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工作创新

2015-06-11 19:46刘亚聪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建构高校

刘亚聪

摘 要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如何培养学生党员这是高校及其基层党委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党员建设存在很多问题,活动单一、缺乏针对性、墨守陈规等,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需要创新。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党支部 建构

随着改革范围的扩大和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全球化背景的影響,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培养出既适应国际环境变化,又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 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有赖于不断创新高校学生党员的活动形式。只有使学生党员活动“活”起来,氛围“浓”起来,效果“实” 起来,才能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的战斗堡垒。

一、我国高校学生党员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党员活动内容单一。党员活动多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单纯的思想教育,内容单一,教条主义严重。单纯的思想教育从中 学开设的政治课就开始了,因此,长期而单一的思想 教育容易使学生党员产生抵制心理,违背了活动的目的,不利于对学生党员的教育。

(二)学生党员活动缺乏针对性、时效性。有些学生党员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没有把党员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活动内容的依据,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缺乏时效性。然而学生党员碍于各种考核又不得不 参与这些活动,被动的参与必然会严重影响活动的效果。

(三)学生党员活动形式缺乏创新、墨守成规。学生党员活动多是以集中开会和讲座的形式开展,邀请关工委老同志、先进党员代表等举办各种讲座。这种活动形式曾在学生党员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长期缺乏创新的活动形式容易使学生党员产生厌倦情绪,最终影响活动的效果。

(四)学生党员活动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的工作方法,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长期执政。但当前高校开展学生党员活动,受经费、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很少组织学生党员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利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性对策

(一)创新学生党支部的建立模式。高校应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及生活、学习的不同特色,尝试建立多种学生党支部的模式。如在学生公寓中建立党支部,几个学生寝室的党员成立一个支部,通过学生党支部的建在学生公寓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的监督作用;根据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可以在研究室或科研团队中成立支部,支部建设工作结合学业特点和专业特色,有利于吸引研究生党员的参与;尝试不同年级的党员成立党支部,高年级党员带动低年级党员,强化交流和教育的作用。此外,还可以挖掘探索更多学生党支部的建立模式,突破原有的以年级、班级为划分原则的老办法。这样的建立模式可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学生党支部建设组织人员缺失、工作人员缺乏工作激情等问题,同时也能使建立过程更有效率,更好地传达党组织的思想,并尽快落实到每个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去。

(二)创新学生党支部的管理模式。无论怎样创新,学生党支部的管理模式都要从规范出发,但具体的落实方法有待创新。首先要端正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新生入学后,基层党组织应及时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普及和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热情引导,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从而使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创新的对策主要体现在组织的活动中,例如在举办讲座学习班、业余党校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上和校内存在的热点、焦点问题举行研讨会、演讲赛、辩论赛等,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等等。其次是严格发展程序,把好发展质量关。为了确保这个环节的质量,要注意入党动机不纯的不发展,党校未结业的不发展,在各方面没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甚至还引起不良影响的不发展,入党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不发展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公示期反映出来的问题要仔细调查,认真分析,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新党员的质量。

(三)创新学生党支部的发展模式。无论是确定下来的入党积极分子,还是已发展的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学生党支部,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都要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实践环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党员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形式。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活动应该积极探索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形式,认真组织学生党员深入农村、深入社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及“三下乡”的服务活动,让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加强锻炼、增长才干。对于研究生党员,支部活动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和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区,或和相关企业联合举行相关专业的实践活动,以有助于吸引研究生党员积极参与并且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创新网络应用模式。胡锦涛同志在2009年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党建工作的空间,针对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开发出更多为他们所关注、所能接受的信息资源,利用qq群、电子邮件、网上留言版等开展党员之间的交流活动,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宣传党的知识,可在学校网站党建主页上展示支部党员风采。可以建立网上党支部、网上党校、党支部论坛,为学生党员和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可以倾诉、交流思想情感的场所;学生假期也可以在网上递交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转正申请等,从而拓展党支部理论学习的空间,增强理论学习的自由度和吸引力。新形势下,要尽可能的调动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智慧,丰富学生党建活动的内容,努力使活动做到“长知识、受教育、重参与”。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取得很大发展,但是也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实际,不断总结提高,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把更多优秀人才吸收进党组织中,使广大青年大学生真正做到: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参考文献:

[1]陈晶晶,李恒.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及创新性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

[2]曹培强.高校党支部建设[M].红旗出版社,2006.

[3]对加强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探讨[J].党史学苑(学术版),2007(7):7:31-32.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建构高校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党组织生活研究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若干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