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广告设计专业手工课程的教学

2015-05-30 11:49李果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手工制作动手能力兴趣

李果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蓝领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职业学校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本领。手工课是广告设计专业美术课程的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培养中专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形成立体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手工制作  兴趣  动手能力  评价

目前,社会对中职毕业的学生需求量大,学生就业面广。由于中职教育着力培养胜任工作岗位、拥有特定技能的劳动者。对于中职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尤其重要,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是直接到企业就业,是企业单位的主要力量,动手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学生的起薪待遇,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基于这种理念,我校在对各个专业进行专业设置时,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我校广告设计专业的美术教学中不但包含有美术鉴赏、绘画,还设置有手工制作课,而且手工课还占有很大的比例。它是比较受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它有许多的形式,常见的如:折纸、剪纸等等。是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学习手工制作可以提高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审美素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那么怎样提高手工制作课的课堂效果,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此问题,本人根据自己上课的一些方法,谈点体会,力求共同提高。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像催化剂一样,激发学生不断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手工活动感兴趣,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在手工活动中,应创设各种各样的环境来激发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如: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在活动室布置好折纸环境,这对学生折纸的兴趣极为重要。有一次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时,为了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他们对折纸活动感兴趣,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了许多的不同形状的球、用红色绳子窜起来加上一些装饰,并把它们装饰在班上的美工区中,当学生们发现时,目光一下子就被这美丽的环境吸引了,情不自禁的大叫起来:“啊!好漂亮啊,好美!”这时有许多学生凑在一起说:“太神奇了,这些小鸟和花就像真的一样,我太喜欢了”,有的说:“老师,快教我们折纸吧”。新鲜的活动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此外教师准备的范例也应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手工活动是通过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制作出富有美感的物品的过程,所以活动前,导入部分就应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出示的范例或作品一定要能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根据内容,范例可以是教师的制作,也可以是实物,最主要的是能让学生对所要进行的操作结果产生明确的直接感受,使学生了解这堂课的制作内容。这也给后面学生自己制作做好了铺垫,让学生产生动手制作的兴趣。

二、示范讲解要做好

在手工制作教学中许多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表达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注重操作的手工教学,教师的示范讲解非常重要,其中有一个步骤没有把握准也许学生制作出的作品就没有预想的这么好。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熟练掌握制作技巧,以保证示范的规范性、熟练性,使讲解与示范配合自如。教师的示范讲解要根据学生的反应来控制,对于较难的环节要反复演示,操作环节要让每个学生都看地清楚明白,再根据他们的问题进一步讲解演示,有些地方的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尝试,或者让学生直接观看技术能手的示范表演,领会动作的难点。课前准备的范作或其他可视性的形象资料也可在课中适时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生动,学生思维得以启发,构思得以驰骋。除了教师在讲台上示范外,还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增强印象,电化教学比较直观,不受时空限制且具有可重复性,还可以调节教师示范教学的单一状态,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可以使学生领会技能的要求,掌握技能的动作。

三、学生练习时适当创造合作与竞争机会

1、创设与人合作的机会。在手工活动中,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教師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一些手工合作,如:共同完成一个装饰球造型,共同制作一个花环等等,为学生合作创设机会。这样,学生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做,而需要二人或几个人合作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把学生的情感、想法和意见都融进去,这时二人或几个人合作的过程,就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的机会。其次,把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手工教学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情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帮助、共同提高,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就会在反复锻炼中得到提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健全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与竞争能力,这是在创造性手工活动中要求每个教师注意的问题。

2、搭建相互竞争的平台。竞争是激励学生好胜心,取得良好效果的手段。它是利用情感动力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竞争过程中,创造性活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成功的喜悦得到增强。因此,创造有效的竞争方式对于提高手工教学的质量意义很大。竞争的方式有个人竞争、小组竞争。例如:活动前可采用自由组合小组搜集与手工教学相关的材料,进行尝试性的实践;活动中针对学习过程开展个人或小组竞争;活动后,对学习成果开展横向的自我竞争,使学生在不断竞争中提高、超越。对手工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攻克难题,同时相互交流,让学生在竞争中激发创造欲望。

四、欣赏学生的作品同时给予合理的评价

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评价学生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学生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当解说员,解释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每次活动结束,尽量将学生全部的作品展览,让学生互相审视,学生们经过审视,相互交流,相互观摩、学习、心里明白谁颜色配的好,谁创作的新鲜有趣,当学生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时,学生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将会越来越浓厚。教师欣赏每一副作品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要掌握好评价的尺度,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必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下结论。作品的好、坏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创作欲会更强。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能力强的学生给予肯定,对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对能力较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对自身有信心。最后学生的作品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意义重大,所以教师要妥善处理学生的作品。而教师对于学生作品的重视、积累的行为,也正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教师处理学生作品的方式有多种:作为玩具使用、作为艺术品装点环境,作为礼物送给朋友或者亲人等。总之,要使学生的努力与创造,体现出相应的价值。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手工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起着补充课内教学不足,增强整体教学效果的作用。

1.组织开展手工兴趣小组活动

兴趣小组成员来自不同年级,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比课堂教学复杂。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互相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在互教互学中掌握了丰富的手工制作知识,锻炼了综合能力。另外,手工兴趣小组应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充分展示手工活动的意义。如在充满喜庆气氛的日子里做些大红灯笼、五彩花、彩球;在国庆节、教师节做些以歌颂祖国、热爱教师为题材的彩带;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举办雷锋同志人像刺绣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气氛,又联系了实际,把学到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学校和社会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还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手工教学的意义。

2.定期举办手工作品成果展览

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计划进行与教学紧密相关的手工教学,开展手工制作竞赛,并结合其他学科的手工制作举办手工成果展览。同时,组织师生观摩,学校统一进行评比,形成学习手工的风气,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

六、小结

总之,我在手工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虽然在提高中职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放在主体地位,在课前精心钻研和组织教学内容,做好精心的准备,不断改进完善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就一定能够探寻出更好的方法,更好的促进中职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体验到手工活动的乐趣,激发其不断求知的渴望,提高他们的创作想象力、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海燕.10个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M].北京:中国纺织出报社,2006,3-4.

[2]赵明安,刘民刚.素质教育视野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J].高职教育,2000,3.

猜你喜欢
手工制作动手能力兴趣
高职学前手工制作课程动手实践能力探究
手工制作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幼师手工课教学和动手能力实践探究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