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现代小说的阅读和鉴赏

2015-06-18 09:27姚炎嫣
文学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鉴赏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思想性标准、创作方法特点、结构的复杂性、人物分析、细节描写、语言特色六个方面谈了如何对中国现代小说进行阅读和鉴赏。

关键词:现代小说 阅读 鉴赏

现代的中国小说,其主体是“五四”文学革命中诞生的一种用白话文写作的新体小说。本文就现代小说谈一谈对它的阅读和鉴赏。

一.中国现代小说是承继了中国古典小说,但同时又是在现代生活的土壤上汲取营养的产物,所以它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新”小说。因此, 要在这个认识前提下建立起分析评论作品的思想性标准。一切显示了反帝反封建倾向的创作,不管是何种流派,何种风格,不管是倾向于社会主义的还是民主主义的和爱国主义的,它们都是现代进步文学大潮中的一部分。只有这样看问题,我们才会避免在思想上苛求于前人的偏颇,才能看清现代小说发展的丰富多彩,才能理解接受在小说创作上,在形成从鲁迅到茅盾直到赵树理的现代小说主流的同时,又有“京派”小说,“新感觉派”小说的发展,还有“鸳鸯蝴蝶派”小说,民族主义小说家创作的兴衰。

二.当我们分析一篇具体作品的时候,对于其创作方法特点的把握是很要紧的,甚至常常成为体察作品思想内涵和感受作品艺术美的关键。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各种文艺思潮包括各种创作方法,如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以及其他现代主义都曾产生过影响并且呈现出融合渗透的趋向。如沈从文的《边城》写的是一个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尔虞我诈的倾轧,没有争名夺利的纷扰,当然更没有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照有些理论批评家看来,它脱离了现实生活,它的背景和人物都是不真实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边城》所用的不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它是一部带有明显理想色彩的象征性抒情小说。在这个“理想世界”中,民风恬静、和谐,民情古朴、淳厚,生活在那里的人物也是重义轻利,正直热情。可以说,这是在一个深刻的层面上表现作品的真实性。

三.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思想和艺术的复杂整体。现实生活的多样性,感情世界的丰富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艺术审美的创造性,形成了结构的复杂性。在叙事性作品中,结构的中心环节是故事情节的安排。而现代小说的艺术结构,则呈现出了千姿百态多样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短篇小说采取了横断面切割的剪裁方式,就是长篇小说也常常运用穿插倒叙等等更富有跳跃性富有表现力的结构。更有一些小说的结构突破了时空限制与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仅随心理情绪的波动而随意拼接。以郁达夫的《沉沦》为例,其情节叙事因素不过是“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的印象式片断的连缀,不仅量少而且结构也松散随意,但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一个既承袭着传统文化伦理价值观念,又渴望和追慕现代文明、现代生活方式的知识分子那种矛盾困惑的感伤心理。

四.作家沙汀指出:“一般地说,一个作家的作品,最能引起读者关心,对读者影响也最大的,首先总是人物。作家也每每在人物塑造上付出他的绝大部分精力。”在现代小说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比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更具有价值的基本要素。因此,对小说的分析、鉴赏也要特别重视人物的分析。例如,《阿Q正传》中的阿Q,他所处的具体环境,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江南的一个小镇——未庄,这里纠结着封建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阿Q正是在这张人际关系网中的一个特殊的网结。正是在这种具体生活环境中,才形成了阿Q既痛苦屈辱,又麻木不仁,热衷于“精神胜利法”的复杂的性格特点。

五.我们强调要把作品作为一个艺术整体来认识,但是艺术鉴赏又不应放过作品中任何有意义的细节描写。小说里的细节不是无关紧要的细微末节,而是构成艺术整体的细部,是构成情节链条的一个又一个环节。鲁迅是运用细节的高手。《风波》中的九斤老太的口头语“一代不如一代”,活画了一个贫穷愚昧而又顽固守旧的形象;赵七爷头上那根放下来的辫子,不但揭示了这位封建遗老的反动本性,而且借此掀起一场偌大的风波;六斤的饭碗打破了一个大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拾起饭碗,合上检查一回,也喝道:‘入娘的,一巴掌打倒了六斤。”表现的是七斤在贫穷中养成的吝啬的粗俗习性。

六.不同的审美感觉方式与艺术表现手法,不同的题材内容与创作形式,必然要求以与其相适应的语言来表现之。如鲁迅《伤逝》中那浸透了缠绵悱恻、自怨自艾情绪色彩的语言,《故乡》和《社戏》中那因回忆而带着感伤情调的文字。又如茅盾小说语言的理性色彩,叶圣陶小说语言的冷静沉稳的色调,以及钱钟书小说语言的机智和机巧性行文风格,无不让读者读来满口芳香,爱不释手。

(作者介绍:姚炎嫣,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鉴赏阅读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