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赓哲:最萌教授讲隋唐

2015-05-30 21:02游晓霞
大学生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五代史旧唐书历史

游晓霞 (陕西师范大学)

于赓哲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隋唐史的教学与研究。曾四次登上《百家讲坛》,分别讲述《狄仁杰真相》、《发现上官婉儿》、《大唐英雄榜》、《大唐巾帼传奇》,其讲述严谨不失幽默,轻松不乏深刻,人称“最萌教授”。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的热播,引起了大众对唐朝的兴趣。曾经有人在网上提出这样的疑问:“唐朝人口在历史上不是最多的,经济的发达程度也比不上宋、明、清等朝,唐朝除了唐诗外也没有什么杰出的思想,为什么唐朝就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于老师认为问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把评价的标准都落实到数据上而忽略了唐朝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一谈到唐朝,人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唐诗,唐诗可以算是唐朝的标志性名片,但对学历史和懂历史的人来说,除了唐诗,唐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当属唐朝制度。谈到唐朝制度不得不了解隋朝,因为完全可以这样说,是隋朝做出的嫁衣将唐朝打扮得美丽动人。隋朝在总结汉魏官制变化发展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官制——三省六部制。它加强了中央集权,不仅巩固了隋朝的统治,而且对历朝中央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三省六部制奠定了古代中国中央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是我国封建社会长久存在的重要原因。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尤其重要,纵观中国古代史,人才的选拔制度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隋朝在这一演变过程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隋文帝设置明经科和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科举制由此发端,隋炀帝大业三年始建进士科,从此便有了延续至今以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唐朝又在隋朝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科举制度。隋唐既延续了秦汉的统一局面, 又开创了宋、元、明、清的进一步繁荣,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这就决定了隋唐的历史在我国历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来深入学习。

专业:《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唐六典》《通典》《元和郡县图志》

对于专业学生来讲,需要阅读原著类书籍。《隋书》共记叙了隋朝38年的历史,编撰的指导思想是以史为鉴。它弘扬了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品评人物较少曲笔,毫无隐晦。它还保留了大量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资料,其中有些都可以追溯到汉魏。同时它的修撰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是二十五史里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

《旧唐书》编纂于五代乱世,简册难求,成书时间短促,几易监修因而出现体例不一、列传重复、史实遗漏、记载冗繁驳杂等缺点。即使这样,《旧唐书》作为我国第一部对唐代盛衰发展进行详细记载的历史著述,它的价值仍不容忽视。在《旧唐书》之前,虽然主要有“实录”与“国史”记载唐代诸朝帝王言行、政治活动、经济措施、军事行动、文化方针等,但唐“实录”记载始于高祖终于武宗,唐“国史”也只记载了从唐初期到唐代宗时期的历史。与之相比,我们不难看出《旧唐书》熔铸各类史料,不仅撰写了对唐朝发展深有影响的各类人物及各民族的互动,同时也从制度方面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现象。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乱世如果没有《旧唐书》的编撰,对于历史来说将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新唐书》在《旧唐书》的基础上编撰,在创新体例和充实内容方面具有重大贡献,它恢复了正史纪、志、表、传体裁的完整性,并创设了前代史书所没有的《兵志》、《仪卫志》和《选举志》。书中体现了重人事而轻天命的进步史学思想。《旧唐书》与《新唐书》相比,《旧唐书》大多是直接抄录“国史”、“实录”等,所以语言不够精练。《新唐书》十分重视文字精练,这也与它的编撰者欧阳修等文学家有一定关系。新旧唐书二者各有千秋,对学术研究都是非常珍贵的史料。

《唐会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断代典制体史籍,它取材于唐代的实录文案,分门别类地记载了唐朝各种典章制度及其变革,保存了新旧唐书未记载的史实,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个方面的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唐六典》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质的法典,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主要规定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机构、编制、职责、人员、品位、待遇等,注中又叙述了管制的历史沿革。它在中国行政立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对唐以后历代会典的编撰具有深远意义。

《通典》是政书之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通史,叙述了从远古时代的皇帝起,到唐玄宗天宝末年止的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它不仅详细地叙述了源流,还列入前人有关的议论,并用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见解和主张。

《元和郡县图志》是唐代的一部地理总志,对古代政区地理沿革做了系统的叙述。它是现存最早的也是编写最好的一部地理总志。作者在序中说编写《元和郡县志》主要是为了方便皇帝周揽全国形势,以达到“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的目的。

专业学生读原著类书籍,经常会接触古文,因此学历史的学生要掌握阅读文言文、翻译、句读等能力,这是做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还要多查字典和词典,对于专业学生来讲,推荐《辞源》、《汉语大辞典》。“汉典在线”网站,资料非常全面,输入要查找的文字后,不仅会有相关的意思、出处,还会同步列出它在《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尔雅》等的解释。

非专业:《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隋唐五代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隋唐五代史》《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对于非历史专业但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来说,阅读原著类的书籍难度很大,推荐今人较好的著作,比如唐长孺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的《隋唐五代史》、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和张国刚的《唐代藩镇研究》。

《中国大百科全书》历时15年集结两万多名专家共同编撰而成,其中《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隋唐五代史》由唐长孺编写,全书坚持大百科编写的要求,全书力求真实,对人物、事件等一律不加评论,配有插图,坚持采用较早的作品和较新的考古发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它更多的是想将历史呈现给读者,让读者来判断是非曲直。

唐长孺的另一著作《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是一部剖析汉唐历史变迁的巨著,这本书注目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通篇不见空洞的理论演绎和概念推理,也对前人鲜有涉及或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隋唐五代史》是吕思勉先生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最后一部,分上下两部,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兴亡盛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实施的成败得失以及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采用纪事本末体;下部是社会经济、文化史,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民族疆域、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采用新的叙述典章制度的体例。

陈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分为三部分:上篇为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中篇为政治革命党派分野,下篇为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本书更注重从民族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隋唐的历史。书中开篇就说:民族与文化问题乃李唐一代史事之关键。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主要是论述隋唐制度的来源,陈寅恪先生治学非常严谨,结论的得出都是经过严密、理性的逻辑推理推倒出来的,可以见识大师的论证风范,对写作思维的训练也颇有益处。

张国刚的《唐代藩镇研究》从藩镇的类型入手,以坚实的史料依据和文献分析,描述安史之乱后唐代的政局,对每一个藩镇类型进行分析,从而比较客观地把握了唐后期一个半世纪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际动态。

此外,于老师建议将唐文学作为史料来读,文史互证,这是历史学家早就做过的事情,文学的背后能反映历史的真实。陈寅恪写的《元白诗笺论稿》就是以文证史的代表作,内容主要是借助唐诗来考证唐史。

责任编辑:徐玲玲

猜你喜欢
五代史旧唐书历史
《五代史阙文》所引《五代史》版本考
历史:现在与过去的对话——以吕思勉先生的五代史研究为例
TINTIN’S CHINESE CHANGE-UP
宋初诗人李九龄考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新历史
新旧《五代史》中有关少数民族记载异同之比较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