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路径初探

2015-06-18 09:37魏艺王松峰
文学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魏艺+王松峰

内容摘要:宿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作用,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与发展。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需要校园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学生为生力军,借助新媒体力量,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长期性、系统性的宿舍文化活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宿舍文化建设 路径

李克强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中强调,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集中地,高校承担着传播知识、培育英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身处校园环境,宿舍、课堂、网络是其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重要阵地。宿舍是大学生最基本的活动场所,宿舍的环境、氛围和文化具有强大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良好的舍风对学风、校风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紧抓宿舍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营造良好宿舍氛围,打造特色宿舍文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指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宿舍环境下,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彼此接纳的价值观、生活情趣和文化态度,它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体和群体行为,反映大学生的个人认知和生活状态。

1.作为物质文化,为大学生提供生活基础

物质文化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宿舍文化作为一种物质文化,主要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涉及的一切物质对象,具体包括房屋建设、室内设施及其布局、宿舍成员物品等内部设施,也包括设立在宿舍生活区的活动室、自习室、文化休闲室等基础性设施,以及满足学生生活需要的水房、超市、浴室等公共设施。这些外部设施不仅能够为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提供基本的保证,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合理的宿舍设计、温馨的生活区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都在无形中传播着宿舍文化、校园文化。

2.作为制度文化,为大学生提供生活保障

制度文化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若干行为模式,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在宿舍文化中,制度文化不例外的表现为宿舍的作息及卫生制度、优秀宿舍评比制度、宿舍行为准则等规范性的文件,这是大学生在宿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管理制度。在宿舍制度文化建立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提高学生遵守制度的自觉性、调动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的积极性,实现硬性约束到自我管理的软约束,将能够更好的维系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宿舍中形成人人遵守制度、成员相互体谅的良好局面。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宿舍氛围,也为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了制度方面的保障。

3.作为精神文化,为大学生提供生活灵魂

精神文化是每一个宿舍的灵魂,它在本质上影响着每一位宿舍成员的世界观、道德观、理想信念和生活态度,它是宿舍成员在相互接触与磨合过程中形成的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每一位宿舍成员的生活习惯、学习态度、人际交往方式,在日积月累的相互沟通之中慢慢交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进而形成每一个宿舍所独有的精神。精神文化是宿舍文化的内在的和最本质的东西,对宿舍成员的作用和影响也最为深远[2]。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能够促进宿舍成员之间形成良性的比拼赶超氛围、融洽友好的人际关系、昂扬向上的心理状态,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形成受用一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二.当前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宿舍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

在进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对宿舍文化的内涵和功能的认识不足,认为宿舍只是学生起居生活的环境而忽视了其育人功能,因此在宿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加强物质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却忽略了宿舍制度建设和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当前的大学生对生活条件要求相对较高,除了在住宿条件等物质方面的要求希望得到满足之外,还对学校所提供的精神文化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这要求高校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宿舍文化建设。

2.对宿舍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性

宿舍文化建设容易停留在表面的肤浅工作之中,认为只要将宿舍打造成整洁美观的居住环境就可以了,因此许多高校的宿舍文化建设演变成了一次次的宿舍卫生大扫除、宿舍安全隐患检查,也有高校利用“文明宿舍评比”、“宿舍文化节”等方式来推进宿舍文化建设,待检查、评比过后,大部分宿舍又恢复了本来面目,效果无法维持。这样的宿舍文化建设形式主义过于严重,更重要的是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也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3.本末倒置,过分依赖文体活动

宿舍文化建设有丰富多样的形式,以宿舍为主题的竞赛、比赛或各类以宿舍为单位所参与的学生文化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在每一个学生宿舍中形成各自所独有的风格,培养每一位宿舍成员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然而在宿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却不难看到部分高校出现了“认识有高度、行动没力度”的现象[3]。过多的学生活动消耗着学生的精力,却不能唤醒和激发潜藏在学生心底的对宿舍的深深的感情,有些宿舍主题活动甚至可有可无。

4.在宿舍管理过程中观念落后

在部分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观念中,宿舍文化无需建设,只需要完成好宿舍管理的工作即可。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过分要求学生无条件接受管理,将具有独立思想的大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高校宿舍管理手段强硬化、管理机制停留在旧的思维模式之中,不愿意将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忽视学生热爱宿舍、热爱校园的热情,忽视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路径分析

1.多方合作,推进宿舍文化建设

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对于整体校园文化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4]。宿舍文化建设离不开高校党政领导的重视,更离不开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后勤系统作为宿舍物质文化的提供者与服务者,在生活区配套物资的选择与分配过程中,应当将“服务”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从大学生角度出发,为他们营造方便、快捷的校园生活环境。学工系统作为宿舍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承担者,一方面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合理有效的宿舍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作用,引导、培育大学生自觉融入宿舍文化建设。endprint

2.打造品牌,点亮宿舍文化建设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应当持之以恒,在一点一滴的积累当中寻找不足,不断提升宿舍文化建设的质量和层次,着力打造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品牌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应当丰富宿舍文化活动载体、创新宿舍文化活动内容,增强活动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比如举办“我的宿舍我做主”“舍歌创作大赛”“创意舍徽征集”等等,将宿舍文化内涵赋予各类有形实物当中,增强活动的感召力与吸引力,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坚持不懈、连年举办,形成特色、形成品牌,开创宿舍文化建设新局面。

3.学生参与,助力宿舍文化建设

大学生是宿舍的主人,应当成为宿舍文化建设的构想者和参与者,他们具有强烈的独立思想意识且富于创造性,有能力承担并打造属于自己宿舍的文化与风格。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承担引导角色,引导大学生形成宽容、理解和认同的人生价值观;党团组织及先进典型承担模范角色,引领大学生打造团结、奋进和朴实的生活态度。在诸多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身对于引导角色和模范角色的认同,并在此基础上自觉构造独特的宿舍文化。同时,在宿舍管理的过程中,也应当充分相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设立宿舍自助管理委员会,将大学生吸纳其中,管理和服务于其他广大学生群体。

4.融入新媒体,强化宿舍文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媒体、新媒体越来越多的进入大学生的宿舍和生活,他们对新兴媒体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面对这一新情况,高校应当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用先进、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占领宿舍思想阵地。一方面,宿舍文化建设应当从大学生的特点、爱好、需要出发,建立具有吸引力的网络、手机媒体平台,注重互动交流区的开发与建设,为大学生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新媒体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增强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自觉维护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罗兰.大学宿舍文化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8

[2]李丽娜,韩迪,李冉.高校宿舍文化的德育功能[J].河北企业,2013,7:106

[3]董丙剑.新时期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模式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13,2:227

[4]王芳,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3:109

(作者介绍:魏艺,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王松峰,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