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汉族高年级小学生抑郁状况的比较

2015-06-11 22:31李杰平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12期

李杰平

摘 要 了解壮汉族高年级小学生抑郁状况并进行比较研究,为不同民族小学生抑郁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一些新的参考。因此本研究选取广西桂平壮族和汉族高年级小学生为被试,经分析比较获得了以下结论:(1)壮族和汉族高年级小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处于已有报告的中等水平,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2)在抑郁总得分上显示汉族小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壮族小学生得分。应针对不同民族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具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壮汉族 高年级小学生 比较抑郁状况

近年国内外的许多相关研究表明:儿童抑郁患病率呈上升和年龄偏小化趋势。尽管近年来儿童抑郁障碍研究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但是专门针对高年级小学生抑郁的研究还是很少,特别是对农村壮族和汉族高年级小学生的抑郁对比研究更少。因此本研究选取广西桂平壮族和汉族高年级小学生为被试,在分析壮族和汉族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异同及特点的基础上得出预防和减少小学生抑郁的方法,为不同民族小学生抑郁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一些新参考,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学习。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抽取广西桂平某乡镇五所农村小学的4~6年级小学生共705名,其中两所是以汉族为主的小学共344名,另三所是以壮族为主的共361名, 共回收有效问卷678份,有效回收率为96.17%。删除学生中除壯族、汉族之外的其他少数民族后获得有效问卷673份。

(二)方法

采用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儿童抑郁量表(CDI,Kovacs,1992),此量表包含27个题目, 在每个题目中,主要是向孩子们询问“过去一周内的想法和感觉”,用于评定与抑郁有关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症状。每题都由描述不同频度的三句话组成,采用3级评分(0偶尔,1经常,2总是),总分在0~54分范围内,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状况越明显。根据原量表常模,19分为确定抑郁症状的划界分。该量表分为5个分量表:快感缺乏、负性情绪、低自尊、低效感、人际问题。中文版的儿童抑郁量表CDI适用年龄在7~17岁之间,可以说是BDI向低年龄段的延伸,对儿童阅读水平的要求很低(只需一年级阅读水平),且题目内容也较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如没有朋友、不愿做功课、长相难看、打架等,被试一般能在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调查前对调查员及班主任进行培训,让他们充分熟悉每个项目含义和解释方法,统一方法、指导语和注意事项。以班级为单位,要求自愿独立完成,不得互相商量,并当场收回。为了保护学生隐私,采用无记名填写问卷。

(三)统计分析

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初步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全部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然后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来比较壮族和汉族高年级小学生抑郁状况的差异, 将P< 0.05 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壮族汉族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比较

根据Benedikte等人的研究结果,将CDI评分在 19 分及以上者界定为有抑郁症状,即在儿童抑郁量表上得分≥19分,可列为有抑郁症状。本次调查对象中CDI≥19分的学生有153名,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2.7%(153/673),其中汉族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4.3%(81/334),壮族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1.2%(72/339),经检验,壮族与汉族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7,p>0.05)。对小学生不同性别、年级在壮族和汉族间比较且经检验发现,壮族和汉族高年级小学生的抑郁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为了解高年级小学生抑郁情况在壮族汉族之间的差异,特做如下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得出,汉族高年级小学生快感缺乏得分高于壮族,差异显著(t =2.03,p<0.05),汉族高年级小学生负性情绪得分高于壮族,差异显著(t =2.20,p<0.05),汉族高年级小学生低效感得分高于壮族,差异极显著(t =3.91,p<0.001),汉族高年级小学生抑郁总分高于壮族,差异非常显著(t =2.69,p<0.01),汉族高年级小学生低自尊、人际问题得分高于壮族,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各个纬度及抑郁总分上,除了低自尊和人际问题外,其余的均是汉族得分高于壮族且差异显著。

三、讨论

(一)壮族汉族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比较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汉族高年级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4.3%,壮族高年级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1.2%,提示:关注汉族壮族高年级小学生抑郁刻不容缓。与汤珺等和 Saluja等相关研究结果相近,高于张洪波,许娟等报道的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1.9%,而又低于王凯、苏林雁报道的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达40.7%,结果差异可能与以上调查使用的抑郁调查问卷不完全相同,也可能与调查对象的年龄、年级及民族不同有关。关于壮族和汉族高年级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的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者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不显著。通过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发现壮族和汉族高年级小学生的抑郁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年级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再次说明两者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不显著。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广西壮族与汉族长期以来和睦相处,民族习性互相融合,子女包括祖辈接受的是汉语教育,这些造成了广西的壮人已经被汉化了,也就是说与同区域各民族杂居,交往密切,民族文化习俗融合、同化有关。

(二)壮族汉族小学生抑郁得分比较

(1)关于壮族汉族小学生抑郁得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汉族小学生总分得分高于壮族,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快感缺乏、负性情绪和低效感三个分量表上均是汉族的得分高于壮族的,差异显著,这个提示汉族抑郁情况可能比壮族的较严重,汉族小学生与壮族相比,较难体验到成功快乐积极的情绪,而容易体验到一些消极不良的情绪。这个与已有的民族比较研究结果不类似,他们的研究结果一般是少数民族的比汉族的高,而在本研究中却相反,是汉族的抑郁得分比壮族的高。原因可能与被试的生活文化环境、学校及家庭环境等有关,也可能是与被试及选择的测量工具有关,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广西壮族在某些方面可能比汉族好,值得向其学习。

总之,通过对壮族汉族小学生抑郁得分的差异比较的分析讨论后,我们可以从社会民族文化、家庭和学校生活环境及小学生自身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来寻找原因。

四、教育启示

根据本研究结果及分析讨论得到的教育启示是:要预防和控制小学生抑郁,关健在于向壮族学习,其次是应针对壮族汉族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具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