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兼职的利弊分析

2015-06-11 22:31许婷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12期

许婷

摘 要 时代的潮流冲击着一切,昔日宁静的大学校园也不例外。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们不再局限于校园拍拖、打游戏的单调生活,而开始尝试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这其中,兼职成为众多大学生提前踏入社会的一项有力途径。而需求带动市场。在“互联网+”的创业思维引导下,校园兼职市场自然也成为互联网创业的不二之选。

关键词 大学生兼职 O2O 兼客兼职

对于大学生而言,读书、社团、做兼职可谓是生活标配,校园里你随处可见“招聘兼职促销员,80/天”这样的小广告,一旦到了节假日,这样的需求还会变得更多。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统计数据,我国普通、网本专在校人数总量4428.3万,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人数达2468.1万。由于大学生素质较高、工作积极性强,因此企业在有临时性用工需求的时候非常愿意雇佣大学生,而学生往往也希望借助兼职可以提前接触社会、锻炼自己,同时还可以赚点零钱——两端都存在非常大的需求。

一、大学生兼职的原因

(1)提前接触社会,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2)寻找个人兴趣爱好,为以后发展做出规划。(3)丰富课余生活,增加经济来源,减轻家庭负担。(4)运用所学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5)从众心理,打发无聊时间,追求刺激生活。(6)学生的价值观偏向模糊、摇摆、模棱两可,自我意识不够健全。

二、大学生兼职的利弊影响

积极影响——校园兼职之乐:勤工俭学体察社会

(1)锻炼自己,有助于提升综合能力,增强自我成才的意识。(2)改善个人生活,减轻家庭经济负担。(3)增强自己的独立意识,满足实现自我的心理需求。

消极影响——校园兼职之痛:兼职中介乱象丛生

(1)兼职工作与所学专业关联不大且技术含量较低,对巩固专业知识和以后的工作帮助不大。(2)兼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3)主次不分,耽误学业甚至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本来锻炼自身是好事,如今不少黑中介瞅准大学生涉世未深,在帮其找兼职的同时,内含不少“猫腻”:以高薪为诱饵骗取押金,缴纳服务费后迟迟不见工作踪影,以未达到要求为由克扣工资,维权无门的大学生只能“哑巴吃黄连”。校园兼职市场亟待规范监管。传统兼职中介已经被污染的臭名昭著。即使有真正做实事的中介公司,由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也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兼职者的需要。

三、兼客兼职率先解决行业痛点

落后就要被代替,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规律。中介公司在兼职领域称霸这么多年,早就漏出了他的弊端,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兼职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批O2O校园兼职争先恐后涌现出来,如兼客兼职、兼职库、口袋兼职、一米兼职等APP,这给传统兼职中介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O2O校园兼职软件还未出现前,用人单位的大量用工需求无法第一时间传达到求职者手中,基于人力物力的成本考虑,用人单位通常愿意通过第三方传统中介来发布岗位信息。一来兼职人员流动性大、不够固定,通过中介公司能够节省时间精力成本;二来为了保证求职人员的到岗率,需要通过中介进行“责任担当”,以免被求职者放鸽子。

现如今传统中介的弊端愈见明显,O2O兼职行业的产生正好适应时代的需要。兼客兼职作为O2O校园兼职产业的新兴电商,市场前景被多方看好。于今年3月正式上线的兼客兼职,短短一个月,用户便突破20万,同时其发展潜力无限,已获上海鑫游资本千万级融资。

兼客兼职主要是为大学生提供各种真实可靠的兼职信息,目前拥有自己的网站和手机APP。为了解决传统兼职行业中信息不真实、不对称的痛点,兼客兼职在平台搭建之初就设立了多重审核机制。用人单位的在发布岗位信息时都会经过严格审核,只有通过评估、认可靠谱之后才会发布,这从源头上就杜绝了假岗位信息的出现,更加透明真实。兼客兼职基于用户为中心的原则,其提供的海量优质岗位不收取任何中介费用,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方中提供高精准匹配度,提高效率,最大化节省时间。

为了帮助企业快速招到合适的人才,兼客兼职即将推出2.0版本。用人单位通过新版本发布岗位需求时,可以使用新功能“抢单模式”发布,并添加该岗位内容的小标签描述,此模式可以最大化筛选到合适求职者,一旦有人投递,岗位则自动录取。同时,“抢单模式”下的岗位薪资也会高于同行业的薪资水平,为时间充裕的求职者提高了薪资待遇,这样一来大幅提高了求职者的积极性,也方便用人单位快速招到合适人选。加强了双方的合作粘性,有效解决了兼职行业的痛点。

总之,科技代替了人力,传统中介也要适时转型,只有改变才可以继续存留在兼职的舞台上。兼客兼职专注深耕兼职市场,解决用户痛点,让供需双方都能彼此获益。

参考文献:

[1]臧瑞娟.大学生在校期间兼职及实习对今后就业的影响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叶卿,李庆艳.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遭受侵权情况调查及对策[J].成都大学學报(教育科学版),2007(3).

[3]韦娜.在校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研究[J].山东大学,2011

[4]高长富,姚茗川.在校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法制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