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教学 提高朗读水平

2015-06-05 19:39荆海梅郭艳芬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卡罗朝鲜语文课堂

荆海梅 郭艳芬

摘 要: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较好的习作能力。培养学生兴趣,营造朗读的氛围;给朗读以时间上保证;重视理解与朗读从而优化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75-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因为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较好的习作能力。英国有位文学家说过:“书写的艺术,哪怕在文法上修辞的再好,在表达语调时却是无能为力的”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一、注重培养学生兴趣,营造朗读的氛围。

都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句话在高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中也是要值得关注的,有了兴趣才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的行动。老师可以采用激将法,例如在学生《小英雄雨来》时,老师说:我读了很长时间但是读的不好,谁敢跟我比赛,看谁比我读的好?这么一问就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学生纷纷的来挑战老师,一下子班里的气氛就活跃了。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求胜的心,也就有了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边朗读变表演的形式,例如课本中讲到雨来掩护李大叔时,学生在朗读几遍之后对于雨来有了逐渐深入的了解,可以在朗读之中融进一种紧张的心情。随之把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坚强不屈读的淋漓尽致。以致到对雨来敬佩之情。这些方式对于朗读氛围的烘托是非常有帮助的。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 我教《听听 秋的声音》一课,本课的语言生动优美。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主要让学生体会浓浓的秋情,想像秋天景象的美好。因此,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通过多种新式的朗读来体验诗人的意境。让学生配着优美的音乐朗读,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二、要保证读书时间

不能让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如果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让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让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是失败的。 如;我在教学《卡罗纳》时研读课文,感悟爱。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我把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找读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谁最让你感动?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在亲近文本之后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我只是在关键的文本上作简单的点拨和语言表达的示范,而更多的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阐悟有学生自我去实践、提升,真正体现“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主体观。

另外我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三、要重视理解与朗读

朗读教学中教师仅仅用“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这部分”或“把某某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的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炼”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

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情感铺垫,渲染中感受,如我在教学《卡罗纳》时我首先用熟悉的歌曲《妈妈的爱》和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然后通过找读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卡罗纳的不幸、悲伤,比较几次哭泣,重点品读“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自读自悟,集体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语句,学生体会到了卡罗纳失去母爱的悲痛,从而激发要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由于课堂时间是有效的,教学的内容也是固定的,因此要花大心思对授课内容进行提炼式的解读,提高课堂的使用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丰富课堂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老师多方面下工夫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感受中了解文章内容情绪的变化,例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的时候,开头我用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中国人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一起并肩作战,终于打败了美帝国主义。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撤出朝鲜。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今天,就让我们穿过长长的时空隧道,回到四十年前的朝鲜,去感受一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跟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吧!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课文描写的“情”为朗读做好铺垫。接着我让学生分部分朗读,增强对话感。开头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由女孩子朗读,轻柔的声音,细腻的情感融入了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仿佛大娘就站在面前。“不,永远不会。”这短短的五个字坚定、有力而又深沉,是大娘不安的心平静下来,男女同声增强了这样效果。送打糕的事情发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男孩子来读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为救伤员失去唯一的小孙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女孩子们更适合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全体同学来读,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没有朗朗读书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的全课程。培养学生兴趣,营造朗读的氛围;给朗读以时间上保证;重视理解与朗读从而优化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卡罗朝鲜语文课堂
比钢铁更坚硬——弗里达·卡罗
为爱行我路 一汽丰田卡罗拉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亚当·卡罗拉的十大珍藏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一汽丰田全新卡罗拉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