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阿尔托建筑作品中传统材料的运用

2015-05-30 10:39袁川川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阿尔托人本主义自然

摘 要:总体论述阿尔瓦·阿尔托建筑作品材质的突出风格,木材作为北欧地区有代表性的建筑材料之一,同时运用本民族盛产的铜创造出具有传统意味的建筑,表达出阿尔托对于建筑独特的人本主义情怀。以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作品为例,探析影响阿尔托建筑中材料的因素。

关键词:人本主义;自然;木材;阿尔瓦·阿尔托

中国有句谚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即人的生长环境影响着他的思维、习俗及特性,这同样适用于设计。芬兰处于北欧地域,自然环境较少遭受破坏,且自20世纪后人文环境也相对独立,这就让设计师的作品开始表达出一种与欧洲其它国家不同的风格。以阿尔瓦·阿尔托为代表,设计中兼具独特的民族味道与传统手工业的质朴,建筑材料多取自于自然环境,这就减弱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强烈冲击力,保留了斯堪的纳维亚民族的独特精神。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发展其独具特色的人情化与地域化的建筑创作,其建筑作品取材上也与同时期的现代建筑不同。

一、对自然的情怀

芬兰地处北欧,阿尔托对于芬兰的森林中的木屋、铜矿闪烁的红色、阳光的温暖、地中海的白色等等有着独特的个人情怀。这影响他崇尚自然、遵从自然法则的设计理念,对于木材的温暖感已深藏在灵魂中。阿尔托就地取材的设计手法,选择芬兰盛产的木材作为建筑原材料,利用木材的有机形态表达出自然对于人类的温暖。例如玛丽亚别墅的设计(图1),阿尔托抛开当时较为主流的包豪斯风格,选择倾向于做有机建筑,依当地的环境选择在山林中做别墅。玛利亚别墅位于芬兰小镇的松林从中,松林密布,阿尔托运用当地环境营造出一种有机人情化的场所。阿尔托最常用的材料是传统的木材和红砖,他将两种材料结合用于建筑内外,木材的质地与红砖的颜色融合在内外部空间中,在建筑的外部立面与室内装饰上都留下木材的影子,将铜点缀于建筑细部,呈现出温暖的自然感。除了使用木材、砖块、石头、铜以及大理石等天然资源,同时也利用自然光线与建筑空间进行衔接,光线透过建筑材料留下的光影似乎诉说着自然的故事。阿尔托通过对建筑材料的自身理解及材料特性的认识,放大材料本身的特性,进一步寻找材料与空间构造的关系。通常将他设计分为第一白色时期、红色时期与第二白色时期。但无论哪个时期他都用建筑材料表达着对人与自然对话。

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同样是能代表阿尔托在运用自然材料方面的红色时期建筑。这座建筑中会议室处于地势最高处,阿尔托运用光线将室外与室内空间相连,阳光透过木制的双层高窗使得室内空间颜色暖意怡人(图2)。建筑顶部采用木构架作为结构构件,同时也兼具装饰的功能。市政中心建筑主要材料采用的是质朴的红砖。质朴的砖墙没有多余繁琐的装饰,将建筑主体与自然环境在材质上和谐的融为一体,色彩上却又形成对比,以突出主体建筑。一方面因为芬兰在战后物质资源缺乏,另一方面古镇的风格对阿尔托的影响很深,“将乡土的和古典的形式融汇到一种原始且更真实的表现形式之中”。

二、对人本主义的推崇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求,他将其自下而上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认识需求、审美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处于最底层的是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而设计正是一门致力于解决人类需求的学科,这使得设计者会围绕着人类需求而产生的问题来展开设计。触觉是人对物体产生生理和心理活动的本源。曾有研究者从触觉对材质的冷暖感、粗滑感、软硬感三个方面评定。当人接触材质时,材质本身的热量对人会传递冷暖感,温度较低时人们对于铁、铜等金属的舒适度降低,对于木、砖等材质的舒适度提升,金属与砖木的冷暖感在冬天的区别较大。除了材料本身的冷暖感,材料的纹理感也是显著的触觉特征,例如木材纹理自然生长形成,纹理主要基于自长的年轮,而年轮的生长纹理受到阳光、温度,水份等因素的影响,但纹路呈现的是同心圆形式,这就让工匠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剖切都不会产生交叉的纹路。日本学者曾做过实验,研究这种几近平行的纹路与人类手指的触摸感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自然的纹理会产生美的感觉。

