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榆社县“霸王鞭”特征与传承

2015-05-30 16:10白琦段英梅童申
搏击·体育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传承特征

白琦 段英梅 童申

摘要:“霸王鞭”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霸王鞭”的挖掘、研究显示,目前就这一活动的相关研究很少。文章通过捕捉榆社地区这一地域特色体育文化特征与传承,以此为切入点,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人们的体育文化生活,为“霸王鞭”活动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积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榆社 霸王鞭 特征 传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0-0093-02

1前言

几千年来,为了适应和利用不同的生态环境而形成了各自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为中华名族创造了丰富的且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而民俗体育正是这个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总体来说,民俗体育文化是一定的区域社会的文化事像,对文化事像的研究必须从其特征与价值人手。之所以选取榆社“霸王鞭”进行研究,是因为它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现实价值。遗憾的是,“霸王鞭”作为一个民族遗留下来的民俗体育活动经历了历史潮流的冲击。无论是从文化艺术或是体育角度都没有得到梳理和挖掘,仍处于自然传承状态。因此,对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深入解读,不仅对深入保护地域性非文化物质遗产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丰富我国民俗传统体育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极具地域特色,本土化的民俗传统体育榆社“霸王鞭”运动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图书馆资料室及中国期刊网,查阅与本研究相关著作、论文、地方志等资料,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调查表28份,回收22份,回收率为92.48%,有效问卷21份,有效率为96.68%。

2.2.3专家访谈法

对榆社县文化局、文化馆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各部门对“霸王鞭”开展的认识程度。并在各部门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开展针对榆社“霸王鞭”宣传与学习活动进而更好的保护、传承榆社“霸王鞭”。

2.2.4逻辑分析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特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霸王鞭”所表现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不同。为此,特将榆社“霸王鞭”与云南白族“霸王鞭”进行对比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榆社“霸王鞭”的溯源

榆社“霸王鞭”是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追溯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是一种典型的民俗体育活动。最初“霸王鞭”是乞丐的一种乞讨方式,被人们忽视。之后在民间流传对“霸王鞭”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据《榆社古县志》记载,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中的榆社人后赵王石勒不满西晋王朝的压迫,率众反抗,百姓纷纷响应,石勒的势力不断壮大,被誉为“王朝之魁”。此时,石勒立志称霸中原,他在打仗获胜之后,兵将们的喜悦之情难以自抑,便自发地持枪械手舞足蹈起来,这种舞蹈形式,流传到民间,逐步发展成为彩鞭形式,以表达赵王称霸中原之意。遂将这种舞蹈称之为“霸王鞭”,而赵王家乡榆社,“霸王鞭”自然也就发源于榆社。

3.2榆社“霸王鞭”的特征

3.2.1独特的本土性

榆社“霸王鞭”是一个有着厚重历史的民间艺术,它集舞蹈、武术、体育于一身,具有节奏明快、粗犷豪放、铿锵有力、欢乐祥和的独特风格,整个舞蹈快慢结合、轻重有致、高低错落、刚柔兼俱、富于变化,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霸王鞭”道具的装饰色彩与演员的服装色彩,均以大、红和金黄为主色调,再加上明快的音乐伴奏,使霸王鞭呈现出一种欢庆、热烈、祥和的基调,抒发出一种浓厚的黄土高原文化气息,反映出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1995年,榆社艺术工作者在省、地群众艺术馆领导和专家的大力帮助指导下,对霸王鞭进行加工改造,编出《祝福篇》、《丰收篇》、《欢庆篇》三大部分,使霸王鞭的形式和内容更加协调、融合,使它更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3.2.2节日的民俗依附性

榆社“霸王鞭”在漫长的历史演义过程中,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逐渐向表演化方向发展,并更多的是以依附节日的民俗得以传播和开展。1995年榆社“霸王鞭”被定为山西省第三届锣鼓艺术节表演节目,赴省城太原表演,并受到省城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好评。2012年9月19日,榆社“霸王鞭”《娶亲》荣获全国民间歌舞展演金奖。

3.2.3活态的流变性

榆社“霸王鞭”通过口传身授得以延续,传承者技艺都带有個人特点,因此它的传承具有一定的流变性。主要有道具的流变,由起初的“双鞭”到新兴的“单鞭”即莲湘棒;基本打法的流变,由起初基本打法“八点法”发展为“四十点法”,目前“霸王鞭”又与健美操成套动作有机结合,打法上颇为新颖;运动人群的流变,由最初是乞丐的一种乞讨方式,发展为根据年龄段结合实际情况编排动作,大体有少年组、中年组、老年组三个组别;音乐的流变,由起初的当地民歌、小调,甚至当地丧葬时用的吹奏乐曲,到采用健美操不间断的音乐。

3.2.4鲜明的群众体育性、健身性

榆社“霸王鞭”是一典型的民俗体育活动,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承。当一对男女表演起鞭舞时,全身各个肢体部位均在运动,久练霸王鞭舞,自然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可增进练习者的搏击能力。

3.3榆社“霸王鞭”的传承

3.3.1榆社“霸王鞭”活动开展现状

榆社“霸王鞭”获得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重视,成立县文化馆“整理民间霸王鞭制作组”,对“霸王鞭”的舞蹈、音乐、配器等,进行大胆改革,使其更具时代特色,以便于传承、弘扬。现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上,“霸王鞭”将作为教材分发到县里各中小学学生手中。现如今的“霸王鞭”更多的是成为为百姓祈福、健身、欢庆节日的一种大众化休闲方式,每天早晨很多老人共舞“霸王鞭”已经成为榆社一景。

3.3.2榆社“霸王鞭”的发展前景

市场经济条件“霸王鞭”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相关资料说明,榆社县委、县政府已意识到“霸王鞭”的价值,也采取一系列措施,但仍存在问题。一是,县委、县政府在“霸王鞭”的开展、保护与开发的研究不够,仍缺乏对本土“霸王鞭”价值的科学评估。二是,问卷调查显示28.53%人群对“霸王鞭”的了解少之甚少。榆社“霸王鞭”应同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为榆社“霸王鞭”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比如舞龙、舞狮等民俗体育运动已经走上了产业化道路,形成了一套产业链,形成了“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民族体育特色,并发挥着渗透和精神重塑作用。“霸王鞭”可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层次和人群的活动需要,有很强的适应性,且“霸王鞭”投资经费少,符合大众的消费能力。它既可以增加榆社县文化馆的经济收入、缓解经费不足的问题,又可以起到传播商品信息、扩大商业需求与推广作用,还可以有效带动榆社经济的发展。

4结论

(1)近年来,榆社县委、县镇府对“霸王鞭”的重视程度加大,但在落实“霸王鞭”作为教材分发到县里各中小学学生手中一事,仍存在诸多疑问。(2)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榆社“霸王鞭”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榆社“霸王鞭”在表演动作、音乐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仍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

猜你喜欢
传承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