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

2015-06-05 16:03齐艳云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设计开发小学数学

齐艳云

摘 要:在最近推出的全新课程改革计划中,较多要求教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希望以此能从不同的角度、方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等。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探讨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为了更好的推进新课程改革,本文从以下几点来探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85-02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相应的小学教学,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设计开发探究性学习活动,众所周知,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探究性学习活动还可以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益交流,使老师发现更好的学习方式。所以要探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从以下几点来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模式。

二、合理设置情境、明确问题要求

之前的大多数教学,基本都是照本宣科,缺乏情境模拟,无法使学生将自己代入,但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这就需要学生能够通过情境模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有感情有激情的投身到学习与思考当中,教师应当适时提示学生这些问题所需要的回答要求是什么,明确方向,学生可以有效地思考。

1、情境设置需结合实际

一般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当将这些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实际相结合,巧妙的设置与问题相关的情境,然后将数学问题较好的切合到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能够很好的感受到数学问题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教师应当合理的引导学生对情境的理解与思考,例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汽车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找出已学的知识,然后循循善诱,引出自己的数学教学。当教师教学遇到较难记忆理解的数学定理公式时,也可以尝试设置情境,将学生代入,引其思考记忆,这种记忆方式有助于学生对于较难理解记忆的数学定理的理解。

2、情境设置安排需结合学生特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一股脑给所有学生设置安排同样的情境,将全部学生代入,毕竟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心理、智力发展进度不一定完全相同,学生对于问题情境的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情境设置中,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情境代入。但教师可以对所有学生设置一些趣味性较强、生动,泼的情境,这可以带动课堂气氛,以及让大部分学生都乐于去思考联想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较有挑战性的情境问题,引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挑战。

三、合理组织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设置后,教师一般需要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应当合理研读教材,选取其中适合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知识,然后安排计划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方案,最后合理的安排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1、按小组来组织实践探究性学习活动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没遇到一种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问题时,应当有目的性、有组织性的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合理安排学生之间的搭配,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切身实践,体会到不同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乐趣与知识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的友谊较量,比比哪组合作更好,学习知识更多更有益。

2、组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中,教师应当依据实际情况,可以合理改变实践活动中无益的项目,应当将这些项目多改为具有动手操作环节的项目,让每位学生都动手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来,每位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时,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实践活动中的相应任务。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对知识获取途径的拓展。在实践活动开展时,教师也应当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

3、拓展调查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相应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后,教师应当结合自身所擅长的领域,所喜爱的兴趣,再将学生的特色与之适应,多开展拓展创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实践活动兴趣拓展调查,多了解学生们真正想参与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也可以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的活动,例如观看趣味教学视频等。教师应当将自己的调研数据实时保存更新,以便更改探究性学习活动。

四、师生交流合作,分析总结

在通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多与学生交流,尤其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活动时,教师更应当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明白学生对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看法,以便教师今后更好的开展学生喜爱的想参与的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

1、分类整理数据

在一些有益的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学习活动中的数据,适当的引导学生开展对比、观察、计算,找出知识学习中的定理、规律,并让学生自行总结归纳这些数据以及定理规律。当活动开展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图表记录数据,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实验习惯。以便今后更好的学习较深的知识和理论。

2、分析比较数据

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在正确引导学生记录总结数据后,并能自行整理分类数据,接下来便到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导学生进行有序合理的数据分析。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观察对比、归纳总结、概括分类等步骤,然后通过相应的数据分析,让学生自己领悟出实践活动中的数据变化规律,最后让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整个实践活动的思路与过程,完好的结束相应的实践学习活动。

3、研究总结数据得出结论

在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结束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整理总结后,适时的提出最后的学习结论,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整个学习过程的回顾,同时在结论的表述时,可以采用口头叙述以及板书叙述,也可以用趣味性的数学语言总结并阐述,还可以通过一些符号、图形来呈现,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接受知识以及理论。

参考文献:

[1] 蔡金香.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 凌秋虹.基于“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06:95-98.

[3] 钱少妹.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有效性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2,11:85-86.

猜你喜欢
设计开发小学数学
鞍山市防雷业务管理平台研究与开发
家庭日常餐厨垃圾分类处理器的设计开发
小学数学微课程的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