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对中印两国态度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2015-05-30 20:57赵刚才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印西方态度

赵刚才

摘 要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强势崛起的亚洲大国在很多方面有着共同点:幅员辽阔,文明悠久,又都具有人口众多、社会多样的特点。但是,两国经济的腾飞在国际上引起的反应却截然不同:一方面,“中国威胁论”一直甚嚣尘上,事实上中国也遭遇了诸如贸易歧视、武器禁运的不公正待遇;另一方面,西方世界对印度却是关爱有加,大开武器销售的大门,并将其视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

关键词 西方 中印 态度 差异 原因

一、西方对中印两国态度的差异

英国的一个经济类编辑戴维·史密斯曾经写过一本关于中印两国对比的畅销书《龙象之争》(《The Dragon and the Elephant》)。我们先不说书的具体内容,单单从这书名便可参详出点东西来。众所周知,“龙”在西方文化中是一种邪恶的动物,而大象则是一个相当温顺而又有些可爱的形象。作者选取这两种动物来作为中印两国的代称,反映了西方人潜意识里对中印两国的印象。

(一)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就曾炒作过“中国威胁论”,即所谓中国革命的胜利有可能在东南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对美国形成“红色威胁”。这一时期的“中国威胁论”是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面临的主要是来自苏联的威胁,当苏联解体、威胁消失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军事的逐渐强大,“中国威胁论”又开始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泛滥起来,至今没有停歇的兆头。

而且,中国威胁论并不仅仅停留在舆论方面:从当初中国加入WTO时的屡遭抵制,到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和武器禁运政策,再到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百般刁难、步步紧逼,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遭遇可谓是“惨而又惨”、受尽委屈。时至今日西方国家仍迟迟不愿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二)印度——最大的民主国家

在《龙象之争》一书中,作者引用了两句西方学者(或持西方视角的学者)的言论:

判断一个国家经济成就的标准不应看它能否吸引大量的外国投资,而是应该看它是否具备能够培育企业家精神、支持良性竞争和避免政府干涉的商业环境。从这个角度看,印度要优于中国。——黄亚生(Yasheng Huang)

中国束缚了商人的独立精神,而印度则释放了这种精神。——韩太云(Tarun Khanna)

而西方国家对于印度,不仅褒奖有加,而且在经济上等方面对印度大开方便之门。很多西方国家的高新企业都把自己的研发机构设在印度,使得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软件大国等等。

二、态度迥异之原因初探

对于这一迥异态度的原因,笔者将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以及两国各自经济发展的内在特点三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一)意识形态的差异

1、中国——“共产主义的幽灵”

中国作为仅存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一直被当作与西方价值观对立的意识形态的象征物。在苏东巨变之后,西方世界认为中国也会步苏联的后尘,但事实却相反,中国不仅没有垮掉,反而取得经济上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对西方国家来说,与在西方模式下取得经济腾飞的日本、德国和印度不同,中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取得的如此成就,这显然是对西方模式的威胁,是“共产主义幽灵”的“复活”,是决不能容忍的。

2、印度——西方民主制度的继承者

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属印度从1857年到1947年前后共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应该说英国殖民者在掠夺印度的同时,也给印度留下一笔很大的遗产——西方民主制度。在这一点上,印度在意识形态上与西方国家一脉相承,秉承西民主价值观,接受资本主义制度,使其比较容获得西方的认同。相反,中国总被视为先天缺陷:社会主义制度、“威权国家”。以印美关系为例, 2000年春,克林顿访问印度时,就大谈“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和“世界最强大的民主国家”之间的合作。

(二)欧美国家利益的驱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崛起,使得中国在亚洲的乃至世界上的影响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对于能源和市场的争夺和挤占,很明显对欧美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另外,中国在非洲、南美势力的崛起也很大的挑战了西方国家在当地的势力。同时,在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和反恐问题,中国也体现了其巨大的影响力。

以上种种,很显然是欧美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欧美国家一方面自己身体力行地散布“中国威胁论”,处处为难中国;另一方面他们又选择中国的邻国——同样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印度来制衡中国。

(三)中印不同经济发展重点的影响

由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中国的工业产品以不可想象的价格优势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不仅极大地冲击了欧美的相关产业,对其他的一些后发国家(如埃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在得罪了发达国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罪了自己往日的穷朋友。这就很好的解释了西方国家散布的“中国威胁论”能够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同并经久不衰了。

相反,在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同时,印度正向着全球研发中心努力。“印度服务”和“中国制造”被描绘成两个典型的不同的增长模式。因此,印度的发展并未在很直观的层面,造成对其他国家的潜在利益瓜分。

三、结语

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从西方世界的角度,还是从我国自身发展的特点来讲,中印两国遭遇如此不同的待遇都是必然。因此,我们就应该尽快分析清楚其中原因,一方面借鉴印度,从自身发展方式的改善入手,另一方面对于西方世界的对我们的偏见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改善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英]戴维·史密斯.龙象之争[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155.

[2][美]金骏远(Avery Goldstein).中国大战略与国际安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左学金等主编.龙象共舞——对中国和印度两个复兴大国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學院出版社,2007.

[4]石俊杰.浅论印度的软实力[J].南亚研究季刊,2008(4).

[5]赵伯乐.印度崛起模式探析[J].南亚研究,2008(2).

猜你喜欢
中印西方态度
1949年以来俄国(苏联)对中印边界政策演变历程
英属印度“科学边疆”扩张战略与中印边界问题东段的形成
2019年中印贸易突破6300亿元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中西绘画构图比较探析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态度决定一切
浅析中印经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