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实习生不再打杂

2015-05-30 10:48Cherry
大学生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实习生大学生工作

Cherry (复旦大学)

时针指向下午6:00,与往常一样,李晴开始收拾东西准点下班。

三个月前,经过两轮激烈的面试,她得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世界500强企业实习岗位。

李晴的主要工作是记录稿件和撰写公司的新闻稿,

而更多时候她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当拖着疲倦的身躯踏上返程的地铁,

她时常在思索:这个看似光鲜的实习岗位是个正确的选择吗?

与李晴有相似困惑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不久前还在与期末考试斗争,在与父母争吵的他们,

现在要到各行各业中与陌生人相处、工作,通过累积实习经历博取一个更好的前程。

然而,进入声名显赫的大公司就意味着能获得最佳的实习体验吗?

随着创新企业的崛起,实习工作似乎在悄然中发生了巨大变化。

大公司的围城

名企讲坛:500强企业精英讲解面试技巧。

学长经验分享会:如何进入著名企业实习。

xx公司商赛启动,获奖者可获得实习机会。

在大学的宣传栏和路边的横幅上,这样的宣传标语屡见不鲜。尽管每周都有一到两场名企宣讲,校园内甚至还有训练实习技巧的社团,大学生们对此类活动的热情一直持续高涨。对于许多人来说,在大学阶段进入知名企业实习,不仅是履历上光辉的一笔,也是毕业后进入类似企业的契机。“大企业就像一座城池,城外的人挤着嚷着,都想进城看看。”2012级文科专业的李晴说,经过一轮全英文的群面和一轮个人面试,她终于过关斩将获得了一家500强企业的实习机会。据李晴介绍,这样的面试还算轻松,一些更严苛的大公司要进行四到五轮面试。

怀着豪情和憧憬的李晴,却在实习开始后撞上了现实的壁垒。首先她遇上的是人际交往的难题,文科专业的她进入该企业的文秘部门实习,这个部门员工不多,办公室里只有六个位置。由于一名管培生的加入,办公室已经没有多余座位,她只能到其他部门的空座工作。“我是个内向的人,不跟组里的人坐在一起,更加感觉自己不属于这里。”由于不是正式员工,李晴感到自己与他人总有一层隔膜,甚至无法加入老员工们的对话。三个月下来,她仅和同部门的员工成为“点头交”,从来没有机会和老板级别的人交流。

更让她苦恼的是工作上的问题,作为实习生她虽然能参与公司的会议,但每天做的事情很杂,有时候记录会议稿件,有时候给公司撰写新闻稿,但没有主要负责的领域,也没有参与到部门的日常主要工作中。“我就像一个零件,哪里需要填到哪里,有一种在打杂的感觉。”李晴如是评价。她曾经构想自己在实习期间能够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学习到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但从几个月的实际经历来看,这些愿望几乎都落空了。在著名企业实习“看上去很美”,身处围城之中的李晴已生出退意。

不擅长人际交流、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清楚自己在公司中定位,来自象牙塔的大学生甚少接触社会,现在要在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间推销自己。“我觉得我什么都干不了。”“我搞不清同事交流和拉拢关系之间的界限。”在采访中,不少学生如是反映在大企业实习遭遇的尴尬。这种鸡肋的现象已经被愈来愈多的学生注意到,去大公司“打酱油”值不值得,大家在心底里暗暗掂量,纠结不已。王奇是2011级管理学院的学生,他曾经在一家全球闻名的企业实习,据他透露这家企业一年四季都在招实习生。“因为工作学不到什么,不少同学干一两个月就走了。不过,公司还是愿意招收实习生,毕竟学生劳动力价格低廉。”

另一种可能的创新企业

在名企梦遭遇挫折之后,不少学生将目光转向了正在蓬勃发展的创新企业。随着以新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兴起,各地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涨,到新兴小公司实习成了一种新选择。我能感觉到,从2014年开始,“去创业公司实习”成了高校中的时髦话题。

2011级行政管理学院的孟茹曾在一家声名显赫的德国企业实习,精通德语的她得到了公司上级的肯定与赞誉,然而今年她却毅然“跳槽”到一家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实习。与地理位置优越,拥有数百名员工的德国巨头相比,这家刚创立的互联网公司位于创新产业园区,包括她在内仅有6名员工,实在显得有些寒酸,可是孟茹认为自己现在每天过得充实而愉快。孟茹谈到,大公司里的确流程规范,待遇也较好,但是工作固定单一,长期在那里实习会缺乏一种全局意识。你只需要成为岗位上的一个部件,支持整个庞然巨物的运作,个人思考创造的价值被削弱。跟正式工作相比,实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工作技能,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过于稳定的环境并不适宜成长。孟茹所在的这家互联网公司,员工们没有明显的分层关系,业务和管理都比较灵活,每天的工作内容根据公司的需求变化。孟茹原来实习的德国企业主要专注于医疗服务领域,而这家互联网公司则尝试着将医疗服务这个传统行业搬到网上。因此,她能够运用以前学到的知识,又能在新兴的载体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团队打造出好的产品。“在这种缺乏资源和成熟制度的情况下,非常考验团队解决问题、作战执行的能力。我可能既要做报表又要和其他公司谈合作,这让我在短期内培养了宽阔的视野,交际能力也大大提升。”

