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5-06-05 21:48曹大军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提高有效性小学数学

曹大军

摘 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来,对数学课堂充满兴趣,从而更好地学好数学。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48-01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最终目标是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为基础,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效果的目的,最终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提高和发展。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符合规律性,教学活动是培养人的活动,只有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教学才能真正有效率、效益和效果。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民主型的教学方式,以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开学不久,试着将一年级教室的讲桌搬走,将学生分成5人或6人一组,围坐在4张课桌旁,课堂上,学生以小组讨论式学习,我不时走到学生中间看一看,坐一坐,有时甚至站到他们中去,与他们一起平等对话,平等交流,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现实距离与心理距离。我发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那种生疏感和对教师的畏惧感渐渐消失,很多学生都愿意与教师接近、亲近,上课也很积极认真。上课时我常把学生集拢来,师生围坐在一起,让学生在这种平等的环境气氛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孔子不也奉行席地而坐的讨论式教学吗!这大概就是主张师生平等吧!后来,一位学生对我说:“我原以为老师都很凶,一定会命令我们认真听讲,命令我们做作业和做一些其它事情,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他说话时把“凶”和“命令”说得特别重,而证据却很轻松。这不正是平等式学习的效果吗!教师和学生融为了一体,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学习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中,积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探求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启发诱思,激趣导入的新课的方法。例如: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低年龄段常用游戏,故事导人,通过游戏、猜谜语、讲故事等,融教学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寓乐于学;中年龄段教师用创设生活情境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创新意识培养;针对高年龄段学生,教师常常用设置悬念导人:教师提示矛盾冲突,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创新意识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还可用声像传情导人:通过课件、幻灯、播放录音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思维启示,潜移默化培养创新意识。

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

传统小学数学的讲授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课堂要严肃认真,不能有乱说乱动现象。这样的教学环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无法有效衔接,造成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不足。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新知,一定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操作展示机会。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在一旁及时讲解概念化、抽象化的内容,让学生能够从动手过程中得到体验。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过程中,让同学亲自动手制作三角形,教师在一旁提示:“你们发现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老师可以总结其中的一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为了证明这个理论成立,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认证,将准备好的4厘米、5厘米、7厘米、9厘米四根小棒任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将每次组合进行记录,看看会有什么发现。教师将这个比较抽象的定律交给学生进行试验处理,学生就会动手动脑,用小棒搭建三角形。整个过程也是学生探索新知,体现教学效果的一个过程。这种方式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可持续发展,也使课堂教学效果突出,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四、贴近学生生活进行数学

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合理进行教材重组,教学中要科学性,层次性,丰富性,同时要适当密度。运用“三性”的教学方法,即适应性,启发性,生动性。使学生唯美的学生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美。因此,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受兴趣的素材,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受兴趣的事例作为知识的背景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在身边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会用数、字母、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的简单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

六、优化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法

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就要对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多动些脑筋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应该是多种评价形式形结合,比如纸笔测验、课堂观察、课后谈话、作业分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过程与方法上予以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积极的鼓励多于批评的方式,当然,评价有法,但无定法。

总之,只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数学教学的工作才能够顺利的进行,学生也可以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成为各方面优秀发展的全能生。

参考文献:

[1] 代爱芳.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初探[J].软件,2014(01)

猜你喜欢
提高有效性小学数学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