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

2015-05-30 10:48敖昭霞
南北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历史观兴趣教学高中历史

敖昭霞

【摘    要】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受到极大的关注,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不少问题和阻碍,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具体阐述历史教学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  兴趣教学  历史观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005

当前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存在对历史学习的误解,认为历史作为文科不需要动脑,甚至有不少学生认为历史没必要很用心学习,考试前背一背就能考得不错。教师过于片面强调分数的,使得学生只关注考试内容,忽视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考完就忘。本人认为想要真正推进历史教学,应当采取以下三种教学方法,有效改变传统教学的套路,实现新课改的历史教学目标。

首先,建立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第一导师,可以有效推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同时能够极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但是当前学生普遍对于历史没有好感,课堂内容枯燥,就是看课本、划重点、背课本,一节课下来几乎全是在背书,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尤其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观意识不断增强,渴望获得个性发展、自我表现,但是这种沉闷压抑的学习方式严重阻碍学生的自由发展,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兴趣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1.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少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以自己为中心,采取“我教你学”的被动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压制,限制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角色,积极发挥自身引导者和监督者的作用,在导入模式里设置问题情境,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比较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海关等多方面的剧烈变化,使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鸦片战争的关键点。学生通过自主思考问题,获得成就感,自然而然的就会激发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

2.历史学习本身就比较枯燥,有很多零碎的知识点需要记忆,学生容易混淆,会阻碍兴趣的发展。很多教师单纯采取检查背诵的形式来要求学生必须记住哪个时间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学生极易产生排斥心理。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历史教学的潜在资源,例如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的主要领导人物的人生经历等,学生对于这些奇闻轶事和传奇性很强的历史故事充满兴趣,教师借助这些内容的讲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小学生的记忆难度,从而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到1934年红军长征乃至1936年取得万里长征胜利,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的几次反围剿、长征途中各个战役依次打破蒋介石行动计划、长征过程中多次召开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等等,内容磅礴复杂,学生记忆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历史事件学习中穿插毛主席在党内的地位变化、诗词的创作、人生的经历等故事,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记忆也比较牢固。兴趣的建立方式还很多,例如丰富教学形式、采取多媒体教学等。总之,兴趣的培养就是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历史观的建立是历史学习的必然要求。学生从小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世界发展趋势、中国发展历程,形成积极、客观的历史观,使得学生能够以史为鉴,对自己今后的行为和观念产生指导作用,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形成辩证思维。当前教育部门的考试命题也在趋向于对学生历史观的考查,但是教师思想受应试教育束缚,忽视学生历史观的建立,没有发挥历史教学的真正作用。

1.教师应该在讲解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时,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于事件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讨论,多方面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

2.历史观的形成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够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例如在讲解商鞅变法的时候,改革失败,商鞅被处以车裂的极刑,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客观(经济、社会、领导者等)和主观(改革者、改革内容等)两方面详细分析失败原因。然而魏文帝的改革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引导学生把北魏改革与商鞅变法相比较,明确认知两者之间的联系,形成发展的历史观。戊戌变法改革失败原因分析可以借助商鞅变法的分析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做成小的报告,训练学生的独立历史观。帮助学生建立历史观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计划,挖掘重点知识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的密切关系,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最后,实践是对学生历史学习情况的综合考查。也就是说历史学习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实践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素养,独立自主重新建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与看法,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待今天的生活和社会,准确分析西方国家各种政策制定背后的历史图谋。但是很多教师固守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转变教学思路,由于实践教学见效慢,而忽视了开展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1.学校应该配合学生历史的学习。例如定期举办历史辩论赛,让学生针对某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或者事件展开辩论,在实践中使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历史分析方法展开对人物事件的解读。

2.假期是开历史展教育的良好时机。教师组织学生自愿到附近省市地区参观历史遗迹,使学生在现场的参观和导游的解说中对当时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理解。例如在参观孙中山的遗址后,对其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产生敬佩,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3.可以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烈士陵园进行祭拜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教师穿插抗日战争的史实回顾,唤醒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深沉的民族使命感。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实践活动,例如在校内举办历史知识竞赛,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等。总之,实践活动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历史知识的融合,避免理论束之高阁的现象出现,在实践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分析,可以发现高中历史学习不仅要具有自觉意识,还有实现知识与生活的密切结合,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历史观兴趣教学高中历史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简析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
职高office2010教学之我见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习近平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