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川陕路改造项目绿化景观工程方案设计

2015-06-05 09:37蔡一民
山西建筑 2015年13期
关键词:绿化道路景观

李 伟 蔡一民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景观分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园林·绿化·

记川陕路改造项目绿化景观工程方案设计

李 伟 蔡一民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景观分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通过分析川陕路项目的区位概况、交通条件、生态条件、城市空间形态等,从设计构思、定位、布局、原则四个角度阐述了该改造项目绿化景观工程的设计方案,并对具体的方案形式进行了详细介绍,设计出了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个性特色的道路景观。

绿化,景观,设计,自然

从概念到形式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概念就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设计师根据场地所提供的条件及场地精神,投入自己的感情,通过与业主的沟通,及时了解并理解业主以及使用者的需求;同时设计师还必须多置身于场地中,体验场地所提供的各类信息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内容收集及整理,以协助设计师形成整体的概念。

设计师在形成概念以后,根据概念所形成的思想体系,结合各种表达手段设计出合适的景观形式。而合适景观形式的形成应充分将概念融入到形式中,兼顾场地本身功能需求、交通需求、人文需求、空间特质,并满足生态要求等以及设计师的理念等因素下形成的形式。本文介绍了川陕路改造项目绿化景观工程设计从概念到形式的构思过程,并对该方案的设计进行探讨。

1 川陕路概念形成的依据

1.1 区位概况

川陕路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北门户区域,是连接中心城与成绵交通走廊上的重要区域,是国道108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西北西南的交通大动脉,本次改造项目由三环立交至新都区鸿运大道,全长约14.9 km;双向八车道,道路红线宽63 m,东侧人行道旁4 m绿化带为轻轨3号线线路。道路红线东侧为10 m绿带,部分路段沿线绿化带内有截洪沟。

1.2 历史与发展

川陕路的前身为古蜀道,是古代成都与长安之间的交通要道。近代,川陕路是成都南北发展轴线的一部分,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深远。当代,川陕路沿线为成都北部的工业与物流区,道路梗阻严重制约了城北的发展环境。为了加快发展,在城市新一轮规划思路指引下,川陕路被确定为成都重要的发展走廊之一,它将是成都北部新城最重要的构成骨架,并继续向北延伸成为成德绵经济带的主轴线,构成成渝大经济圈的重要一极,成为西部未来的发展引擎。

1.3 文化传承

川陕路自形成以来,便是一条文化交融和发展的纽带,文化底蕴深厚。先秦文化、蜀汉文化在这里一脉相承,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宛如同一锦绣上的图案纹样,既各具特色,又融于博大的中华文明。

1.4 区域环境

川陕路所穿越的北部新城是成都的北大门,包括3个次区域中心和5个次区域节点,是集商贸物流、综合服务、居住、旅游文化观光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绿廊之城、商贸之城、创业之城。

1.5 交通条件

川陕路是北部新城的主要交通性干道之一,与北新干道、蜀龙路、成绵高速、宝成铁路一道构成了北部新区南北向交通骨架。沿线多条城市干道与其交汇,其中大天立交、绕城立交和新都桂湖立交是三大最重要的交通节点。未来成都地铁3号线将沿川陕路由南至北延伸,区域交通更加便捷。

1.6 生态条件

川陕路沿线拥有成都市稀缺山水资源。凤凰山、磨盘山、五龙山等浅丘区域,同外环生态带、川西林盘区域以及城市建成区一道形成了多样性交叠的城市生态斑块。东风渠、海滨堰河、毗河以及新都城区河流水系形成的水体生态廊道,与川陕路交通生态廊道相互交织成有机生态网络,并将生态斑块缝合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此外,川陕路走向为西南东北向,与成都市主导风向一致,上风上水,为成都市重要的生态通风廊道。

