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闻采写的“破”与“立”

2015-05-30 20:57胡红江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敏感点共性事物

胡红江

摘 要 新闻是社会的客观反映,但不是社会事件的全部,面对纷繁复杂的的社会,面对千类万汇的客观事物,面对无穷无尽的事物发展过程,任何人都无法把社会上的万事万物搬到台面(传播媒体)上来。既然“无法全部”何不“甄别打捞”?事物随时在变化,新闻实时在呈现,如何“甄别打捞”?取决于新闻工作者对新闻采写的“破”与“立”。

关键词 新闻采写的“破”与“立”

新闻要不要“破”与“立”,举个常见例子——会议新闻,如果作为“纯客观”的会议报道,出街的新闻无非就两样,一样是就事论事的“面”;一样是反复强调的“点”。点面结合传递的是信息,“会议新闻信息化”在过去特别是90年代确实属于一种创新,但在信息化的今天,信息已不再是新闻表现的主流,而价值显然更贴近受众的需求。那么怎么做才能体现新闻的价值呢?根据自己从事新闻采访工作20年来的经历和学习,还是认为新闻价值关键还在于“破”与“立”。怎么破?怎么立?

一、破共性新闻立个性新闻

深入事物内部,理清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不是一下子就看得清楚,往往需要深入到事物内部,才能发现和掌握它然后理解它。在理解的基础上,换个别人看不见的角度,找出个性的东西。比方说契合时事找亮点、聚集热点找焦点。一般来说这也是公众的兴趣点和新闻的看点,将看点提炼出来,把泛泛而谈的东西去掉,自然就淡化了新闻的共性,相反则突显了新闻的个性,不然最终就有可能变成“正确但没有特点的概括”,得不到大家的认同,作为新闻,个性在一定程度上远比共性来的更具“杀伤力”也更具价值。所谓共性不一定能“共鸣”,但个性一定可以是“个别”。

二、破时事新闻立意识新闻

新闻个性就是追求特别,注重变动,崇尚新奇。特别、变动、新奇无不由时事构成,这种理论共识是新闻工作者锻炼和建树“事件意识”的认识论基础。唐代诗人杜牧说“文以意为主”,也是这个意思。宋代文学家苏轼说:“作文亦然,天下之事,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他说的“事”就是事实材料,他说的“意”就是主题。记者心中有没有意,对采访对象叙述事实角度的引导会呈现很大的差别,所采写的新闻感染力也会不大一样,比方说我们在采访一家成功转型升级的企业的时候,意识不强的记者肯定会单刀直入问相关负责人,怎么转型升级法?意识强的记者也许会引蛇出洞,关注转型升级背后的故事或者是转型升级后发展的趋势。得到的结果会迥然不同,前者是根据依据材料写措施,空洞乏味;后者是根据线索写故事,引人入胜,既透又深。

三、破局部新闻立全局新闻

俗话说,不深不透不入脑。新闻更如此,一件好的新闻作品不是面上的浮光掠影,而是点上的引人入胜。这个点又称“新闻敏感点”,“新闻敏感点”通常更“青睐”于全局新闻,那么在局部新闻中怎么办?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就告诉了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结合我们新闻的采写,意思就是说,我们为什么很难在局部新闻当中找到新闻敏感点,是因为我们没有跳出局部的圈子站在全局的高度。当然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就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政治敏感,才能敏锐地剖析实际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采访和写作中努力把人和事及种种生活现象,放到时代背景下面和当前的形势要求下来认识、来衡量。当我们把对事物的理解从感性认识提到理性認识的高度时,那么一个十分恰当的新闻点也就立起来了。

四、破事件新闻立评论新闻

事件新闻的发生总有它存在的正面和对立面,如果我们简单的以事说事,充其量也就是一件正确但没有印象的事件新闻,新闻注重价值,价值怎么体现?这就需要记者去深挖、去考证,去评论。有考证自然就有思想交锋,有思想交锋就有观点对立,有观点对立就有揭露与警示惑批判与弘扬。从事实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对立面就会越来越清晰,观点也会越来越鲜明。河北电视台《新闻广角》报道的一片“表面文章何时了”的新闻评论,当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城市卫生状况的好坏是这座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几年来我们看到,市容市貌有了明显的改善,政府也为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制定了规划,唱响了号角,应该说这是广大市民积极拥护和向往的,他们不欢迎那些平时疏于管理,检查又流于形式的做法……。”这样既客观的肯定了政府,又鲜明精准的阐述了观点,新闻价值不言而喻。当然记者在采写这样的新闻时,务必让自己的头脑先冷静,把手中的尺度握精准,然后“述”要精炼、“评”要客观,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客观性和鲜明性。

新闻采写的“破”与“立”归根到底只能概念为新闻写作当中的技巧之一,一篇好的新闻报道,既要讲态度又要找角度更要有深度,而这一切,终究还需要记者多点学科的锤炼,多点人生的历练,形成独立思考的本能,独立思考是新闻报道的灵魂,记者只有在掌握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对新闻题材起因、发展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后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黄沙散后始见金。

猜你喜欢
敏感点共性事物
喜欢在墙上画画是人类的共性吗?
美好的事物
NURBS插补中相邻敏感点区域速度轨迹规划研究
共性
-等度连续点及-敏感点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奇妙事物用心看
一种基于加速不平衡功率快速估算的切机敏感点搜寻方法研究
地铁冷却塔消声处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