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先学后教”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2015-06-05 19:39李良珍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李良珍

摘 要:传统教学模式严重禁锢了师生们的思想,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学效率低,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课程封闭转变为课程开放,它能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根据对“先学后教”的分析说明了“先学后教”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80-01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这样的教学导致了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新课程改革彻底改变了这种教学方式,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先学后教”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以自主学习、生生合作等方式,为“课堂教学”建构一个前置性平台。从而转变教师的角色,走下讲台,以服务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打破以往老师教学生学,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僵死的教学模式。它是根据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策略,从而避免教学的低效和无效。 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先出示了课题,让学生读“活”读“透”文题,这里的“活”与“透”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读出个性,二是读出理解,三是读出疑问。接着以疑问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哪些问题最重要、最值得研究?哪个问题应最先解决?”老师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①标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②我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这两个地方的情感的有什么不同?③作者为什么要“从百草园”转到“三味书屋”?只要学生认真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梳理,文章的主题自然就出来了。

二、“先学后教,教学互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先学后教,教学互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四步:

1、课前预习自学,当然,学生层次不同,对学生的预习内容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基础差一点的学生,主要读通课文,标划好自然段,尝试自学认识生字。基础好一点的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内容之外,还要对课文进行初步的分析,并谈自己的感受。

2、检查预习、巩固预习,重在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问题再次进行尝试性自学,看看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

3、集体研讨,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和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交流与思考,并养成参与课堂讨论,倾听老师和同学意见,并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4、检测巩固,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四个教学环节环环紧扣。首先,教师在每次新授课之前,都要安排预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设计自主探究的题目,要求预习任务具体化,以题引领预习,使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并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利用上课5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对生字词以及课文朗读的检查,夯实生字词的基础。然后再根据预习中的其他内容进行简短的再次自学,目的是为集体研讨打基础,为小组交流做准备。其次,集体研讨,本组内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研讨情况进行引导,实现知识的迁移,情感的升华以及对内容的内化,达成学习的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最后,反馈矫正,巩固所学,已达到当堂检测的目的。

三、“以教导学,以学促教”,能促进学生互动学习

“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已经超前先学了,那么怎样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1、要建立课堂教学新常规。这是一种有别于旧常规的压抑、严整、呆板的课堂制度。它以学生精神放松,形体自如,活中有序为表征。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学习中,允许学生发言不举手,能上就上,各抒己见,并学会倾听,快速思考;学会补充,表达自己的想法。

2、把球抛给学生,促进交往互动。创设机会,把球抛给学生,也让教师多说一些“我也不懂,不知道”,装装无知和愚笨,让学生多些互动,多些探究。课堂教学中注重以活动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通过活动提升学生交往能力。互动可分为师生互动,让教师做个“平等中的首席”;生生互动,让出机会,让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生本互动,引导学生与书本(教材)交流,回到文本中再认知,再发现。

3、提供必要的帮助。当学生思维没有方向时,给予指点迷津,确立航标;当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铺路架桥,纠正错误;当学生思维外放时,给予正面牵引,把握教材;当学生思维定势时,给予侧向、发散的启发;在学生思维“山穷水尽”时,给个“柳暗花明”的启示。

总之,“先学后教”,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的引导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像教练一样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的引导、指正。如果教师指导自学不得法,精讲中抓不着要领, 先学后教的效果就成问题。我觉得,只有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关于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2010.10.02).

[2]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自主性》,(《广州教学研究》1998年第196期).

猜你喜欢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积极运用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正视“先学后教”教育理论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