1.7 城市空间形态

复杂的历史发展条件使川陕路周边现状城市功能纷繁复杂,用地性质以物流、工业仓储用地居多,城市空间杂乱无序。未来,川陕路沿线的物流和工业产业将大部分外迁,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宜居、宜资的新兴城区,并实现与成都主城区城市空间的无缝衔接。川陕路绕城以南将形成城区与生态区域的有机融合,显山露水,城林交融。中段将以繁茂的生态林带为主体,绿意盎然,城在林中。新都城区,绿地斑块融入城市新区,鸟语花香,林在城中。

2 设计方案构思

2.1 设计构思

纵观川陕路形成发展的悠久历程,从古代长安与成都的双城繁华,到近代交通大动脉的车流滚滚,再到未来成德绵城市经济带的交互共荣,我们看到了川陕路中蕴藏的富有生命力的动势——犹如往复织锦之梭,编织隽永绮丽锦绣。

设计以此理念营造线性道路景观,展现多彩特色,用生态理念、景观手法和文化元素穿针引线,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编织出新城北的美丽锦缎。

2.2 设计定位

四川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风土人情,浓厚的文化积淀,本身具备地域个性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景观意境定位。

我们将川陕路定位为成都城市北部的门户景观大道——它不仅是城市主干道,还是体现天府地域特色的景观廊道,是展现蜀文化、秦文化的文化旅游廊道,是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廊道,是北部新城全面融入全域成都发展的经济廊道。

2.3 设计原则

设计将秉承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性原则,顺应成都市主导风向,打造穿越城区的森林大道。文化传承原则,以传承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为景观主要表达手段,凸显川陕路厚重的历史文脉。韵律与节奏原则,以对车行和人行速度的不同考虑把握道路景观的韵律与节奏。整体性原则,充分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及环境特征,强调道路整体环境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使道路景观自然延展到城市中。

2.4 总体布局

根据川陕路沿线的地域特点、用地性质及城市空间形态,设计提出一带、三段、四节点的规划结构。

一带:即川陕路生态景观带。在景观设计中,全线人行道选用彩色混凝土压印材料,提取传统回纹纹样设计铺装。道路交叉口铺装设计,以压印混凝土踏印传统画像砖纹样,展现地域文化。根据步行需求,在城市区域人行道旁每250 m设置一个休息节点。

植物设计中,遵从自然、维护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在本次设计中尽量保持场地原有的生境,通过河流、道路、绿色廊道引导,连接城市均衡分布的绿地板块。以道路车行和人行速度为设计依据,形成扇形节奏段落。设计突出道路绿化层次的差异,以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突出季相变化与特色,形成空间层次丰富、高差变化的绿化格局。树种选择方面,以乡土树种和节约型树种为主,针对微膨胀土土壤情况,保留现状桉树等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街道家具设计结合传统元素和现代材料,以简约的现代手法诠释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延续,在有极高辨识度的同时又与街道整体风貌协调统一。

三段:设计因不同的景观特征及植物特色把道路划分为三段,即繁花重锦城、霜叶耀益都、桂香溢北郭。

三段由南至北串联起截洪沟和大天路立交、绕城高速立交、桂湖立交四大主要节点,以及5个次级景观节点。

3 具体方案形式

通过以上对场地分析及理解,再到概念的形成,二者共同支撑了我们以下的方案形式,具体方案形式设计过程中,强调在整个设计理念的引导下,融合道路各段落所处的区域特色和个性特征进行设计,下面就三个重要段落以及相应节点例子进行介绍。

3.1 繁花重锦城

繁花重锦城段长约6.4 km,是北部新城形象展示廊道。设计以花团锦簇为主题,选用了大量的四季观花植物,结合整形灌木,形成郁密度约为80%的绿化空间,构建了多彩缤纷的道路景观和城市生活的展示舞台(见图1)。

截洪沟设计在保证防汛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其两侧的生态修复,在截洪沟两侧选用水杉和柳树形成连续背景林,打造优美的景观视线通廊,局部点缀朴树、苦楝、槐树,在休息节点四周栽植碧桃等花乔。

3.2 霜叶耀益都

霜叶耀益都段长约2.5 km,设计以色叶缤纷为主题,保留现状桉树、柳树、水杉,增种色叶植物,体现绿化景观的季象变化。设计以生态群落为基本种植方式,形成郁密度约为70%的景观空间,以开放性视线通廊,加强道路景观与城市绿地的联系(见图2)。

