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2015-06-01 12:26陆洪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氨氯地平缬沙坦空腹

陆洪娟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陆洪娟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按照慢性病门诊观察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单纯氨氯地平治疗, 观察组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中, 显效16例, 有效22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中, 显效8例, 有效25例,无效7例, 临床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 两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以明显控制血糖与血压水平, 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应用。

糖尿病;高血压;缬沙坦;氨氯地平

我国20周岁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发生率约为10.14%,呈现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WTO调查数据显示, 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是健康人群的2~3倍, 而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又会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因此糖尿病与高血压经常同时存在。另外,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本文将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本院慢性病门诊观察到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按照慢性病门诊观察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6例;年龄43~69岁, 平均年龄(47.53±5.16)岁;病程2~13年, 平均病程(6.65±1.51)年。观察组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42~69岁, 平均年龄(49.26±5.71)岁;病程3~11年, 平均病程(6.23±1.6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版)及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订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010年)[1], 排除伴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根据病情给予降糖、降压治疗,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 餐后2 h血糖<11.1 mmoL/L, 血糖稳定后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辉瑞制药有限公司)5 mg/次, 1次/d。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5 mg联合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80 mg, 1次/d。治疗期间均由责任医师进行随访, 定期测量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血糖变化。

1.3 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治疗后, 患者舒张压(DBP)恢复正常水平或下降幅度>20 mm Hg(1 mm Hg=0.133 kPa);有效:治疗后, 患者DBP恢复正常水平或下降幅度在10~20 mm Hg或收缩压(SBP)下降幅度>30 mm Hg;无效:治疗后, 患者血压未见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中, 显效16例, 有效22例, 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中, 显效8例, 有效25例, 无效7例, 临床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 治疗前, 两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对比( x-±s, mmol/L)

3 讨论

氨氯地平属于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CB), 在进入人体后会抑郁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内, 减轻血管平滑肌张力, 降低心肌收缩力的效果, 从而达成降低血压的效果。而且氨氯地平药效稳定、药效持久, 可保护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同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心肌肥厚均有抑制作用, 能减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另外, 氨氯地平不会影响糖、脂代谢, 而且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适用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

缬沙坦属于强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 抑制患者胰岛素抵抗(IR)效果,而且缬沙坦能降低血脂水平, 减轻左心室肥厚, 改善心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另外, 缬沙坦还能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可以作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治疗用药。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发现,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 明显高于对照组82.5%, 而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明显控制血糖与血压水平, 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应用。

[1] 余军良.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压80例的疗效观察.吉林医学, 2011, 32(35):7480-7481.

[2] 蔡建新.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0, 8(4):256-25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120

2015-01-04]

226300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中分中心

猜你喜欢
氨氯地平缬沙坦空腹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空腹喝水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