在孟茹看来,在创新企业实习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人迅速成长,获得多方位的技能。初入社会你几乎什么都不会,学校没有教授学生们实际工作的技能,大家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年轻和闯劲。与等级森严的大公司相比,创新企业不会提供一套现成的办法,而是让实习生在实际工作中磨练,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办法。在这类公司中,实习生不再是打杂,而能通过努力成为团队的主力骨干。“我在毕业之后打算留在这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因为我喜欢这样年轻而富有激情的团队。”孟茹说。

创新企业另一个致命诱惑是它营造的团队归属感。正如前面李晴提到的那样,大企业的工作环境容易使人在实习时封闭在一个局限的小环境中,甚至无法参与到老员工的对话里。大部分创新企业员工不多,平均年纪较轻,部门划分不明显,使实习生很容易和整个团队打成一片。“在这里,我不仅是一个实习生,更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我们公司让我感到我是重要的。”2012级电子信息专业的许萧萧这样形容自己在新媒体公司的实习感受,尽管她才21岁,已经被这家新媒体的老板任命为“运营副总监”。她最初加入这家新媒体公司时,公司员工仅十人,老板经常和员工们彻夜商量运营方案,她为了说明自己的创意敢直言顶撞老板。老板不仅没有责怪许萧萧,还非常欣赏她敢于直言的品质,采纳了她的意见。这让许萧萧印象非常深刻,因为以前在大企业实习时,自己交流最多的就是小组的leader,从来没有想象自己能和Boss深入对话。

“大家就像一家人,经常下班之后一起吃火锅,假期一起加班,让我充满了归属感。陪伴公司成长,是我能想象到最浪漫的事情。”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家新媒体公司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在业内获得广泛关注,成为新媒体领域备受关注的新星,其中就凝聚着许萧萧的付出和汗水。她亦坦言自己目前在这家小公司取得的成就和收获,是许多在大企业实习的同学不能比拟的。

并非非此即彼

如果要概括小公司的优势,那么大抵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使大学生在不同岗位上适应环境获得成长,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二是成就感和信心的获取,与规章制度成熟的大公司相比,创新公司往往更富有人情味,大学生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零件工具,而成为一个未来巨头的见证者和缔造者,这种成就感是无以伦比的。最后是强烈的团队归属感,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创新公司更加民主化和平面化,去层级制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大学生初入社会的陌生感和焦虑感。

不可否认,大学生越来越关注创新企业,将小公司作为一种实习选择,已然成为当下的趋势。90后学生与互联网的紧密联系,更让他们对与之相关的新兴行业跃跃欲试,拒绝进入工业体系,成为生产线上的平庸机器。然而,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当下小公司已经取代大企业成了一种更优的实习选择呢?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作者在询问了来自不同系的十几位同学后,超过70%的人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己仍倾向于去大公司实习。李晴解释道,大学生们跟亲朋好友谈起自己在一个有名的企业实习,自然比说自己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更加光彩。除了面子问题,更重要的是现实问题,名企实习是未来各项出路的一块敲门砖。不仅学生有名企情节,企业也更青睐招收在知名公司实习的毕业生,甚至于出国留学时,来自大企业高层人员的一封推荐信,也能成为重要的筹码。

除了这些因素外,小公司本身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许萧萧坦言,在创新公司实习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由于这些公司普遍处于筚路蓝缕的创业之初或者艰苦摸索发展的阶段,公司的人力管理和规章制度都比较混乱,这可能不利于大学生学习企业规范的工作方式。另外,创新公司掌握的资源渠道比较少,与那些行业巨头相比,能提供给学生的平台和资源是相当有限的。“咱们公司的年会就是聚餐,没有像大企业那样的高大上。”许萧萧说。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实习呢?李晴认为最重要的经验是要找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行业,这甚至比公司规模的大小更加重要。实习最不应的是随便找听上去高大上,却和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南辕北辙的,因为这对未来就业毫无帮助。实习时要注意学习行业规范,了解这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李晴说:“我想未来从事房地产工作,因此在大三时选择了房地产相关的公司实习,如今要找房地产行业的工作我的优势就很大。”孟茹则提出,不妨在大学阶段多找几份实习,正如她那样既在德国巨头公司实习过,又在相关行业的创新公司工作,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去理解这个行业。多找几份实习也意味着尝试不同行业的实习,发现自己不合适时及时调整和改变职业规划,这样才能将实习的效用最大化。

随着实践经历重要性的提升,实习领域的资讯越来越丰富,以至于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地步。作者在微博输入“实习信息”,可以看到一天有数百条更新,更有众多微博号专门发布和转载这些信息,从大企业到小公司应有尽有。而“海外实习”“金融实习”等听起来充满诱惑的宣传也随处可见,用金钱换一份金光闪闪的实习履历已经成了不少人默认可行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学生们保持一份谨慎,在百花之中挑选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一朵。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实习生大学生工作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工作,爽飞了?
大学生之歌
选工作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最牛实习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