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茜连止泻散超微粉对鸭腹泻的疗效观察

2015-06-11 02:22张丁华王艳丰闫民朝桂启胜朱金凤
动物医学进展 2015年12期
关键词:鸭场药理作用低剂量

张丁华,王艳丰,闫民朝,桂启胜,朱金凤

(1.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牧业工程学院,河南中牟451450;2.河南豫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1450)

腹泻是鸭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复杂,如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沙门菌病、鸭瘟、鸭霍乱、鸭球虫等;饲料因素有食盐、蛋白质和钙含量过高,维生素缺乏、饲料霉变及饲养管理不当,如应激、药物中毒、环境不良等。若长期腹泻,可使鸭只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甚至出现死亡,给养鸭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1]。目前对于鸭腹泻防治主要是使用抗菌素,但由于耐药性等原因,防治效果不理想,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问题,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因此,研发抗生素的替代品和中药制剂,势在必行,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2]。根据鸭的生理特点,运用中兽医理论,以清热止痢、健脾益气为原则科学组方,配伍制成超微粉茜连止泻散,针对鸭自然感染细菌性腹泻进行另外防治试验,以期为鸭场控制此类病症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药物 茜连止泻散由茜草300g、黄连150g、马齿苋300g、血见愁250g、金银花200g、地榆200g、陈皮150g、甘草100g等8味中药,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中药材均购自河南禹州中药材批发市场,经鉴定符合要求,由河南豫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粉碎至300目,规格为1kg/袋备用。

对照药物:10%氟苯尼考可溶性粉、3.25%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5%硫酸黏菌素可溶性粉,10%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由河南豫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药物的选择根据以往药敏试验和养殖户用药习惯而定,不同的鸭场所用对照药物不同)。

1.1.2 试验用动物 2014年5月~2015年1月,来源于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XF)、长垣县(XC)、延津县(XY),郑州市中牟县(ZZ),开封市尉氏县(KW)、兰考县(KL),周口市太康县(ZT),商丘市睢县(SS)的10个鸭场。发病情况统计结果具体见表1。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与分组 将出现腹泻的病鸭随机分为5组(Ⅰ组~Ⅴ组),其中Ⅳ组为抗生素对照组(氟苯尼考、新霉素、黏菌素、阿莫西林)。使用方法:饮水或拌料,按使用说明用,3d~5d为1个疗程;Ⅰ、Ⅱ、Ⅲ、Ⅴ组分别为中药高剂量组(2%)、中药中剂量组(1%)、中药低剂量组(0.8%)和中药(1%)+抗生素组。使用方法:混饲或开水浸泡30min后加至日饮水量1/3集中饮水,然后药渣拌料,2次/d,5d~7d为1个疗程。每个发病鸭场对病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开封市尉氏县Ⅱ组,各组中均添加有转移因子,饮水3d;开封市兰考县组,各组均先用鸭瘟疫苗紧急接种,然后再用药。

1.2.2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用药5d~7d后精神、食欲好转,粪便恢复正常;有效:用药1个疗程后精神、食欲好转,粪便有明显转变,且在停药后无死亡发生为有效;无效:用药1个疗程后精神、食欲、粪便未见好转,甚至加重或死亡为无效。

1.2.3 数据处理 数据用ExceL 软件整理,并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试验 数据以¯x±SD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

表1 试验鸭场发病情况统计Table 1 Back grounds of the duck flocks tes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2 结果

2.1 不同处理方案治疗效果

中药高剂量组的治愈率90.0%~93.3%,平均91.5%,有效率92.7%~95.3%,平均94.0%;中药中剂量组的治愈率87.3%~92.3%,平均89.8%,有效率90.7%~93.3%,平均91.8%;中药低剂量组的治愈率79.7%~88.3%,平均84.2%,有效率84.3%~89.7%,平均87.1%;对照抗生素组的治愈率77.3%~93.7%,平均86.5%,有效率81.3%~92.7%,平均89.9%;中西药结合组治愈率92.3%~94.7%,平均90.0%,有效率94.0%~96.7%,平均95.1%。通过5组平均治愈率比较发现,中西药结合治疗组效果最好,其次是中药高剂量组,然后为中药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抗生素对照组,但局限在某个鸭场,其排列顺序有差别(表2)。

