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6-05 19:39雷咏礼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雷咏礼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有效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数学思维能力从小学低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注重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巧设练习题,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地,持续地发展。教师应该经常地,有计划地,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77-01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

一、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一门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是最关键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生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用心地去学习,才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才会调动他们主动思维的意愿。

真正的兴趣来源于思维活动自身的过程,是学生利用自身的思考寻求答案时的兴奋。在上《数一数》这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易冲动的年龄特点,先让学生寻找自己身上的数,学生争先恐后,兴奋地回答:“我有1个脑袋,1张嘴,2只手,10个手指……”立刻激活了课堂气氛,学生激起了学习的欲望,思维活跃起来了,大家带着求知的心理走进新课。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里的数,学生好奇地寻找:“教室里有1张讲台桌,2扇门,6个大窗户,4盏灯……”最后我又带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学生兴趣盎然。课堂小结时我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整节课学习中学生都呈现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

二、注重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著名的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思维始于动手,动手操作为思维提供了支柱。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在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思维,在思维活动中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归纳规律,总结方法,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例1时,我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最后再摆出1根。我问:1捆小棒表示什么?1根呢?现在桌上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你知道桌上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我又引导学生总结出: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课堂练习时,我出示:14、16、19、20,让全班学生独立摆小棒,然后说一说各数的组成,这一节课学生成功地获取了新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观察思考,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助于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进一步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本上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在《认识图形(二)》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行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带着比异同的目的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的思维方法。又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例3:“有10个★,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还剩几个★?”教学时,大多数学生都正向思维,先求剪掉2个★后还剩下多少个★,再减去3个★,求出现在五角星的个数。我肯定了他们的方法后又引导学生反向思维,要求现在还剩几个五角星,可以先算剪掉的★有多少个,再用总数减去剪掉的5个★,得出现在的五角星的个数。一题多解,同样一道题,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列出的算式不同,但结果仍是相同的。这样不但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基点。

四、巧设练习题,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地,持续地发展

让学生在练习中独立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练习中,学生要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会思维的方法。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学以致用,能促进思维内化。实践经验和心理研究表明: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会使人失去兴趣,过易会使人无所用心,索然无味;过难会使人失去信心,无所需求。我认为数学练习除了对全班学生有统一要求外,还要对优生和后进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只要求完成基本题,对优生完成练习快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题,增进知识,提高能力。如果后进生的能力提高了,练习的难易也应及时相应地变化,使他们不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让每个学生都喜欢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时,我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设计了难易度不同的几个练习:1、“蓝气球有13个,红气球的个数比蓝气球的个数多5个。红气球有多少个?”2、“蓝气球有13个,红气球的个数比蓝气球的个数多5个。蓝气球和红气球一共有多少个?”对一般的学生只要求完成第一道题目,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两道题都完成。全班学生都能按质、按量地完成练习,提高了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有计划地,经常地,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选用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学会思考问题,就为进一步顺利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