通过空间设计和景观重组,利用道路两旁绿化保护带设置空间节点及小型活动场地,柔和多变的地形中穿插具有律动线条的健康步道,将两旁绿化及河道景观串联起来,形成道路景观系统的一部分。

3.3 桂香溢北郭

桂香溢北郭段长约6 km,处于香城新都城区,以芳香四溢为主题。设计强调绿量与空间开合度,运用连续的微地形手法组织景观节奏。植物品种多以芳香类养生、保健植物为主。植物配置采用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以桂花、腊梅、含笑、白玉兰、广玉兰为不同花期的主体树种,注重小尺度的把控,形成郁密度约为80%的舒适安全、富有自然情趣的生态景观(见图3)。

景观设计中分析重要道路景观节点,将其景观特色延伸到城市区域,根据周边区域特征定义节点设计景观形象,富于不同的景观主题,通过扩大的休闲节点及充满文化内涵空间布局体现不同景观空间形态。

3.4 大天立交节点

大天立交节点主要依托天回镇的历史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城市形象和景观形态,放置传统“说唱佣”雕塑于天斑路口,标识区域特色(见图4)。

植物设计选用四季杨为道路两侧背景林,前侧配以天竺桂形成绿色屏障,阻隔噪声;群植垂丝海棠和碧桃,保证四季常绿的绿化景观效果。

立交桥栏板种植槽种植金叶女贞、七里香,形成桥体立体绿化。

3.5 绕城立交

在满足交通导向的功能下,设计提出打造生态立交桥的设计目标。

绕城立交以及500 m防护绿带植物设计以自然、群落式种植为主,选用抗污染性高和速生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以多样性组合、立体栽植等方式进行立交桥绿化(见图5,图6)。

在立交桥环形匝道围合区域,保证交通视线的通畅,采用草坪和“四鸟绕日”纹样的主题模纹灌木带,形成开阔明朗、大气简洁的植物景观效果。

3.6 桂湖立交

场地设计布置喷泉水景和代表桂湖特色的荷叶雕塑,体现桂湖乃至香城新都的城市文化内涵。植物设计采用传统图案元素,以流畅的曲线、色彩丰富的整形灌木组成自由流畅的大型模纹,选用桂花为点景树种,呼应桂香溢北郭的段落主题(见图7)。

3.7 熊猫大道节点

熊猫大道是进入熊猫基地的主要道路,设计提取熊猫的特征元素,通过环形铺装、丛生竹以及抽象雕塑营造景观特色(见图8,图9)。

4 结语

川陕路改造项目绿化景观工程现阶段已经基本修建完成,处于试运行阶段,重要的节点段落还处于施工收尾中,方案阶段整个设计过程充分体现了概念到形式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形成概念的阶段,收集了现场许多相关资料,同时不断的去解读、挖掘、发现道路区域段落的特点和文化特色。

在景观具体设计形式阶段,我们将收集来的各类资料进行整合,结合场地本身表现出的机会和局限性,同时将设计概念融入到设计中去,设计出一种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具有人文价值、具有个性特色的道路景观。最终形成了一套体系的设计成果;整个设计成果得到了业主和业界的好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经验。

Greening landscape engineering scheme design of Chuan-Shann railway transformation project

Li Wei Cai Yimin

(BuildingLandscapeBranchInstitute,SichuanAcademyofBuildingDesign,Chengdu610041,China)

Through analyzing Chuan-Shann railway project region conditions, traffic conditions, ecological conditions and city space shape and so on,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greening landscape engineering design scheme from four aspects of design concept, orientation, layout and principle, and introduces specific scheme forms, and finally designs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special road landscape.

greening, landscape, design, nature

2015-02-28

李 伟(1980- ),男,工程师; 蔡一民(1982- ),女,工程师

1009-6825(2015)13-0200-03

TU985

A

猜你喜欢
绿化道路景观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