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5-06-05 13:48马凤利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教学

马凤利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落脚点,一直在不断创新发展,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通过几年的推进,新课程的理念逐步被接受和认同,在教学实践的不同层面都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和落实。但当我们深入课堂教学一线,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与研究时,就会发现,现实的课堂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师生的教学活动还不够灵活、开放,这就要求我们找出面向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71-01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落脚点,一直在不断创新发展,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通过几年的推进,新课程的理念逐步被接受和认同,在教学实践的不同层面都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和落实。但当我们深入课堂教学一线,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与研究时,就会发现,现实的课堂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师生的教学活动还不够灵活、开放,这就要求我们找出面向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教师需要处理好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关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平等,因此,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以学论教,有效愉悦。这样学生才能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教师还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并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大胆质疑。教师更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肯定其闪光的地方,委婉地指出不足,避免评价时出现一棍子打死,或因人而异的现象,要努力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此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需要做充分的准备

我们知道课堂的中心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以大纲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好教学方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除了根据大纲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典型题自己先要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有利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则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主动融入学习活动,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具体来说,就是要紧盯教学内容。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教师需要营造活跃的课堂状态

活跃的课堂状态需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教师是课堂教学气氛调节和控制的主导者。教师的课堂领导方式、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方面。“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四、教师需要引领学生练习到位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

练习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重视课后的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以达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合作

美国著名教育活动家韦伯斯特曾说过一句名言:“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探究式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合作学习将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呢?

首先,合理构建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组建“学习互助小组”。每组以四至六人为宜,按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让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真正实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其次,确立小组合作机制。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所以确立合作机制,调整合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