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还原生活实际探索

2015-06-05 16:03胡安智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胡安智

摘 要: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的现象极为普遍,将数学现象还原于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中,引导学生尽可能把生活与数学知识学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的技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笔者主要从创设情境还原、数学问题还原、解决问题还原、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发掘,希望能对各位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学;还原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77-01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将数学问题尽量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还原于学生在生活中所获取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现象。同时引导学生将丰富的生活背景中发掘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尽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上升为科学,再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一、创设情境还原于生活

创设情境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常用的基本策略,而数学教学中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进行情境创设,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二、数学问题还原于生活

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给学生生活化的练习,才能更好地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真正体会到学习“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还原于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有对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运用到数学知识,并在运用中不断总结认识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知识的不断学习和生活运用,让学生不断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说生活中的行走,上下楼和拐弯等等,开车,走路的位置变化。这些统统都在数学教学中有所叙述。所以,正确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数学的思维去分析、去理解、去解决生活问题, 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有趣的事情,从而促进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如在复习平面几何的面积时,根据农村学生的现实特点,我选用学生熟悉或经历的农作物种植为数学素材,首先是选取一个农作物种植区,由不同的土地地块进行计算,这些不同的地块形状各异,都是由不同的几何图形所组成。教师给出相关的数据,农作物的行距、株距等,地块的面积大小等,要求全班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计算。就是在这样的计算过程中, 学生即学习到了知识,同时也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决,每当家里面需要进行种植的时候,学生即可自己计算出相关需要的种植数据,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更可喜的是他们体验到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乐趣,这对形成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四、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

这一点就是要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并加以进行解决。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中和生活中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这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其一,数学知识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使生活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 其二,生活问题数学化。即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思考实际问题,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关键是强调教学的应用,让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获取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总之,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指导下,着力探索数学问题还原于生活的探索,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挖掘利用实际生活的强大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 楠.罗增儒.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思考[J]. 数学教育学报,2006(3).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