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5-06-05 16:03王连萍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德育文章

王连萍

摘 要:从以上几个教学环节可以看出,德育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对学生影响很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关键词:中学语文;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88-01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中学语文教学历来十分重视“育人”,一贯主张“文以载道”,“育人”更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可见德育已经被提升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在教育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较其他学科的特殊优势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性、思想观点、品德情操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和陶冶作用。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一点看法。

一、讲授新课时,导语的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句俗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课时,能够引入一个比较好的导语,那么学生可以迅速地被引入到课堂内容的教学当中,并且在无形之中就会被感染了。因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在设计有关导语时,要能够做到独出心裁,巧妙设计,深刻挖掘课本当中有用的内容,以此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二、作者形象,感化学生

中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作者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非常不错的德育材料,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例如,鲁迅先生为了唤醒国民的精神,弃医从文,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下,用笔作刀枪,和反动派进行着不屈的斗争;老舍先生居功不傲,把自己比作文艺界的一名小卒,日日操练在方桌和小凳之间,用笔作刀枪,热血洒在纸上。还有杜甫、李白、韩愈、沈从文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都是很好的德育材料,如何充分地用好这些材料,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搜集整理,不断积累。

三、在作品思想探讨中,加强德育教育

阅读一篇好的文章,其读者就像是和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作者在文章当中所描绘的感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来影响其读者,因而我们在阅读时就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的体会。但是由于学生自身水平的限制,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以及对于问题认识的不够全面,也就不能够深刻地理解出文章所传达出的言外之意,因而,教师在讲课时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读出文章当中较为深刻的含义。

五、在写作指导中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环节之一,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将德育渗透其中,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具体体现。在作文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写出的作文才有“骨力”,才能感染和教育一部分人。

鲁迅说:“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要进步的思想与崇高人格。”在这一点上,鲁迅先生本人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以他自身所具备的进步思想以及高尚而崇高的人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思想健康的文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而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对其中的有关思想内容的指导做到足够的重视。要让学生明白,形式只是为内容而服务的,有变化的内容必须有变化的形式,不能够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内容的本身。文章当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内容是一个作者思想感情的外露,因而如果想要学生的作文内容健康,积极向上,那么学生就应该被培养出具有健康世界观、人生观的品德。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评价作文时,做到互相评价,那么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相互性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从以上几个教学环节可以看出,德育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对学生影响很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德育文章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