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联合七叶皂甙钠治疗肺挫伤的临床体会

2015-06-05 14:36魏煜程
关键词:皂甙空白对照病情

孙 彬 魏煜程

(1.临淄区齐都医院胸外科,山东临淄255400;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山东青岛266000)

地塞米松联合七叶皂甙钠治疗肺挫伤的临床体会

孙 彬1魏煜程2

(1.临淄区齐都医院胸外科,山东临淄255400;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山东青岛266000)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七叶皂甙钠对肺挫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肺挫伤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24例(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氧疗、及时通气、支气管灌洗和控制胸壁的疼痛等)、对照一组24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药物)、对照二组24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七叶皂甙钠药物)、观察组24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联合七叶皂甙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对照一组与对照二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七叶皂甙钠治疗肺挫伤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地塞米松;七叶皂甙钠;肺挫伤

肺挫伤是常见的胸部钝性损伤类型之一,肺挫伤患者多具有病情危急和复杂等特点,如果不能及时获得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病情迅速进展可能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2],为了探讨能够有效控制肺挫伤患者病情进展的治疗方法,我院用地塞米松联合七叶皂甙钠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挫伤患者相关病例资料,根据1.2中的研究对象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筛选后共获得96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包括男性60例和女性36例,年龄26~57岁,平均(44.5±15.6)岁,呼吸频率14~25次/min,平均呼吸频率为(20.4±3.8)次/min。9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24例(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氧疗、及时通气、支气管灌洗和控制胸壁的疼痛等)、对照一组24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药物)、对照二组24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七叶皂甙钠药物)、观察组24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联合七叶皂甙钠治疗)。四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呼吸频率、肺挫伤评分、APACHE-II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质量控制标准

1.2.1 纳入标准具有明显的胸部外伤史;患者在受伤早期主诉有呼吸困难或者气促胸闷等临床表现;临床诊断结果可闻及明显的肺啰音(或可明显分辨患侧肺部呼吸音降低或者消失),胸部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见局部有斑片状或者云雾状阴影。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2 排除标准排除妊娠期妇女;排除精神病者或者存在意识模糊现象等不能配合调研工作者;排除对治疗药物(七叶皂甙钠和地塞米松等)存在严重的过敏反应者;排除同时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如严重的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等对手术耐受性极差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空白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即对肺挫伤患者的治疗原则是在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和限制晶体摄入量的基础上,采取抗炎、吸氧等措施,并给以必要的镇痛、利尿、输注胶体和激素类药物,对于同时合并多发伤患者(车祸伤中的骨折现象等)应分清主次,兼顾全局,患者入院后根据附录1的评分方法将患者分为I级、II级和III级,对于I级患者采取止血、镇痛、消炎措施,治疗过程中不宜进行大量的输液;对于II级患者在I级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吸氧和雾化吸入处理,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补充胶体并限制晶体液等;III级患者除了采取以上基础措施外,要严格控制液体量,适当补充胶体,必要时给予利尿和脱水处理,同时准备好呼吸机,做好应用呼吸机的准备。

1.3.2 对照一组患者在空白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药物进行治疗,将地塞米松(购自天津金耀集团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514,药品规格为安瓿,1ml:1mg,10支一盒)5 mg与浓度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充分混合均匀后静脉点滴给药,每隔1天给药1次,连续治疗15天后进行疗效评定。

1.3.3 对照二组患者在空白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叶皂甙钠进行治疗,将注射用七叶皂甙钠(购自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428,药品规格为5 mg*10支)20 mg与浓度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250 ml充分混合均匀后进行静脉点滴给药,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相关指标统计。

1.3.4 观察组观察者患者在空白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地塞米松联合七叶皂甙钠进行治疗,地塞米松用药方法与对照一组相同,七叶皂甙钠用药方法与对照二组用药方法相同。

1.4 疗效标准[3]患者经过两个疗程(15天)的治疗后,肺挫伤临床表现和体征完全消失,X线影像学检测结果显示肺部阴影完全消失,无渗出性病变现象(胸腔积液)者视治疗结果为痊愈;患者治疗后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缓解,X线结果显示肺部阴影面积明显减少,渗出性病变现象(胸腔积液)获得较大改善者视治疗结果为有效;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者快速进展为ARDS,渗出性病变加重甚至死亡者视为治疗失败。

1.5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疗效等级结果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对照一组与对照二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异常现象,也未观察到因为长期卧床而出现的泌尿系统感染和压疮等不良反应。对照一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温异常升高现象,经停药1天后恢复正常,继续治疗未再次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对照二组患者在静脉给予七叶皂甙钠时有1例出现皮疹反应,1例静脉炎反应,停药1天后恢复,继续治疗未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观察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皮疹者,经停药1天后恢复,继续治疗未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四组患者病情进展结果见表2。

表2 四组患者病情进展结果[例(%)]

3 讨论

对肺挫伤患者治疗的根本目的是控制病情进展,防止产生ARDS,降低患者气管插管率和机械辅助通气使用率,改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提高治疗预后效果[4]。这一根本目的决定了今后治疗方法的发展动态: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分泌物,持续供氧,控制创伤性疼痛,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肺部继发感染等。因此,选择具有针对性作用机制的药物并探讨合理的用药方法,对治疗肺挫伤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选择的治疗药物七叶皂甙钠是从七叶树科植物天师粟的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含酯键的三萜皂甙。是新一代抗渗出消肿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脑水肿、创伤或手术所致肿胀及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而用于治疗肺挫伤者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研究表明[5]:七叶皂甙钠能刺激机体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组织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增加PGF分泌,阻滞细胞的腺甙三磷酸酯酶的作用,并延缓Na+的交换,恢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起到抗炎、抗渗出的作用。七叶皂甙钠结构式中含有七羟基,它能捕获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最终达到降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率,减少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呼吸机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时间。而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性减少肺挫伤患者的渗出,促进肺水肿的吸收并稳定溶酶体膜,达到控制病情进展和治疗的目的。两药物合用,能够有效控制肺挫伤患者的病情进展,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效果,具有满意的临床应用效果。

[1]杨万杰,赵雪峰,魏凯,等.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循环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 (7):407-411.

[2]孙海伟,陆骏灏,赵益明,等.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CD36和CD63水平及其与血管内皮损伤关系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6):506-509.

[3]程碧环,应斌宇,张兰珍,等.甲基强的松龙对严重肺挫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附65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4):114-116.

[4]陈喜云,钮海弟,徐善明,等.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肺挫伤[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1):62-63,65.

[5]叶钧强,陈怿,邱俊铭,等.血必净治疗严重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2,33(23):3640-3642.

R655

B

1004-7115(2015)05-0545-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5.05.023

2014-12-26)

孙彬(1982-),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胸部创伤诊治工作。

猜你喜欢
皂甙空白对照病情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成牙骨质、成纤维分化的影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例析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微波辅助提取栀子皂甙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性
过表达H3K9me3去甲基化酶对猪克隆胚胎体外发育效率的影响(内文第 96 ~ 101 页)图版
镜像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随机对照试验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人参皂甙Rd对结核感染后中性粒细胞的保护作用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