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30 19:34张琴琴
信息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任务驱动

张琴琴

【摘 要】本文探讨了在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中运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本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与实际结合,注重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对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培养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教师的理论教授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缺乏实践环节,无法达到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此背景下,笔者以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方针与政策为理论依据,结合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对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1.1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简介

所谓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操作性强的任务,学生紧密围绕项目和任务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完成各个具体的任务和项目,从而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项目引导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任务驱动使学生知道怎么去做,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学和创新能力。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打破了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将传授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克服以往的教学法的弊端,它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进步中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这是一种可以激发他们求知欲望的教学方法,不仅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同时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而且锻炼了他们合作共事与协调的能力。

1.2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特点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培养课程,是实践和理论并重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关于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运用水平,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教师的理论教授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缺乏实践环节,无法达到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我校专业课程设置,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学习是园林技术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实际项目引入教学,并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通过任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园林规划设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此教学法正确应用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2. 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引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2.1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法,通过真实项目,营造实际工作情景,教、学、做一体,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开发过程,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应用结合起来,在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了他们的职业能力。

2.2 有利于实现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

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教师主要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差,也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很难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来体现园林规划设计活动中的设计手法运用,也很难通过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可改变原来园林规划设计教学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教学的弊端,将项目内容贯穿到园林规划设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中主动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判断,使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不断学习和反复实践,激发潜能并将其转化为现实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实现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

2.3 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典型工作项目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然后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和在实践来完成对知识和能力的意义建构。从学习者的角度说,此教学法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能帮助学习者朝着目标有序學习。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是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主导方向,而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的多,学生做的少,而实际上,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创造性都很强的课程,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从做中主动学习,真正明白“先行后知”的道理,所以,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3 教学过程

3.1 项目设计及任务分解

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项目的设计。教师在授课前,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选择典型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强、易于理解、贴近实际的项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有趣,使学生对园林设计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项目选取上要注意难度不宜过大,不要过于复杂,否则容易让学生感到不知从何下手。

3.2 实施过程(讨论分析)

任务布置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出完成任务要做哪些工作?需要哪些知识?对涉及新的知识点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这一阶段,教师主要是引导和启发及必要的组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及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该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方案的实施

方案确定后,就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学生将自主完成任务,还可以成立项目学习小组,协作完成具体任务。通过此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协助精神。这一阶段,教师要巡视、察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与指导。

3.4 总结与评价

项目完成后,各小组对完成的项目进行总结和演示,并接受老师和学生的提问,教师最后做点评,对新思路、好方法给与肯定与鼓励,对出现的问题给出指导性意见,学生根据所提出的意见再进行修改,并提交项目报告。最后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价,评价方式可采取个人评价、学习小组间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完成效果等方面。通过此环节师生交流,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

4 结束语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以及生活和生存的能力。总之,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从而真正推动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电工课程中的应用.企业管理.2013.18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探索.装备制造技术.2007.3

[3]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VB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信息通信.2012.2

[4]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中的运用.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5]“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MAYA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管理学家.2013.1

猜你喜欢
园林规划设计任务驱动
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新思路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的苗木管理技术
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的苗木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