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的残酷碰撞

2015-05-30 12:01张欣星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爱情悲剧社会制度封建礼教

张欣星

【内容摘要】把当代一句流行语言放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非常贴切: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他们追求人身自由和政治民主的理想,以及追求美好爱情和自由婚姻的梦想在强大的封建礼教的迫害下,只能以悲剧收场。而林黛玉的夭亡、贾宝玉的出家,只是把这一悲剧蒙上一层更加浓厚的血的悲色而已。

【关键词】红楼梦 爱情悲剧 封建礼教 社会制度

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最大的成就不在于描绘了几个显赫家族的没落,不在于叹为观止的众多人物,不在于多少诗词的呈现,而在于以一个爱情的悲剧,揭示着一种制度的必然灭亡。这个爱情悲剧,最悲剧之处在于她以生命的终结为惨痛的代价,从而为这样一份不可能修成正果的爱情划上了最悲剧的音符。探讨她的悲剧根源,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社会制度、人性扭曲等等的深刻认识,也有利于我们当代青年树立起一种正确的、合乎社会时代背景要求的爱情观,使我们享受健康的、快乐的、幸福的爱情之味和生活之味。

一、腐朽却力量强大的封建礼教是宝黛爱情悲剧的首要杀手

在中国延绵了几千年的爱情婚姻观其中一个最为凸显的“特色”是“门当户对”。这种“门当户对”有以下两层含义:一是政治地位相当。双方的家庭乃至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必须相当——王子一定必须和公主恋爱、结婚,而决不能是西方通话中的“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这种相等的爱情婚姻观是受封建社会残酷的政治斗争所形成的:每个家族都必须依赖于更加强大的政治地位来获得生存与发展。而贾宝玉身世乃至家族的显赫、林黛玉寄人篱下的悲凉,就注定了这种政治地位的不对等必然造成他们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二是经济地位相当。双方的家庭乃至家族的经济地位必须相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它不仅决定着两个家族能否相得益彰、互相帮衬,更决定了所有爱情和婚姻必须有经济优势的依托。贾宝玉家族经济条件的优厚、林黛玉家族的没落,一种严重不对等的经济地位,必然决定了她们之间的爱情的不可能生存。正是在这种腐朽的但力量依然无比强大的封建礼教的阴霾笼罩下,才铸成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必然走向一个悲剧的结局,也使两人追求自由、幸福和民主的梦想就此成空。

二、表面温馨实质却尔虞我诈的社会环境是悲剧的重要推手

在大观园里,我们看过太多的热热闹闹,也看过太多的温情脉脉。但其背后,我们却又近乎“毛骨悚然”地看到了太多的人心险恶与尔虞我诈:大家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强行把贾宝玉与薛宝钗的爱情与婚姻捆绑在一起是这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集中体现。在这样的环境里,玩世不恭的贾宝玉也好,顾命相怜的林黛玉也罢,就显得那样不合时宜,也显得那样的“出人头地”。他们必然要承受无法承受的“群起而攻之”,并最终且必然地要在这种群攻下败下阵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他们没有同志,没有盟友,只有身单力薄的苍白的反抗;他们与这样的环境格格不入,也自然要遭到这种环境的摒弃。因此,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必然注定了他们的“突兀”的爱情为环境所不容,而最终走向悲剧的深渊。所以从现实角度来说,任何爱情观都必须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所一致——不是妥协,而是一种适应。区别只在于,他们当时的那种环境是一种变态的、病态的环境,我们此时的环境是一种宽容的、自由的环境。

三、反封建礼教力量的弱小是他们必然悲剧谢幕的重要伏笔

一如前面所言,“他们没有同志,没有盟友,只有身单力薄的苍白的反抗”。贾宝玉和林黛玉所处的时代虽然已经在走向腐朽和灭亡,但其生命力不可谓不强大——社会和政治乃至思想观念的惯性力量依然强大的存在,并约束和制约着这个社会里的一切,包括爱情和婚姻。在这样的社会政治环境下,每个人依然保持着固有的婚姻爱情观,并沿着这条固定的道路走下去。而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得不到社会乃至家族任何一个人的理解和认同,而注定了他们只能依靠自己。这种单枪匹马的“孤军作战”,就已经必然地为他们爱情的悲剧谢幕埋下了重要伏笔——与整个社会的对抗就如同唐诘诃德与大风车作战,必然劳而无功。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从来就没有盟友,有的只是“孤芳自赏”;贾宝玉从来就没有盟友,有的只是“鹤立鸡群”。他们这种自我的“突兀”,虽然是对封建社会尤其是封建礼教的一种反叛,但这种反叛注定了他们没有同志、没有盟友,所以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爱情必然是一个悲剧的结尾。

四、反封建礼教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是他们悲剧的自身根源

无论是贾宝玉还是林黛玉,他们堪称当时腐朽的封建社会的“斗士”,具有强大的反抗意识和抗争意识。但是,也如前面所说,“社会和政治乃至思想观念的惯性力量依然强大的存在”——这种存在,不仅体现在其他人身上,其实也体现在他们自己身上——或多或少,他们的意识里依然受着这些意識观念的制约和影响,这就必然决定了他们的反抗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林黛玉的反叛,更多的是自爱自怜,也更多的是通过她的一些诗词来宣泄内心的强烈不满和悲哀;贾宝玉的反叛,更多的是放荡不羁,也更多的是通过他的一些“出格”行为来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而从最有效、最有利的行为上来说,他们并不具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他们自身存在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是他们的致命弱点。也许按我们当代的观念来说,我们可以私奔、可以逃婚,去过一种可能平淡但却自由的生活——他们却谁也没想到这点,而想的更多的是依然生活在这样一个衣食无忧的显赫家庭当中,过一种衣食无忧的幸福的生活。等林黛玉夭亡、贾宝玉离家出家——这样的反抗已经毫无意义,只能是让悲剧更加悲剧。

任何悲剧的产生一定是内外两种力量合力作用的结果。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即是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社会环境,以及他们自身存在的弱点和劣势的结果。在这种“内忧外困”的双重打击下,他们的爱情不以悲剧收场,只能称之为“奇迹”。可惜,这种“奇迹”不会出现,也不可能发生。等待他们的,只能是香魂遁世、枯卷青灯……

【参考文献】

[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2]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

[3] 李希凡.《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猜你喜欢
爱情悲剧社会制度封建礼教
关于早期蒙古社会制度的再思考
不同意识形态的社会制度对法律功能实现的影响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及叙事艺术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关于伦理之理的理性思考
简析《花月痕》中韦痴珠和刘秋痕的爱情悲剧
不受羁绊的女性
浅析《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和润叶的爱情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