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包装设计的生态性探析

2015-05-30 09:04吴振全
中国包装工业(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和谐安全

吴振全

【摘 要】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历史征途中,实践目的却发生了异化,改造自然服务人类社会却演变成破坏自然危机人类社会。本文以现代包装设计的生态性探析为例来详细地阐释这一社会现象。现代包装设计过度设计,过度考虑功利性经济价值,出现了不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而是出现了众多破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身和谐相处的现象并愈演愈烈,深深震撼并刺痛了人们心灵,强烈呼吁人们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要注重生态性,最终使包装设计回归本原,最终使人类社会和谐感、安全感、幸福感凸显。

【关键词】现代包装设计 生态性 和谐 安全

1 诠释现代包装设计注重生态性的必要性

纵观人类发展历程,科技的发展在其进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推動作用。在人与自然的不断较量中,人的主体地位及作用更加确立和彰显。特别在包装设计视域内,科技工业现代化优势愈加在设计材料、结构、价值等方面浓重,也推动了包装设计的畸形发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矛盾日益尖锐。由于深受其痛,人们开始反思自我的行为,呼吁包装设计回归自然,设计要遵循自然社会客观规律,使科技现代化优势不是危及人类社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应该是推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其服务的科学利器。随着现代包装设计生态性深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1.1 生态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

工业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极大地突显了科学技术的作用。利用科学技术这个武器,人们拉开了征服自然的序幕,揭开了许多自然神秘面纱,打开了以前从未涉猎的自然领域,开辟了前所未有的人化自然的新境界。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类原有的存在心底那种对自然崇拜敬畏之心逐日消殆,依靠自然的神明之力来维持自己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也逐日消淡,取而代之的是自我为中心的膨胀。挥舞着“天赋人权”的旗帜,和谐让位于私欲,客观规律让位于自我,把自然资源当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私家宝藏,开启肆意妄为地开发利用模式,同时又把大自然当成一个超大容量的垃圾回收站,肆无忌惮地抛洒着自己的废弃物。

21世纪,随着科技研发的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高度发达的时期,科学技术发明成果不但扩宽了人们的认识视野,使人们可以探天入地,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使人们毫无顾忌感的私欲也越发加大。但是,发展和毁灭往往相伴而生,相互交融在一起,高度发展的物质社会现象下隐藏着随时而来的毁灭危机。一面人们欢欣鼓舞地享受着利用科技成果大肆掠夺自然界带来物质享受时,一面自然资源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高度和速度也在消耗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平在逐日倾斜。正如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感言:“自然包括人性在内,而人性是人类最难对付、最难驯服的那部分自然。人类用技术征服非人性的自然界,反而使人类变成人类自己最危险的敌人,因为人类现在是用前所未有的致命武器和污染手段装备起来的。”[1]

1.2 现代包装设计的病态化诉求生态性

包装设计具有艺术和科学双重属性,是宽领域、多范围知识的交融综合体。从本质来说,包装设计就是从设计上体现保护物品免受损害、承载运输、仓储以及销售物品基本功能。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以贝类、植物叶子、植物果壳、动物毛皮等用来盛、转移、储存水和食物等,这可以说是包装设计的萌芽了。随着科技发展的脚步,包装设计经历了纸质、玻璃、金属阶段的跨越。进入20世纪以后,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这样的大背景助推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新科技新研发获得高度发展,而包装也进入全新时代。

然而,包装设计的现代化高歌猛进般地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又带来了一系列危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生存安全状况的病态现象。由于市场自身的自发性和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观,基于满足以上两者,包装设计走入了过度包装的极端误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阐释。

一是从包装设计材质上,摈弃了原有的诸如植物的叶茎、果壳、动物毛皮、贝类、土石品等自然而然的材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化工金属合成材质,于是出现了有毒胶囊、奶嘴、包裹纸和致癌保鲜膜等事件,损害了人们健康乃至夺取生命,更演绎成人们谈之色变、恐避之不及的可怕物。

二是从包装设计结构上,现代包装设计呈现为多样化,从单一化到多重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到大。一方面,对于生产者来说,加重了生产程序,更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不利于企业的生产效能;另一方面,对使用者来说,不便于承载运输等乃至使用过后不便于处理废弃物纷纷抛洒到大自然,到处散落着包装垃圾,进而给大自然造成了承载压力。