阿尔托在设计帕米欧结核病疗养院中,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考虑了光线、噪音、色调和通风、温暖感等问题。考虑到病人的敏感性,阿尔托在建筑外观色彩上选择了白色。由于北欧国家地处北极圈附近,常年处于寒冷冬季,日照短,病人对于阳光的趋向性增强,疗养院对于光线的引入至关重要(图3)。除此之外,室内顶部使用大尺寸的圆筒形照明孔,一方面是能够引入日光的天窗,另一方面是黑夜时的人造光源,把日光与人造光源归于同一顶部来源,在心理上造成太阳未落的感觉。

“我们北方人,特别是芬兰人,爱做‘森林梦……森林是想象力的场所,由童话、神话、迷信的创造物占据。森林是芬兰心灵的潜意识所在,安全与平和、恐惧与危险的感觉同时存在。”阿尔托曾如此表述自己对树木的感觉,那建筑中木材高频率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他充分考虑到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这也形成了其在之后的设计中的特色。其实这与讲究简洁、经济效率的工业化生产原则相一致,从而形成了既有严谨精细的手工艺传统精神又体现大工业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既有时代特征又富于人情味的北欧设计特色。

三、对民族材料的传承

建筑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要表达民族性和地域文化除了肌理、尺度之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体现文脉的方式还有一种,那便是对建筑材料的运用。瑞典、丹麦、冰岛、芬兰、挪威处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芬兰曾长期处于瑞典的归属地,芬兰的木构建筑与丹麦、瑞典有相似之处,受到中欧方式的影响——半木架结构。这种木构建筑在早在1060年的乌奈斯教堂中得以体现。冰岛地区木材较少,对于建筑材料则大多基于本土的材料。芬兰传统的乡土建筑AITTA则 是一种运用木材搭建而起的小棚屋。斯堪的纳维亚民族对于传统材料的使用也影响着阿尔托。他设计的建筑表达出对民族文化特有的理解,这是依附于斯堪的纳维亚民族文化下,运用芬兰盛产的木材、铜,质朴的红砖搭建出具有民族韵味的场地氛围。他对传统材料的感情,让他说出“树木的保护包围感仍然深藏在芬兰的灵魂中”这样的话。在现代建筑的大框架下分出的具有芬兰化、人情味、地域性的建筑。

四、对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的思考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各方各面都融会贯通的时代,他国的文化和本国的传统建筑材料自然融合交叉。对待传统建筑材料本着传承的虔诚心态,辩证看待传统建筑的出路:一来汲取周边外部给予我们的资源与技术,紧跟建筑材料的发展步伐;二来拓宽建筑材料的生存空间与存在价值,换角度换情境思考,改变传统建筑材料运用的固定场所,破除固定思维;三来赋予传统建筑材料新的性能,更新换代,延续它自身独特的特性,从而才能给传统建筑材料提供新的平台与发展的空间。我国传统建筑同样大多为木构建筑,且有着砖、瓦等传统建筑材料,对于传承民族建筑材料的文脉可以从阿尔托建筑作品中汲取经验,一方面可以深入探究传统建筑材料运用的场地情感,营造结合时代感与民族感的场地;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传统建筑材料构建理性与情感交融的建筑形式,塑造出传统材料下的新形式,将历史隐藏在建筑材料中,完成材料的重组重构,对传统建筑材料来说也是一次新生。

五、结语

文章以阿尔托建筑中传统建筑材料为例,认识到传统建筑材料可以在现代新工艺和设计者精神的支持下,通过不断地进化、改变,将材料独特的特性与空间、结构相结合,与时俱进地表达民族精神,证明传统建筑材料的价值所在。通过对传统建筑材料加入新元素、新特性,打破传统建筑材料的固定运用方向。这对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开发、传承具有新的意义。我们应该赋予民族传统建筑材料新生命,使其用它们独特的语言、本身的故事诉说当代的建筑。

参考文献:

[1]李培,卢朗.木材材料特性分析——木质材料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设计,2013,(11):83-84.

[2]姚侃.传统木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122-124.

[3]古今元.成都地区现代建筑中的传统材料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35-36.

[4]何苗.传统建筑材料演绎下的现代建筑[J].中外建筑,2006,(05):27-28.

作者单位:

袁川川,邵阳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方向。

猜你喜欢
阿尔托人本主义自然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当我们谈论阿尔托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探讨解读阿尔托的一个方向
绝望的思想者:阿尔托心路历程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论安托南·阿尔托残酷戏剧理论中的“瘟疫”及“形而上学”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