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2015-06-05 15:41石颖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石颖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本应用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中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知识积累、技能培养的关键阶段,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巧妙设计教学任务、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善于引入生活素材,不断的丰富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科目技能,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31-01

互联网是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初中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科学的互联网观念,引导他们科学、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的武装自己的头脑与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提升自身教学素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水平、综合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特别是在当前阶段,学生接触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课堂上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如果教师被学生问倒,就很难树立起教师的教学指导者形象。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都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这样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专业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榜样力量的体现,特别是教师对于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精通,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中学时期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学习自主性仍显不足,在教学中也要教师能够巧妙的设计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例如在教学制作贺卡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几张自己设计的精美贺卡,之后给学生讲述自己制作贺卡的出发点、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贺卡的人情味与个性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制作贺卡的要素、步骤、布局等内容。例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学习一些简单的图形制作,之后在进行多边形的勾勒,进行颜色填充。通过演示通过自选图形绘制五角星和小兔子,之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操练,完成绘制自己心爱的卡通形象,再展示学生作品,互相提出有益的意见,之后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改进,通过一步步的教学引导,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参与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对于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教学内容、一样的作业形式,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效果不同造成有的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有些感觉学习的知识小儿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不断的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特别是教师设计的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例如在教学“图文混排”知识的时候,对于已经掌握这些知识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他们自己进行内容的设计,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就可以侧重基础内容的教育,通过分层教学来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提升、有所发展。

四、善于引入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认为现在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基本排不上用场,还不如玩玩游戏、聊聊天,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够。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信息技术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导致他们对于学习兴趣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素材的引入,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走进网络”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到互联网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影响,我们日常在电脑上看到的新闻、视频、邮件,包括我们在手机上看到的QQ、微信,都是互联网知识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互联网带给我们的积极因素,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由于互联网普及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例如人们手写字少了,对于汉字的笔划、结构、含义了解就越来越模糊了;例如人们只顾网络沟通、交流,而忽略了对于身边人的照顾与关怀;例如由于即时聊天软件的兴起,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是直言直语,缺少了传统写信交流时候的深思熟虑……通过生活化的素材引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认知。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技能,巧妙设计教学任务、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素材的引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认识,实现他们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