘲笑,并给予热情指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以教师的一片深情化为更多的理解去赢得学生的心。教师只有创设这种平等、尊重、宽容的和谐环境,学生才会有心理的“安全感”,才能排除戒备心理,意识到老师在真诚地帮助他,使他们感到不学好就辜负了老师的一片苦心,从而使学生聪明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教学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方诱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在传统教学中,一个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肯定是环环相扣,不遗留半点疏漏、不暴露半点破绽,这种在一定历史环境下无疑是符合大纲标准的,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它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在上课前不可预知的变数,忽视了课堂教学对象的灵活性——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在上课前不可预知的学生思维的发展动向,最重要的是忽视了课堂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在上课前不可预知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既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又高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依托实验,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其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牢记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同时,为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首先,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师生双方要围绕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实验内容要反复预试,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指导计划,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其放置有序。再次,要加强课堂上的组织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时调控实验进程,坚持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最后,实验结束,一定要做好小结。通过实验小结,指出问题所在,表扬鼓励好的同学。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缺少兴趣的课堂就变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设法,激发兴趣,延伸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要尊重、信任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让学生实现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素质教育高效课堂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