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公共艺术的“显性”与“隐性”意义

2015-05-30 14:01李杨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校训校园环境显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高校校园建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校园公共艺术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高校的公共艺术大多缺乏个性、设计形式雷同、缺乏整体规划。大学校园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公共场所,是一个从事学术研究和科研创新的殿堂。所以要充分利用校园公共艺术来创造出一个舒适、健康、有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以使国家栽培人才的摇篮得到更好的建设与发展。

显而易见,校园公共艺术就是对校园空间环境的美化,让大多数的使用者在公共空间中能够亲近和欣赏艺术作品,给人美丽视觉冲击的同时陶冶各自的情操。以吉林师范大学为例,在学校的后面的道园里(图1),有着和苏州相似的园子,在雪后的朦胧中给人一种烟雨江南、小桥流水的错觉。地理位置的差异,使得整个园子更显可贵,增加了一丝南方庭院不会有的魅力。主教学楼旁的杏子林(图2),四季变幻韵味不断,给原本单调的校园环境增添情趣的同时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不同的季节漫步在杏子林里,有一种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的亲切感,就像疲惫的心灵被静谧的歌安抚那般舒爽自在。

除此之外,校园公共艺术还起到教育的作用。学校处处是教育,校园环境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无形教育力量,比如说校园公共艺术就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校园公共艺术不仅使校园充斥着自然的美,还使校园有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教育氛围。台湾学者曾说过“校园公共艺术有其艺术教育之责任,更有其校园空间对莘莘学子身心影响力。”

校园公共艺术可以通过艺术形式来表现校园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彰显学校的灵魂。对学生而言,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环境的净化、美化和绿化都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正如美国教育家布莱森所说:任何一所学校的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孩子们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

比如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前的孔子雕像(图3),他不仅给校园增添了一种别样的风景线。同时,他还不断提醒着莘莘学子在学习时要时刻警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哲学思想,教导学生始终用端正的态度去学习。这个雕像使整个校园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此外,在建筑内部,根据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公共艺术。如美术楼,在走廊的墙上,悬挂着学生和老师的作品。在楼梯每层的门口都有着不同特点的雕像,使整栋楼被浓郁的艺术气息所包围,让学生们沉醉于艺术的领域。由此可见,校园精神文化是通过校园中的每一件公共艺术品来体现的。

通过校园公共艺术,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精神。每所大学都有校训,校训正是学校精神的灵魂和核心。“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日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辞海里是这样解释校训的。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好学近知,力行近仁。”它出自于《中庸》。任何学校的精神、气质都可以付诸于一定的公共艺术形态,并通过公共艺术的存在来传递校园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趋向。因而,公共艺术也就自然成为该大学的“名片”和“代言”。

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图4)很巧妙得运用石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石刻坐落于主教学楼广场前,学校的交通枢纽之地。时不时有学生停下匆匆的脚步来欣赏他。短短几个字,透射着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陶冶和启示着一代代的学子们。还有布置在校园各个位置的秋千。它们不仅丰富了校园建设,还在视觉上美化了校园,给学生的生活添加了一份乐趣。这指导学生如何快乐得生活。校园公共艺术的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直观感受、耳濡目染的同时既能接收审美训练又能进行自我陶冶,审美教育的目的便可达到。

目前高校的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校园内部空间对于公共艺术的处理也很粗糙。比如说喷泉,有的高校没有考虑地处北方,在建造之初没有顾及水资源不丰富的事实导致喷泉已沦为摆设,使他失去了原本的美化功能。因而在进行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区域自然特点和人文特色。校训一般用石刻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看出,他的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缺乏个性,形式雷同。没有充分显现出其独特的人文特色和地域特征。此外,对于长期性公共艺术没有很好的保留。这种长期性公共艺术是通过本身的永久性来传达永恒的意义。然而有些高校校园的老校区,校园里的公共艺术造型呆板、主题陈旧老套、景观绿化无规则、放置环境背景的选择杂乱无章。有的没有及时的修理和更新。这不仅无法美化校园环境,而且发挥不了其教育的作用。

以公共艺术的形式塑造校园视觉文化品牌,让人们在艺术的观瞻中充分感悟大学的文化、享受城校园的魅力、领略校园的意境是公共艺术介入学校校园建设并推动学校发展的价值所在。大学校园环境的公共艺术以多元的方式展示着艺术无处不在。校园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品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濡染和熏陶,从而达到美育的作用。因此创造出一个使师生喜爱并能从其中得到艺术熏陶和艺术教育的良好场所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宋岩.公共艺术对校园文化美感的熏陶 [D].吉林大学,2007.

[2]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 [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3]刘华春.场所精神的创造与体验[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4]王汀.大学校园雕塑设计研究 [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5]高雅.以学校文化为导向的校园公共艺术建设研究 [D].合肥工业大学,2010.

[6]班中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探[J].天津纺织工学院宣传部,1997.

作者简介:

李杨,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校训校园环境显性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