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镇米皮

2015-06-10 22:37快哉风
祝您健康 2015年2期
关键词:辣椒油皮子米浆

快哉风

走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米皮,印象最深的却还是陕西的“秦镇米皮”,它被称为陕西米皮“四大花旦”之一。

米皮是陕西地区极为常见的一种地域小吃,而秦镇米皮又是陕西米皮阵营中的佼佼者。秦镇米皮以产于西安户县秦镇而得名。在关中地区,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乾州的锅盔岐山的面,秦镇的皮子绕长安”!八百里秦川是面食的世界,而这句俗语便是将关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面食都“点”了出来!其中“秦镇的皮子”便是指秦镇米皮。

为什么秦镇米皮驰名八方、“绕长安”呢?这主要源于秦镇米皮得天独厚的“出身”、精磨细做的工艺和别出心裁的进食“配方”,简言之,便是:产地好、机遇巧、磨得细、蒸得薄、调得香。

秦镇位于西安户县沣河西岸,曾是西周的京畿之地,这里气候温和,土质肥沃,加之光照时间长,因此所产稻谷籽粒饱满,淀粉含量高。用秦镇出产的优质稻谷磨浆制成米面皮子,先占了三分优势,为秦镇米皮色白光润、筋薄细软、柔韧爽口的特点奠定了基础。

秦镇米皮曾是一道“皇封”的贡品,它的“研发”与秦始皇有关。秦始皇统治时期,秦镇有位叫李十二的农民,他为秦始皇做了一碗米皮尝鲜。始皇食后大悦,当场将秦镇米皮定为贡品。酒香不怕巷子深,秦镇米皮有了一代人皇的推介,自然是久传不衰了。

秦镇米皮制作过程既简单又复杂。将秦镇优质大米用清水浸泡2天后,捞出,放到石磨上伴水磨浆。石磨是老式笨重的传统石磨。磨米的过程中,边磨边添水,虽说费时费工,但磨出来的米浆汤白、粉乳,绝少杂质。在米浆中加入少许精盐,搅匀,再加入沸水烫开,复又添入凉水,清汤米浆便成了浓米浆。笼屉上铺湿布,浓米浆摊上去——厚度均为0.66厘米,抹平,旺火蒸10分钟,米浆便成了米皮。取出,晾凉,然后在米皮表面抹少许菜油,摞在一起。这是米皮的“成品食材”。食客来吃,即来即切——一切都是现场加工,要的就是一个新鲜和入味。

切米皮时,秦镇人不用菜刀,用的是专门的大铡刀——长近1米,宽20厘米,重约5公斤,大铡刀在案板上上下起伏,游刃有余,米皮便被切成极细极细的条。食客来点,便将细条放入海碗,然后拌入各种辅料、调料。

秦镇米皮的拌料可谓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有开水淖过的绿豆芽、黄豆芽,有切得细如发丝的豆腐丝、蘑菇丝、木耳丝等。一起放到海碗中,再撒些精盐、蒜泥,淋些酱油、味精、香醋、辣椒油——秦镇人最引以为豪的,便是这一碗辣椒油。秦镇人熬制的辣椒油绝对正宗,又红又辣,又香又麻,外地人根本做不出来,绝对属于秦镇人的“专利”;这一切弄好后,便是一通翻天覆地的搅拌——各种食材充分混合,各种调料充分入味,一碗“筋、薄、细、软”、凉爽可口的秦镇米皮便做得了。做得的秦镇米皮白里透着红,红艳艳如海上观霞;红里透着香,香喷喷如置身油坊。那米皮,铡得薄而细,精巧至极;用筷子挑起来,筋而柔,软而嫩,柔而不断,嫩而不坨。根根如银线穿梭于豆芽菇丝之间,条条似玉龙游戏于海碗之中。吃到嘴里,既滑润又筋道,既咸香又酸辣,既冰凉又爽口,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舌尖!

猜你喜欢
辣椒油皮子米浆
辣椒颗粒度对辣椒油品质及风味影响的研究
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吮手指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技术分析掺入不同比例大豆油的原香型菜籽油对四川糊辣椒油风味的影响
小足球大魅力
马车夫,他递给我一条鞭子
辣椒油制作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
米浆种类对传统灰浆性能的影响
吾饮良品
邪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