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干预策略对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

2015-06-05 14:36
关键词:使用率感染率血流

王 静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一区,山东泰安271000)

集束干预策略对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

王 静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一区,山东泰安271000)

目的将集束干预策略应用到我科肿瘤化疗的患者,以期达到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目的。方法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护理干预策略;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被广泛用于输注药物、血流动力学测定、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及血液净化等,是肿瘤科最重要的治疗与监测措施之一。虽然穿刺工具、技术及导管材料不断改进,但是由置管引起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仍然是让临床医务人员感到棘手的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1]。40%的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与各种血管内导管相关,特别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CRBSI已成为继尿路感染、肺炎之后列第三位危害患者健康的医院获得性感染。而集束干预策略(central line bundle,CLB)是指执行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CRBSI[2]。因此把CLB应用于我科室PICC肿瘤化疗患者,以期达到减少CRBSI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肿瘤科行PICC穿刺的肿瘤化疗患者选作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需行化疗的肿瘤患者;②行PICC穿刺的肿瘤化疗患者;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加入此次研究;⑤精神、智力正常。排除标准:①患者除肿瘤外,还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②入科室前自带导管;③置管期间死亡或带管转院的患者。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共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1.2 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集束干预策略(输液小组人员在实施人员的监管下进行培训学习),具体步骤如下:(1)置管前集束干预策略:患者一般状况及既往、病史评估、患者病情评估、置管部位及血管(常用的穿刺血管为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实验室检查项目评估、教育与培训;(2)置管时集束干预策略:①手部卫生:护理人员在各种操作前常规使用皂液洗手,在治疗车旁及病房备免洗的手消毒液;提高护士对手卫生的认识,逐渐养成自觉按操作规范进行洗手和消毒的习惯。②穿刺导管时提供最大无菌屏障:行PICC导管穿刺时,应在单独隔离房间,在使用前半小时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应用治疗单遮盖患者(暴露穿刺部位),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无菌。在操作时无论操作者还是其助手都应严格执行最大无菌屏障,包括六步洗手、口罩、帽子、无菌隔离衣和无菌手套[3]。③使用洗必泰消毒皮肤:根据病情患者在置管前1d进行沐浴清洗皮肤,置管前再次清洗局部皮肤。穿刺前消毒时选择应用洗必泰,有研究发现2%洗必泰消毒皮肤比10%碘酊或70%乙醇能更有效的降低感染的发生率[4]。④穿刺点的最佳选择:最佳穿刺点一般多选择在肘窝下二横指处[5]。⑤标准的置管流程:严格遵守PICC导管产品说明书进行置管操作。(3)置管后集束干预策略:导管维护、输液管理、给药装置的更换、每日评估保留导管。正确记录穿刺的部位、穿刺的时间、穿刺的次数及穿刺时的出血量。导管通畅后,要记录首次的输液滴数,每日输液前均查看滴数,如当天的滴数少于首次,要及时查找原因。如果置管没有保证无菌操作,则应尽快于48 h内更换导管。

1.3 收集资料

1.3.1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PICC置管患者中血流感染的人数/同期患者PICC置管日期×1000‰

收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实验室检查报告,由两位临床医生双盲判断病人是否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然后根据上述公式计算血流感染率。置管日期是指患者从导管置入之日算起直到治疗结束拔除导管的时间。

1.3.2 PICC导管使用率PICC导管使用率= PICC导管使用日期/患者的住院日数×100%。由专人统计患者PICC导管的使用率,收集每位研究对象PICC导管使用的日期,统计患者总的住院日数,然后根据上述公式计算PICC导管使用率。使用日期是指患者置入导管后,利用导管进行各种输液治疗的时间。

1.3.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22例;对照组男性为13例,女性21例;研究对象的年龄以41~60岁居多,平均年龄(36±8.34)岁;在婚姻状况中也是已婚的患者居多数,有65例,约占总数的81.2%;穿刺静脉时也多选择以贵要静脉为主,约占56.2%。具体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表(n=80)

2.2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实验组患者经过集束护理干预后发生CRBSI的人数是4例,平均的置管日期是(265.54±10.56)天,而导管感染率为15.07‰;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发生CRBSI的人数是11例,总体的导管感染率为42.47‰。两组在置管日期相比t=1.598,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置管日期方面没有差别。两组患者在导管感染率方面相比得出χ2=4.02,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在经过集数护理干预策略后,导管感染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下降,二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2.3 PICC导管使用情况实验组患者使用PICC导管的平均使用日期为(134.3±6.45)天,患者总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76.56±12.32)天,总的导管使用率为48.45%;对照组患者的导管使用日期为(98.1±5.87)天,导管使用率为36.49%。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上相比,t=1.487,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上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见表3。