总之,对于安全问题来源的定义不再是基于传统的战争、贫困、粮荒、天灾、疾病等因素而是一件件毫不起眼的包装物品。在包装新材质的小小物品面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瞬间崩塌瓦解。人类在享受新成果欢愉的同时也不断地承受着新成果带来的种种煎熬,各种新病毒,新问题扑面而来,刺痛并敲醒了全人类对这种病态现象的深思,从现实意义上迫不及待诉求一种生态性理念本真地回归自然。

2 现代包装设计生态性的作用

顾名思义,生态理念是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的观念。“生态理念”指的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全面整体平衡。自然生态侧重于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向人提供健康的物质性的生理需求;人文生态侧重于人与社会的直接关系,维持社会群体的心理平衡。[2]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注入生态理念不但对于现代包装设计行业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创造,而且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

(1)从人与自然角度,有利于减轻人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的掠夺,减轻自然的压力;减少包装物质对自然的侵害,还一个和谐的生态圈;还大自然一个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从而更能让人体会到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高质量幸福感。

(2)从人与社会角度,有利于减少因包装物质危害性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性问题,淡化社会矛盾,营造一个安全、有序、合法、人性的社会氛围。

(3)从人与他人角度,有利于缓解因包装物质危害性而撕裂的、紧张的人与人关系,重塑诚信、温情、有爱、有理性的人文情怀。

(4)从人与自身角度,有利于人们树立并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观念,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最终利于自身的健康和提高自我的生活水平。

3 贯彻现代包装设计生态性的几个原则

现代包装设计生態性从侧面上来讲也是衡量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那么现代包装设计如何以什么样基准来评价是否具有生态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3.1 经济节约性原则

包装设计的经济节约性原则强调最佳的功能效果以建立在最低的成本基础之上。包装的材质选择、生产环节的资源消耗、运输转移、销售环节成本以及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成本,构成了包装设计潜在的考虑成本因素。因此,包装设计应该站在统筹全局考虑的角度设计出避免生产材质大量浪费损耗、提高材质在转移运输、销售过程的效能、以及减少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过重承压的科学合理方案,使设计既能提高产品的经济销售产能,又能节约资源维持自然生态平衡。

3.2 可替代性原则

包装设计的可替代性原则强调,包装材质的选用要必须考虑到其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在现代包装领域,尽量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循环使用的材质来取代原有的盲目追求复杂、重复和低劣而奢华包装的材质是设计包装要秉承的一个导向。

3.3 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包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现代包装必须考虑设计不要以牺牲子孙后代人利益的代价换来现代人的需求,寻求的是整个人类社会长久的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包含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最根本的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4 人文生态性原则

包装设计的人文生态性原则强调,现代包装设计在权衡人们精神层面需求角度上要求包装应该把中华优秀传统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人自身追求无欲无物健康养生的理念注入到设计中来并成为设计中新的血液,使设计彰显生动化、情感化、人文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日益尖锐化并将继续恶化,在包装设计视域内必须构建系统的生态性包装设计刻不容缓。粗放型、繁琐性、功利性包装设计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应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身和谐的发展为包装设计目标,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生态性包装设计系统。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企业、设计者、消费者共同努力。

(1)对政府来说,对于包装设计行业领域,国家政府应给在政策、方针、路线上给予引导、支持和规范;对包装设计行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包装设计的行业规则和标准,并细化具体条文并体现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立法和法律,并对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2)对企业来说,依靠科技进步和科研开发,树立创新意识,转变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包装设计环节利用新工艺减少资源的浪费,合理配置资源,使企业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

(3)对设计者来说,在包装设计上更多注重责任意识和科学理念,使包装设计方案更多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处,又兼具实用性、便利性、功能性。

(4)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对产品的包装选择上要坚持理性消费、求实消费,从注重产品的奢华和个性上转移到对产品的朴实、简单求真的关注上,尤其是要树立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乃至对自身的责任意识。

结语

总之,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能够把科学发展与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运用于我们的包装设计理念中,然后将我们的包装设计推广于社会实践活动中,推而行之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中,那么整个世界就能够在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契合下大力发展生产力,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与社会生态危机就能够在人们为之奋斗的努力下,得以最大限度地、有范围地化解。

参考文献

[1]黄丹魔,刘晓陶.走出“原创”设计误区构建“生态设计”理念[J].观察家,2006.

[2]王庆斌.产品生态设计的理念与方法[J].湖南: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猜你喜欢
和谐安全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跳动的精灵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