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2015-05-30 05:52李宏伟
信息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岩土工程现状发展

李宏伟

【摘 要】岩土工程专业体制在我国已基本确立,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建设部和工程勘察协会的大力推动和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 从科研、教学、标准规范到工程实践, 岩土工程专业体制在我国已基本形 成, 但尚不完善。将来的岩土工程专业体制将会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岩土工程将成为工程建设领域中一个非常富有活力和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行业。

【关键词】岩土工程;现状;发展

岩土工程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专业体制,在发达国家已有40年左右的历史。我国的工程勘察体制是在建国初期学习前苏联基础上建立的,包括地形测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3个独立的专业。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各项工程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快速地带动了国内工程勘察市场的壮大,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勘察单位的发展。80年代初以来,工程地质勘察逐步向岩土工程勘察方向过渡,经过住建部和工程勘察协会长年的大力推动和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不管是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是岩土工程技术(包括勘探手段、测试设备、验仪试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也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自觉遵守和执行勘察政策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从科研、教学、标准规范到工程实践等方面来说,岩土工程专业体制在我国已基本形成,但尚不完善。

一、所取得的成果

回顾我国推行岩土工程专业体制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国已经能够基本解决技术要求高严,地质条件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相应的规范、规程的编制,标志着我国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勘察工作已从单一的钻探、取样、试验、提报告模式发展为多种测试手段、综合评价的模式。多功能静力触探、超重型动力触探、预钻式和自钻式旁压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孔隙水压力测试、波速试验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地基评价的水平。室内土工试验中高压固结试验和三轴压缩(剪切)试验的普遍应用,使土力学理论更进一步应用到勘察生产实践中。另外,土的动力性质的试验也日益增多;桩的动力测试已经列入有关规范规程和手册中;表面波速法也开始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岩土测试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显示出来。

3、勘察与设计、施工密切结合,初步形成了从勘察到设计、施工、监测,贯穿各个阶段的认识、实践、改造全过程。

4、地基处理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十多年来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引进、发展了多种地基处理技术,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对第四纪松散地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土、填土、饱和松散粉细砂等各种不良地基,开发和应用了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已成为岩土工程中一项重要内容。

二、存在主要问题

近二十年来,勘察专业体制的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并未真正到位,因而阻碍了岩土工程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队伍大,素质差,成果质量低,与国际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勘察与实际的脱节问题远未解决,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野外记录的质量越来越差;规范规定的取土技术得不到落实,取样测试等技术不明显;市场上出现钻探米数综合价格,而技术含量高的岩土测试和分析评价却处于从属地位。国内当前勘察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勘察方案不合理,工作量偏多或偏少的现象比较普遍,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而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手段齐全”,也有为了争取招标任务压低费用,勘察工作粗糙,不能满足要求。

2、第一手资料(钻探、描述、取土、试验、测试等)质量下降。

3、地基评价和勘察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往往不问具体工程条件,不具体研究分析,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多的是一般化、老一套,设计施工真正需要的内容不全或不准,而不需要的内容却洋洋大观。近年来,勘察报告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是重复或者不需要的。

4、对监测工作还没有足够重视。岩土性质和条件是非常复杂的,勘察时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完全搞清楚或预估到。为了保证安全,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对施工现场进行岩土工程监测是完全必要的。

5、忽视对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勘察成果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经验的积累,如果没有地区性的研究成果,就难以了解该地区各地基土层的特点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的地基土就难以给予准确评价。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往往只是对工程点的研究,而忽视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

6、忽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目前工程建设的发展主要三个特点工程愈来愈复杂(建筑层数增加,结构及功能复杂化),工程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愈来愈差,岩土问题愈来愈复杂。新建工程周围往往早已高楼耸立,工程建筑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愈来愈强烈。有的勘察单位对此认识不足,表现在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其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

三、建议

目前,岩土工程勘察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家和政府给予岩土工程的定位和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这固然与人们“重设计轻勘察”的思维定式有关,与我国勘察行业体制尚未健全有关,与勘察市场的恶性竟争有关。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岩土勘察行业中的弊端,真正体现岩土工程师的价值,更好地应对进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挑战。

1、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當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市场的规范,仅依靠勘察单位的自律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行业约束机制。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2、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此外,岩土工程勘察属大土木范畴,是多学科的融合,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标准规范时有更新,岩土工程从业人员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在及时推行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的同时,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勘探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

3、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用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为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提供支持,为勘察设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四、新技术的运用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全面走向数字化是未来勘察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数字化勘察技术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有机地集成起来,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数字技术转变,做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数字化勘察技术能够更直观、更清晰、更明确地反应问题所在。

总结:

我国特殊性岩土种类众多,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复杂多样。经过引进以及几十年的发展,较之以过去土木工程,无论在岩土工程勘察还是测试方面,我国现代岩土工程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为数量多、规模小,岩土工程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解决行业分散、集中度过低的问题,为成为富有活力和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岩土工程现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岩土工程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
岩土工程特点与专项监理技术探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