表3 PICC导管使用情况

3 讨论

据美国最新统计,每年PICC置管的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人数约为8万人,其中高达2.8万人因此死亡,CRBSI的平均发生率为5.2‰。发生CRBSI需要系统治疗,平均延长住院日约为7天,每位CRBSI患者花费约为4.5万美元,所有患者花费共计高达23亿美元。CRBSI造成了人力、财力及医疗资源的巨大耗费[6]。最新的研究发现,40%的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与各种血管内导管相关,特别与PICC导管相关,CRBSI已成为继尿路感染、肺炎之后列第三位危害患者健康的医院获得性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是指执行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预防CRBSI。它强调的是,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对所选择的患者持续地执行集束干预策略的每一项措施而不是间断地执行或只选择其中一两项措施来执行。有研究显示施行CLB能有效降低CRBSI[7]。CLB主要包括5项措施:手部卫生、穿刺导管时提供最大无菌屏障、使用洗必泰消毒皮肤、选择最理想的置管位置、每日检查患者是否需要保留导管。国内外临床应用CLB时,以美国健康促进会提出的为纲,结合自身状况纳入一些护理措施与上述策略捆绑在一起实施[8]。这些护理措施主要有:教育培训、置管中护士监督、创建中心静脉治疗车、运用维护策略并设立感染监控员、护理评估单的使用等,这些措施的纳入施行明显降低了CRBSI的发生率,CLB得到进一步丰富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把上述措施进行整合并贯彻到整个PICC穿刺的全过程。通过有效的培训和实施,结果是实验组PICC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机率为15.07‰,而对照组是42.47‰;实验组PICC导管使用率为48.45%,对照组为36.49%。两组患者在导管感染率方面相比得出χ2=4.02,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在经过集束护理干预策略后,导管感染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下降,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在操作的前、中、后全面实行集束护理干预后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也能够提高导管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针对置入PICC导管肿瘤化疗患者,应用集束护理干预策略,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机率,提高整体导管的使用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花费,因此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Guerin K,Wagner J,Rains K,et al.Reduction in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by implementation of a postinsertion care bundle[J].Am J Infect Control,2010,38(6):430-433.

[2]赵林芳.应用导管干预策略集束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效果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1.

[3]陈永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09,10(44):889-891.

[4]Marsteller JA,Hsu YJ,Weeks K.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mandatory public reporting on particip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a program to reduce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evidence from a national patient safety collaborative.[J].Am J Infect Control,2014,42(10):S209-15.

[5]来艳辉.时辰化疗中应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08,30(2):2451.

[6]Naomi P O'Grady,Mary Alexander,Lillian A Burns.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1,52(9):e162–e193.

[7]Jeffries HE,Mason W,Brewer M,et al.Preven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a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collaborative[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9,30(7):645-651.

[8]Resende DS,Peppe AL,Dos Reis H,et al.Late onset sepsis in newborn babies:epidemiology and effect of a bundle to prevent 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Braz J Infect Dis,2014,12(15):S1413-1419.

The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cluster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o prevent cancer patients from PICC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WANG Ji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Taian 271000,China)

Objective:To apply the cluster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o cancer chemotherapy patients in order to reduce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our department.Methods:Eighty patients in our Department PICC line chemotherapy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in 2014,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 control groups according to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the cluster intervention of care nursing strategy during the whole treatme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had routine nursing.Then catheter usage and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The risk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was 15.07‰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of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was 42.47 per thousand.The catheter utilization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as 48.45%,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36.49%.Conclusion:Cluster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reduces the risk of cancer chemotherapy patients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catheter,and reduces the patients'hospitalization days an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s.

PICC;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strategy;cancer

R473.73

A

1004-7115(2015)03-0532-03

10.3969/j.issn.1004-7115.2015.05.018

2014-12-28)

王静(1975-),女,山东济南人,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将2014年1-10月,在我科室行PICC肿瘤化疗的患者8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整个治疗护理期间实行集束干预护理策略;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使用率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机率为15.07‰,对照组的发生机率为42.47‰;实验组患者导管使用率为48.45%,对照组为36.49%。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实施减少了肿瘤化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机率,提高了导管的使用率,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使用率感染率血流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