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见教育差异

2015-06-18 09:45邢欣秀
文学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以一位常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英籍父亲及其4岁半的孩子为研究对象,深入其家庭,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观察,以深入访谈和观察记录为主,研究了这名四岁半混血儿的在家和幼儿园教育全过程。观察实例与教育相关且贴近生活,旨在从外籍孩子生活的小事中探求中外教育差异及产生原因,并对我国未来教育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外教育 教育差异 个案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深化教育改革这一举措深得民心,在改革的关键点上,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能给予我国怎样的启示?有关中美教育的比较研究可谓数不胜数,但这些研究多停留于中美教育表象的简单比较。至于中美教育差异的深层根源是什么则很少涉及。(刘立群,2005)本文从生活细微处着手,研究深入到一位英国教育工作者的家庭,以父亲教育孩子的过程为实例,展开了为期近两年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一个具有英国和菲律宾双重国籍的男孩,其名为巴里(Barrie),巴里的父亲为英国人,受过良好教育,从事教育工作近十年。研究初期巴里4岁半,研究持续近两年。

2.研究问题

1)中外教育细节上有哪些差异?

2)导致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3.研究步骤

研究采用观察法为主,并在研究的过程中辅以深度访谈。研究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巴里在此阶段单纯的接受家庭教育;第二阶段:巴里进入当地的幼儿园接受教育。观察日记主要记录巴里父亲的教育方式,以及在应对巴里教育问题上其父亲采取的方法和态度。巴里的学习是在父亲的引导下进行的,例如当老师布置作业去分辨花草植物时,父亲除了带他去家附近的小溪边收集材料外,整个过程都是巴里独自完成。有一次,巴里问父亲“邮政”是什么意思,在父亲的帮助下,巴里真切的体验了自己写信、寄信的过程。在父亲的陪同下,巴里和他的伙伴们参观了邮局,了解了信件是怎样从家附近的邮筒到达邮局的全过程。

三.研究结果

1.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同

国外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国内的教育更关注孩子的进步和取得的成就。巴里的父亲认为巴里心灵的成熟比取得的成就更加重要。以成就为目标的教育,学生学到的是知识,学习过程需大量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给予。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是服从和尊重。这样的“产出”和“输入”是高度相似的。而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教育,关注点则是能力的培养,学习的过程注重信息的来源和处理能力。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教材的地位不同

国内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掌中宝”。不论是小学、中学,教材的地位都是有目共睹的,教材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学生甚至可将教材重点内容完整背诵。据不完全统计,当今国内学生对于教材的学习至少两至三遍,课前学习、课上教师讲解、课后巩固。学生主观能动性及潜能的发挥受到严重的扼杀。(邱国旺,2001)与之相比,国外教材是一种辅助性材料,由于教材修订的时间不能及时满足课上需求,教师会及时的补充各类学习材料。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没有教材的依托,使得知识的传授具有了创新性。

3.教育侧重方面不同

国内教育注重理论的输入和学习结果,而国外注重实践的过程。在巴里的例子中,可看出国外教育中,家长和学校会努力为孩子掌握技能、了解生活创设贴切的情景,让其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和练习。在调研和实践过程中,孩子接触了社会和了解大自然。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机构、增强了观察能力,也学会如何和不同的社会群体打交道。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外教育差异不仅仅体现在教育目标、方式上,更体现在教育理念上。我们的教育关注点和立足点是现在,而真正的教育是知识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这才是学生们一生受用的。寓教于行,将发展与开放的观点融入教育中,才能培养出当今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丽群.从文化传统看中美教育的差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120-124.

[2]邱国旺.从中美教育差异看我国教育之不足[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

12:649-652.

(作者介绍:邢欣秀,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相知碰撞、回归成长:同伴互助学习需求调查——基于D大学的个案研究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安第斯高原卡哈马卡排箫个案研究
何谓中国艺术?——在全球景观与个案研究之间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个案研究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法律英语中形容词搭配及其模糊性探讨——基于USC语料库的reasonable个案研究
孤独症倾向儿童强化和示范作用的个案研究
非母语者汉语交际策略个案研究