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实现高效课堂

2015-06-05 20:18张玲改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堂教师教学

张玲改

摘 要:适时反思可以促使我们克服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有助于防止某些失误的再次出现,同时根据课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对症下药”,从而能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校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26-02

央视节目《赢在中国》以其独特的方式和魅力征服了众多的观众,而我就是这众多的被征服者之一。每当听到那首主题歌《在路上》,感动在心中就会油然而生。如果说那是一个个创业者的人生输赢的真实感想,那么我们一线教师每天奔波执着于课堂,是否也应该“赢在课堂”?

河北省推行新课改大约已有几年时间了,面对新课改、新理论、新教材,我们这些走在新课改路上的一线老师,如何赢,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走向一片海阔天空?

爱是教育的主题,是成功的秘诀。教育之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我们要努力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师,将自己的爱心与真心献给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热爱,让全体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与雨露下,以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来换取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以这种积极的情感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进而转移到对学科的学习态度上来。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相处。

学生拥有巨大的学习潜能,需要教师细心挖掘才能得到最大的释放。因此,教师不能片面地认为学生的认知就只能停留在某个层次上,而是要对学生充满期待,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断督促学生进步。

教师在明确学生当下的学习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之外还要明确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任何教学手段和方法都需围绕这一目标,但是切记不能偏离教学宗旨。可以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探讨,但是最终都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服务对象。教师心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才能顺着教师引导的方向顺利发展,所做的学习功才是有效的。因此,在备课时,我们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孤立的,不是生硬地拼凑在一起,而是相互统一的整体。在设计教学时我们不能将三维教学目标强行放在一起,而是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抓住教学契机,渗透三维教学目标无形。

语文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许多著名文学艺术家在语言的运用上都非常讲求艺术性。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所营造的文学学习氛围对学生会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离不开他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文学内涵。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到作者波澜起伏的感情,体会文章中语言运用的独到之处。

此外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提问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的准确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艺术,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在提问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语言本身的严密性、科学性与准确性,也就是说语言要精练、准确,不可模棱两可,存在歧义,使学生无法弄清题意,无法进行解答。

2、问题的探索性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尽量避免那种是非判断型题目或是可以直接从文中提取信息来解答的问题,而是在文本的基础上联系生活,提出富有思考价值、探索价值的问题,并留出更多思考的空白。这样,学生才可以展开充分的思考,才能突破常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问题的启发性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且会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通过一个个问题的不断解决来促进自身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挫折,阻碍学生的思维。此时,我们不可轻易地抛出答案,而是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来思考,进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教学艺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与艺术性,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学习产生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行为。

1、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互动,以一系列富有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使学生积极调用知识储备、挖掘潜能,发挥学习的主观性与能动性,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来。

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内容与方向。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传输媒介质的飞跃,将原本用单一的文字来表述的内容转换成生动的画面、形象的图片、动听的音乐与精彩的视频,将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这样更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与思维转移到教学内容本身上来,而且能够准确而形象地传递文本信息,具有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的特点,更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掌握。

3、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中最为流行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生间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的基础上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学习过程,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与喜悦。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更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个性的展现、潜能的挖掘,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个体行为,成为精神上的享受与情感上的愉悦。

语文是开设其他课程的基础,因为无论是在何种学科的学习中,只有完全理解了题干的要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解答或者研究。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就是要拓展学生不同方面的视野,以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使之能够游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教师在进行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延伸一些课外知识,如本文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历史故事等。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拓展到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再延伸到林徽因、金岳霖等著名人物的一些生活阅历上。这样的课外延伸式教学会对高中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来进行延伸性教学,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便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获取课外知识的平台。

反思是未来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若能坚持,成不了名师也能是成功之师,但是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可能永远只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新起点。

适时反思可以促使我们克服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有助于防止某些失误的再次出现,同时根据课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对症下药”,从而能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课堂教师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