中西药结合治疗组治愈率最高,与中药高剂量组的治愈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XY 地区与中药高剂量组的治愈率差异显著(P<0.05);与中药中剂量组(XC、KWⅠ、KWⅡ、ZZⅠ、SS)的治愈率差异不显著(P>0.05),与中药中剂量组(XF、XY、KL、ZZⅡ、ZT)的治愈率差异显著(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的治愈率差异显著(P<0.05);与抗生素对照组(XF、XC、KWⅠ、KWⅡ、XY、KL、SS)的治愈率差异显著(P<0.05),与抗生素对照组(ZZⅠ、ZZⅡ、ZT)的治愈率差异不显著(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与抗生素对照组(XF、XC、KWⅠ、KWⅡ、XY、KL、SS)的治愈率差异显著(P<0.05),与抗生素对照组(ZZⅠ、ZZⅡ、ZT)的治愈率差异不显著(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抗生素对照组(XC、ZZⅠ、ZZⅡ、ZT、SS)的治愈率差异显著(P<0.05),其他地区差异不显著(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治愈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中药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治愈率差异显著(P<0.05)。

中西药结合治疗组有效率最高,与中药高剂量组(XF、XC、KWⅠ、KWⅡ、KL、ZZⅠ、ZZⅡ)的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中药高剂量组(XY、ZT、SS)的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与中药中剂量组(XF、KWⅠ、KWⅡ、ZZⅠ、ZZⅡ、ZT、SS、XY)的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与中药中剂量组(XC、KL)的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的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与抗生素对照组(XF、XC、KWⅠ、KL、ZZⅡ、ZT、SS、XY)的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但与抗生素对照组(ZZⅠ、KWⅡ)的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与抗生素对照组(XF、XC、 KWⅠ、KL、ZZⅡ、SS)的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但与抗生素对照组(ZZⅠ、KWⅡ、XY、ZT)的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抗生素对照组(KWⅠ、KWⅡ、XY、ZZⅠ、ZZⅡ、ZT、SS)的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其他地区差异不显著(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中药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

表2 各试验鸭场不同处理方案治疗效果Table 2 Treatment effects of different drug treatments on duck flocks in tested farms

3 讨论

茜连止泻散由茜草、马齿苋、血见愁、金银花、地榆、黄连、陈皮、甘草等8味中药组成。方中茜草凉血、祛瘀、止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克雷伯菌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3];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变形杆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4];金银花清热解毒,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病毒均具有抑制作用[5];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6];黄连清热解毒、泻火燥湿,其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及病毒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7];血见愁(又名铁苋菜)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燥湿,抗菌谱较广,对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及志贺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和抑制作用[8];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甘草清热解毒、补中益气,抗炎、抗病毒等[9]。结果表明,中药茜连止泻散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鸭疫里默菌等导致鸭腹泻的常见致病菌具有显著的体外抑菌作用。本试验结果表明,中药超微粉茜连止泻散不论是高、中、低剂量组均有较好疗效,其中高、中剂量组效果较好,特别是高剂量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在90%以上,但两者治愈率和有效率无显著差异。考虑到实际养殖中用药成本的问题,建议以中剂量组为宜。治疗时,茜连止泻散按1%混饲或开水浸泡30min后加至日饮水量1/3集中饮水,然后药渣拌料,2次/d,连用5d~7d。若配合抗生素,效果更好。

[1] 陈仲香,陈勇雷,戴克.夏季鸭腹泻原因浅析[J].水禽世界,2007,4:40-40.

[2] 李书宏,王刚,陈庄等.抗鸡大肠杆菌病复方中药超微粉制剂的研制及药效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0,37(7):153-156.

[3] 王晓建,黄胜阳.茜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2):109-112.

[4] 马津津.马齿苋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7):66-68.

[5] 张志美,郭时金,付石军.金银花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13,34(6):89-91.

[6] 叶招浇,阎澜,李洪娇,等.中药地榆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5,15(1):47-50.

[7] 张春静.黄连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概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5:101-101.

[8] 梁建丽,韦丽富,周婷婷,等.铁苋菜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3):45-47.

[9] 张利.甘草的药理作用及现代化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0):147-148.

猜你喜欢
鸭场药理作用低剂量
寒地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无花果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鸭场的环境控制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玛咖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