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指导策略

2015-06-05 18:44孔宏伟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

孔宏伟

摘 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让学生爱上作文,喜欢习作。老师可以给学生多推荐借阅一些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等,在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享受好故事、好文章带来的阅读乐趣,调动自身的写作热情。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最好的作文素材。所以,小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写好日记来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恰当的评价对学生也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亮点,一处用词的精准,也要及时地给予鼓励,给每一篇习作恰当、积极的评语,激发学生进一步习作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让他们乐于习作,敢于习作,热爱习作。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写作热情;交流分享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22-01

作文是每个人与自己心灵的沟通。习作与每个小学生的成长密不可分。当前,作文教学仍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大多数学生对作文不太感兴趣,甚至害怕写作文,写出好作文更是难上加难。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让学生爱上作文,喜欢习作。下面我将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的一些指导策略。

一、注重课内外阅读,激发习作兴趣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多读课文,感受语言之美,储备好词佳句。课外,老师可以给学生多推荐借阅一些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等,在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享受好故事、好文章带来的阅读乐趣,调动自身的写作热情。例如,利用晨会课,借用讲故事或内容简介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好书。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到最紧张的时候,突然刹车。学生总催促教师讲下去,这时可把书借给他们看,学生一拿到书就会如饥似渴地去读,教师可趁势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其它作品。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也就成为同学们的一件乐事,一种享受。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读书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积累语言信息,使语言仓库里有丰厚的积蓄,需用时,才能游刃有余,写起文章来,才能妙笔生花。

二、积极积累词句,打好习作基础

多读文本范例,“因需而变”更不可缺。“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语言基础,才能早日跨进作文的大门。用词准确,才能准确描绘事物、表达情感。对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只有大量积累词汇,才能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读多背好的语段,同时大量阅读课外作品,摘录好词佳句,有了丰富的词汇,写作时才能精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想。作文有它一定的法则、规律,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范文去感知,去体会。所以,多看范文对学生的写作是很有益的。教师可利用手中的语文教科书和一些好的课外书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但同时,更应提倡学生发挥能动性,懂得“因需而变”,在吸取范文精华的基础上,根据情节需要来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才能使自己的作文随思而动,与众不同。

三、生活再现表真情,细节描写出亮点

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而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最好的作文素材。所以,小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写好日记来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写出真实的自己,表达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自己,打动读者。引导学生积极走进生活,投身社会,生活的色彩就会影响和感染学生,无论是崇高的、悲壮的、卑鄙的、丑陋的,都会引导学生流露真情实感,形成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基本看法。尤其他们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天性好奇贪玩,不受约束,如果将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到社会中观察、感悟,到大自然中享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用自己的眼光观看这个世界,这些眼光、基本看法、态度长期贮存,不断思考,因此都有独特鲜明的个性。在作文教学活动中鼓励他们将这些感受到的经验和观点向他人倾诉时,文思泉涌,情真意切有话可说。那么就能写出流露真情的作文。上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学生清明扫墓,我班的学生回来时写的作文,要比平时写得又轻松又真切。我有没刻意加以指导,结果他们都写出了令我十分满意的文章。也正是我基于这种认识,所以在以后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更多是为学生创设写作意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

另外,在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细节的描述就是一道亮丽彩虹,细节的描写会使文章生动,有灵气。怎样写好细节,简单地说,细节描写要还原生活,去发现场景细节、服饰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等,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去描摹。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如:一个学生对奶奶提水的描写:奶奶右手拎起水桶,慢慢走到门前的小河边,躬身弯腰低头,“啪”一声,把水桶用力按进水里,“哗啦啦”,水灌进桶里。奶奶右手扶住膝盖,慢慢起身,“嗨”一声,水桶离开水面。奶奶吃力的拎着水桶,牙齿紧咬,脸挣红了,蹒跚着跟前挪动碎小的脚步。字数虽短,但把细节描写的一清二楚,文章也就很生动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养成习作中进行细节描写的习惯。

四、交流分享快乐,评价树立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习作后,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在交流的过程中寻找问题,改进习作,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在习作后去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教师恰当的评价对学生也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亮点,一处用词的精准,也要及时地给予鼓励,给每一篇习作恰当、积极的评语,激发学生进一步习作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让他们乐于习作,敢于习作,热爱习作。

总之,习作好比学生结出的稚嫩花骨朵,要靠教师的精心呵护去培育,使其美丽绽放,健康成长。教师在培养学生正确习作的同时,不要忘了他们是每一朵与众不同的花儿,让他们充分地显现自己的特点,感受真实的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周叶萍.习作教学中如何求“真”[J]. 小学语文教学. 2004(01)

[2] 冯晓琴.学生习作创新的教学策略[J]. 文学教育(下).2010(05)

[3] 屠素凤.小学生习作“抄写”始[J]. 语文教学通讯. 2013(36)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
初探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与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与研究之我见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
有教无痕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