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

2015-06-05 19:39夏可益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重要性现状

夏可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以及应用策略。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重要性;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01-01

一、前言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科学运用儿童文学能够大大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

二、儿童文学的重要性

1、儿童文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特殊的门类,与成人文学一样,也是反应社会现实生活的。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中蕴涵的丰富信息,不仅仅有作家童年的记忆,也囊括了民族文化、历史知识、社会形态、文化传统等等。小学生们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在得到愉快的精神享受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吸纳了人类文化精髓、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2、儿童文学对于小学生精神构建的重要性。别林斯基曾指出,“儿童读物的宗旨应当说不单是让儿童有事可做和防止儿童沾染上某种恶习和不良的倾向,而且更重要的是,发扬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人类精神的各种因素——发扬他们的博爱感和对无尽事物的感觉。”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中传达的是“以善为本”,颂扬的是人类共通的基本美德,如勤劳、勇敢、诚信、不畏困难、宽容等。这对于提升儿童的思想境界、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习惯起着积极的作用,也促使小学生塑成健全的人格。

3、儿童文学对于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教育是儿童启蒙教育的关键,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教会孩子们读书识字,还要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道德意识的教育,更是承担了引导小学生汲取人类文化精髓、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质的任务。儿童文学的独特性在于其基本受众是儿童,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并能被儿童认可及接受。小学生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更能掌握基本的汉字和语法知识,汲取充盈的语言养分,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多种不同的题材,而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体基础知识的了解度不够,经常出现应用固定教学模式对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讲解的问题。例如:对童话体裁的课文进行讲解时,只认识到虚构、夸张及叙事等文体特点,但缺乏对文体知识内涵的分析;在童话题材文章中应用的修辞方式只是做了简单的阐述,学生不能从其中认识到夸张、幻想手法都是写作表现方式,彼此相互映衬才能凸显童话题材课文的涵义。

2、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同其他文学作品存在很大的差异,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其独特的美学品格,如果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就无法感受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个性,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儿童文学课文的美学特质。具体体现为:(1)使儿童文学课文教学过分成人化。教师以成人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课文,通过成人的思考方式、心理理解课文的主旨,必然会搀杂着一些利益、世俗的思想,过分成人化会丧失儿童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2)儿童文学作品教学只重视工具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儿童文学作品时,没有将其看待成儿童文学课文,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硬性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中字、句、段的含义,机械式总结文章主旨和线索,单方面重视工具性,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失去了儿童文学应有的美学特质,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四、加强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的运用策略

1、注重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的不同,从儿童发展水平出发展开教学。儿童文学的主旨是“以善为美”,通过简短的故事向学生传递一些基本的道德,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儿童文学的一个故事只传递一个基本的道德,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塑造的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不断寻求新事物,追求自由公道的世界,追求友谊。这也是儿童文学区别于成人文学的本质特征,成人文学“以真为美”,强调在现实生活中道德的实践性和可行性,强调道德的现实转化,而儿童文学则侧重于道德观的塑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从儿童出发进行道德的渲染和教育,引导学生习得明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

2、利用儿童文学的特征,促进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80%是由儿童文学构成的,儿童文学的语言和内容特点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相吻合,这是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充分发掘儿童文学的内涵,发挥儿童文学语言和思想的启发性,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展开想象,从而形成互动的课堂。例如,《庐山的云雾》,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没有亲眼见过庐山,庐山的云雾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知,因此庐山云雾的感受一方面是通过文章的语言,而另一方面则必须通过学生想象的感知。这时,教师借助音乐,引导学生在意境中听本课的朗诵,并闭起眼睛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庐山云雾的美景逐渐立体起来,在借助文章语言解释自己图画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基本内容,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语言的美丽。

3、发挥儿童文学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无论是字词句的准确使用、语文文本的理解、语言的表达和写作以及文学知识的积累都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单一的课堂学习,无法实现语文知识的丰富性要求,因此,语文的学习必须突破课堂的时空界限,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展开语文文本的阅读、文学知识的写作以及语言的表达。课外阅读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教师和同伴的监督,阅读的有效开展大多依靠于文本内容丰富性,儿童文学的内容简单语言精练,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文学促进学生有效展开课外阅读,包括引导学生学儿童文学文本,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五、结束语

总之,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加强儿童文学的应用,发挥儿童文学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士荣.儿童文学审美化———谈儿童文学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时代文学.2009(19).

[2] 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中的儿童哲学教育[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3).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重要性现状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