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5-06-05 16:03库勒夏依·木巴拉克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发展思维阅读能力阅读教学

库勒夏依·木巴拉克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81-01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小议。 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充满了神奇的发现,不解的质疑,反复的思考与不断地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而不是教师自己。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学会阅读,让学生自己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的,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到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阅读时和阅读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预习、大胆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1)让学生读课题,猜问题,或者想知道些什么?(2)自由读课文,知道了些什么?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文本阅读,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阅读时,教师要紧紧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解惑,使学生再次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整个阅读过程充满着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拓展了思维空间,自始至终保持着强烈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这样,学生就会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如果学生没有自觉、专心的阅读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二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本;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质疑解惑,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走进文本,走出文本,回归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手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勾画、圈点,批注,必要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时、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倍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老师应及时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通过图片、视频、音乐创设意境,从而进行感悟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正是他们父子俩的坚持、相互的信任,才会产生伟大的奇迹。再如《走遍天下书为侣》文本中有这样的句子:“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你的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这里将书、朋友、故地联系在一起,完全突破了科学思维的窠臼,通过品读,让学生有一种“通感”,觉得写得好而不能分析不能言,越是感觉好就越是读得有味,内质的文学含蕴已经在学生心里慢慢生根发芽了——这就是阅读思维、文化思维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经过老师细碎的分析,那么,任何感觉就都没有了。所以,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一个前提就是要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美。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2]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4] 张兴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

[5] 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材与教法,2006.

[6] 安徽韩吉旺.思维之花在教学中绽放.

猜你喜欢
发展思维阅读能力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让孩子在情境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