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指导下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微

2015-06-11 19:46储四平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储四平

摘 要 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入手,阐述了“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观的重要特点,分析了“以人为本”指导下的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组织用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传播社会主流政治文化、提升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职工人生理想与信念,帮助他们认清现实、解除思想疑惑、化解各种矛盾,以及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单位的凝聚力、促进单位改革和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当前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方法等暴露出不少弊端,已愈来愈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亟需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和改革。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一、“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理念源于西方,意即“把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我们可以简单将“以人为本”理解为在人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中,人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人具有主体性、中心地位,而不是其他事物的附庸。以人为本,早在春秋时期管子就已有所提及,管子曰:“夫霸王之所以始也,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提法在西方最早源自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马克思非常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系统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人学理论,其体系涵盖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方面。他指出:人是社会的主体,个人是这种主体最基本的形态,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其他主体形态,包括群体主体、社会主体乃至整个人类主体,都是在个人或个人主体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始终贯穿人本思想,其人本思想的精髓在于以人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充分反映他们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摒弃了长久以来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漠视,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的无限关怀,要求理解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让人的生命自由生长,因而它亦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驱动力。

“以人为本”具体到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就是指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突出人的中心地位,将人摆在第一位,按照人的本性及发展特点展开,围绕人、为了人、依靠人、尊重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精神和自身潜能,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合理需要,把个人自我价值实现和单位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为个人的自由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二、“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观的重要特点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特征得到充分体现的需要,是尊重人的本质属性、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需要,也是体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超越,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强调以牺牲个人价值为代价去迎合社会需要,过多看重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社会价值,而忽略了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价值,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收到真正实效。二是以双向互动代替单向灌输,讲究相互间的疏导,从而有利于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接受。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只是将受教育者视为被动的、被加工的对象,其典型表现是“我讲你听,我压你服”的单向灌输模式,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三是以主体性发挥代替被动应付,注意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对受教育者的行为产生约束和指导作用,关键在于主体是否自觉接受,“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其能够视思想政治教育所传递的基本理论、社会规范、价值观念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而非异己的约束力量,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四是强调民主、平等、人文观念。“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民主平等的原则,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以势凌人,不以理压人,不以教育者自居俯视受教育者,而是与受教育者在同一平面上,并且给受教育者说话的机会,逐步引导受教育者提高认识。五是重视对人的实际需求,关心受教育者的切身利益。个人的需要和利益从来就不是一个道德诫命,而只是一个事实。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和他们的利益有关”。需要和利益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是人的积极性产生的基础。“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保证受教育者的正当利益,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工作热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忽视了人的内在需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实效性。

三、“以人为本”指导下的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中介,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教育对象的纽带和桥梁。“以人為本”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转变教育理念,注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主要要求,在实践活动中,把人的认识水平、情感需要、意志锻炼、行为实践相结合,使人在教育过程中得到知、行、信的统一。在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可综合运用以下教育方法:

1、情感教育法。是指教育者通过真挚的情感和善意的言行,教育和激发受教育者,使之产生情感的共鸣,以提高其理论认识、培养其道德品质的教育方法。情感教育法具有感化性、激励性和调节性的特点,教育者利用感情的力量,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潜移默化、逐渐渗透,使受教育者自然地接受教育信息。

2、自我教育法。是指受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求,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控制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教育方法。自我教育法能够激发受教育者个体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促使受教育者个体自我完善和发展,进而推动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3、激励教育法。激励是心理学术语,就是激发鼓励,通过各种形式的外部剌激,使人们产生一种奋发向上,士气高昂的进取精神。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动,人如果没有发展的需要,也就不会有发展的行动,发展需要的欲望越强烈,发展的行动就会越积极,进而也就能实现更好的发展。激励教育法就是教育者以激发、鼓励为原则,以激励的行为,从外部给受教育者以适当的激发,使受教育者将要求内化为个体自觉行为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用于激励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即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二者应结合运用,不可偏废。同时,运用激励教育法时要把握激励时机、激励频率、激励程度,以有效地发挥激励教育的作用。

4、实践教育法。这是指教育者调动各种社会力量,鼓励受教育者参加多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素质的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通过社会调研、社会考察、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地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以及加深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识,并外化为具体的行为,从而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指导作用。

5、心理咨询法。这是在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借鉴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引导受教育者走出心理困境,提高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而形成的新方法。当前,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心理咨询十分必要,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能从微观层面上缓解员工的心理紧张和矛盾,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员工心理的健康发展。开展心理咨询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褚凤英,孔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

[2]戴乐.“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4(1).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