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当前小学语文朗读困境探讨

2015-06-05 21:48陈梅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困境技巧文章

陈梅

摘 要:当前的小学语文朗读,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无论是城市还是小学,都陷入一种困境,学生读不出对文章的理解,读不出作者写作时的状态和心理,读不出文章中饱含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找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困境分析;思路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53-01

当前的小学语文朗读,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无论是城市还是小学,都陷入一种困境,学生读不出对文章的理解,读不出作者写作时的状态和心理,读不出文章中饱含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读,读,还是读,再读,语文课上,教师要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学生越读越疲倦,教师越教越迷茫。

一、当前小学语文的朗读困境分析

1、训练随意,不顾学生实际。现在大部分小学生读书的实际情况是:添加字词、遗漏、用其它生字词代替、音色单调、声音过高或过低、唱读或不知读到何处、用手指着读、更有甚者,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等等。针对这些现象,老师们是如何开展训练的呢?课堂上经常看到老师让学生多种形式地读: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甚至让学生评价。老师问:“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好(不好)”。师:“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生:“读出了语气,字音读得准,没拖音。(不好在没有读出语气,哪个字的读音没有读出来,翘舌音或后鼻音)。”这样读了几次,也评价几次了,学生的阅读还是没有提高。究其原因,训练随意,没有层次,也没有什么指导。

2、训练盲目,远离教材。阅读课文,应该要表达课文的意思,也就是说要读得正确,把作者写话的意思表述出来,这是阅读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教师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却忽视了这一点。朗读应注意教材的特点,以教材为基础正确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然而,大家的一些做法却不是这样,不管什么样的文章,总想夸张、大肆地喧染、总想过分地声情并茂,殊不知反而不能正确地表达文章原有的感情和意思。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全文应是离别依依、悲哀的语调;又如《两只狮子》中一句话:“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只要读得正确自然就可以了,用不着夸张,也无需感情。

3、朗读无技巧指导。在课堂中,经常听到老师问学生:“你能读出亲切语气吗?”“你觉得哪里读得无感情”等等。“什么叫亲切”,“什么叫有感情”,“什么叫悲哀”,学生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怎么说。有时老师指名许多学生读,可总是读得不满意。学生读来读去,教师指在指哪,就是不做具体的指导,教师也不范读,折腾了一圈儿,学生仍然没有读好,朗读水平也未提高,甚至头晕脑涨,丧失了朗读的信心,最后只好草草收兵。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朗读技能,或者说是教师没有教会学生朗读的技能。

二、突破当前朗读困境的思路探讨

1、少评价多练读。朗读是一门艺术,它需营造一个以语言媒介的场所,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评价学生朗读,不大符合实际。实际说,学生也评不出什么,白白浪费了时间,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让学生大面积,有层次的训练,朗读水平才会得到提高。 怎么训读呢?让学生有层次地反复朗读,反复练习。即读准字音,读得自然,读得有感情。学生读不好,老师范读,学生跟着读,放录音,让学生体会感情。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如果老师读得好,经常范读,让学生跟读,学生就会从听读,跟读中纠正自己的发音、语气、停顿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技能与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2、充分理解文章后再朗读。教材中每一篇阅读课文,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定的,但是,学生的朗读由于受时间、空间、学历的限制,也就无法完全达到跟作者的意图一致,但是,一定要利用声音的停连、高低、轻重、快慢、语调变化、儿化等各种技巧,使听者感到“声声入耳,心心相印”。当然,读正确,一方面指读音的准确,也是基础,另一方面是语意的正确表达。所以,学生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语意表达不清楚的地方,老师要及时指出来,给予纠正,形成对比,有难度的地方,教师要范读,教师范读有难度的地方,可以借用录音代替读。总之要让学生跟读。

3、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读好一篇课文,一要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语言特点,二是要用有效的语言表达,达到声情并茂,当然,前者是关键的基础,后者是朗读的目的。要教会学生各种朗读的技巧。首先,要努力学习,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和方法。主要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四个方面。教师要善于学习,多读一些有关朗读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要不断练习,提高自身的水平,多听录音教学,多看光喋,尽可能得心应手。其次,要交给学生方法。方法的运用有两个阶段:(1)学习阶段(2)熟练阶段。也许,老师们会质疑,指导学生阅读,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不符合新课标精神。如果是这样理解就错了,虽然新课标倡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摒弃讲授式的教学,该讲的时候还是要讲,该授的地方还是要授。也许会有老师担心,指导学生朗读,学生会枯燥无味。没错,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对于一、二年级,要跟读范读为主,个别指导时要明确一些。如:“笑着读”,“读慢一点点”,“声音再轻些”。到了中高年级,再渗透一些技巧。

阅读指导是一门艺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找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猜你喜欢
困境技巧文章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指正要有技巧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