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城堡住着女大学生

2015-05-30 10:48郭蔚臻
大学生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宿舍楼师兄武汉大学

郭蔚臻(武汉大学)

老斋舍位于武大狮子山的南坡,于1930年3月开工,历时一年半,于1931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13773平方米,工程造价5500万元。美国工程师开尔斯先生担任总设计师,李四光等人参与其中,是武汉大学最早的一批建筑之一。

这是为男生设计的宿舍楼,依狮子山南坡顺山势而建,建筑主体以花岗岩的灰色为主调,质朴大方、厚重沉稳。入口处修建多层阶梯,外形统一,气势宏伟。为突出其导向性,又在此基础上将拱门上部垫起一层,形成顶部单檐歇山式的亭楼,中间的亭楼与图书馆位于一条轴线上。四栋宿舍之间由一座罗马式的拱门连接,每栋宿舍楼由两个大天井将宿舍分隔为前中后三排,各排依照山势的高低分为一至四层,每栋每层按《千字文》,形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十六个斋舍。奇妙的是各排房屋不在同一个平面上,顶部却处于同一高度,充分显示出了“地不平天平”的设计理念,更寓意着先天的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弥补,从而鼓励学生奋发图强。老斋舍真可谓是“采中西建筑形式之长,集古典与现代建筑之美,开一时建筑风格之先”。

老斋舍建成后,男生和单身教职工就住了进去,也曾有著名的大师们入住。例如,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奠基人之一的朱东润先生,1929年受闻一多先生的邀请来到武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课程,当年他就住在老斋舍里潜心研习中国文论,精心治学。著名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哲学系的万卓恒先生,归国后在武汉大学哲学系执教17年,终身未娶的万卓恒先生在老斋舍的青灯下孜孜以求、手不释卷。

老斋舍何时由男生和单身教职工宿舍变为博士生宿舍楼已经不可考。随着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武大建起了新的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宿舍,就把老斋舍让位给了博士生。1980年代,武大的女博士们住到了这里,于是,绿琉璃瓦为顶、淡黄色的水磨墙的老斋舍渐渐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198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喻杉的小说《女大学生宿舍》,改编并拍摄成了同名电影。大学中文系205号女生宿舍的五个身份背景不同的姑娘,在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牵手走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涯。武汉大学老斋舍是《女大学生宿舍》的主要拍摄地。多年以后,电影导演史蜀君曾回忆拍摄这部电影的日子:“那段时间,我就住在学校的女生宿舍里,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活和现在不一样,刚刚经历十多年的低落,社会风气刚刚扭转过来时,大家便觉着浑身都是劲,大学里的节奏很快,因此你会发现路上的行人步伐也很快。大家也乐于讨论形而上的思想和哲学。作为导演,你就必须去把握这些细节,就像金茂大厦,这么大的一个躯体,被设计得如此灵秀,那种节奏感,夕阳西下,光反射出来的感觉,我每次去看,都觉得好。”

我第一次听说老斋舍是跟师兄闲聊,他怀念地说起自己无知的大一时光,听闻老斋舍多寓居着不凡的奇女子,于是便好好收拾了下自己,打扮成小文青,特意赶到老斋舍之上的樱顶老图书馆里,假装认真学习。师兄不时四下张望,期盼着学长们口中所说的“艳遇”能够从天而降。“现在想起来,那时还真是很傻很天真……”师兄大笑。虽然没有赶上桃花运,师兄倒是渐渐地爱上了樱园老斋舍旁老板娘做的香喷喷的奶茶、令人垂涎三尺的樱顶煎饺,他也渐渐爱上了樱花大道上傍晚时分昏黄的灯光亮起,走在斑驳的树影里。我特意跑去老斋舍好几次,很喜欢那里的感觉。不过,了解老斋舍的由来越多,对它的好感就多了几分。

每年三四月的时候,武大樱花开满枝头,樱花大道上的老斋舍,见证了络绎不绝的前来赏樱的游人们的热情。这时候,要赶到樱顶的教室上课的学生,就真是“翻越了人山人海”,挤过几次后,我想来就觉得好笑。这个时候,我格外羡慕住在老斋舍的学姐们,室外就是绚烂花景,读起书来都多了几分灿烂,这样的书式时光出了校园,离了老斋舍就再也不会有了。

责任编辑:张蕾磊

猜你喜欢
宿舍楼师兄武汉大学
学校宿舍楼建筑设计的要点研究
机器人给“二师兄”做手术
武汉大学
山楂树
校训展示墙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中国人民大学一宿舍楼起火:已扑灭 楼内无学生居住
师兄,你好呀
高校宿舍楼夜间蓄热通风性能实验研究
窘死人的美女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